正文

有怀无与言,独立心自省

(2016-01-31 13:55:10) 下一个

有怀无与言,独立心自省

知道王小波是近年的事了(他作品火的时候,我已去国离乡),据说他曾影响了很多人。

如果说,一个好的作者,除了语言能力和想象力外,一定要是个好的观察者的话;那么,传世的作者,就恐怕还要是个好的思想者和创造者才行。王小波即是个例子。

我先读的,是他的《黄金时代》。黄金时代在希腊神话中,是指没纷争,不干活,还有吃有喝的时代,挺像共产主义社会。而对王二来说,精神世界被军代表们扭曲了,物质世界被现实压垮了,剩下来的,只是尚可肆意妄为的情欲世界了。所以,作者笔下的黄金时代,和希腊神话恰恰相反,而且异化成了性的黄金时代。反喻和自省的辛辣,比多米尼加的辣椒还虐心。

他的小说sharp,幽默,理性,不媚俗,读起来即使不能赏心悦目,也可以大汗淋漓。精彩之处,恰似运动后再洗个澡。但读多了,最好休息一下,总出汗洗澡,有点发虚。

接着看完《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后,便转而去读些轻松的作品。

可王小波就是王小波。他更像一个启蒙者,打开了我思想的井盖后,让我终究对蓝天白云充满了渴望。

于是便借来了《沉默的大多数》。这是一部思想的随笔。他谈文化,文学,科学,人性,道德,知识分子。。。

像我这个年龄的人,知识分子曾经是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为荣的。后来,觉得活着不易,干嘛和自己过不去,便进化成只以批评为荣了。这大概是愤青的由来,也似乎符合人性:媳妇是别人的好,想法是自己的好。

我就有这毛病。看别人的缺点时,有时视力可以达到1.5度,还往往自以为站到了真理的珠穆朗玛峰上。可有时良知闪现时,看到山峰上站满了同类,要么瞪着火眼金睛,要么讲着天地道德,也会吓出一身汗,心里开始发虚。

王小波把这归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中古遗风。所谓中古遗风,他指的是那些“既不像远古的中国知识分子(如孔孟,杨朱,墨子)那样建立道德体系,也不像现代欧美知识分子跨价值观的立论(价值中立)。最爱干的事是拿着已有的道德体系说别人”。

他接着说,“现代的欧美知识分子就是这么讨论社会问题:从人类的立场,从科学的立场,从理性的立场,把价值的立场剩给别人。咱们能不能学会?”

我想他希望我学的,是不以自己的价值观评判别人。

其实,拿着已有的道德体系说别人的,不光是中国人。他的话让我警醒的是个体层面上的。

最近读了许多历史传记科学哲学类的书,关于中国的,欧洲的,美国的,以色列的, 等等。感觉伴随我们文明主线的,主要是道德伦理。所以我们的古代哲学还是挺牛的,再有就是抒发道德的诗歌,和书写伦理的书法了。有一天,低头看书的LD抬起头问我:中国近现代对人类的贡献都有啥?我使劲地想了一会儿,便低头不语,认真擦汗了。

据说中国人就个体的聪明度来说,和犹太人差不多。我曾经的公司有个犹太人,她本是财务主管,因为前台离职,谁也不愿意兼任,她便主动坐在那里。不光负责起迎来送往,还每天下班前巡视各个办公室,把同事们扔在桌子上的垃圾和公共水杯,送到厨房。她做这些是没有额外报酬的。无论是按古代还是现代标准,她远不如我们聪明。

可到底什么是聪明呢?在我们依旧文人相轻,甚至人人相轻的时候,犹太人把目光投向了自身,投向了世界。于是,科学界,哲学界,思想界,文学界,艺术界。。。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小说家思想家艺术家们,可以用批评性的思考给读者以启迪。但作为我个人,也许多一些对内心的凝视好一点。春上春树不是也说,“隔在健康的自信和不健康的轻慢心之间的那堵墙,非常薄”嘛。

回望我成长的历史和来处,我似乎找不到多少真正可以傲视别人的东西,为什么有时会固执地抱着轻慢心呢?前几天重读鲁迅的文集,好像忽然读懂了,鲁迅和王小波作品中那无声的呐喊。

看来,要那堵墙厚起来,还挺费劲。可能要点视野,要点自省,也要颗谦卑心吧。

而读书让人开阔,让人清醒,也让人谦卑,这也是读书让我着迷的地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