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柳如是,钱谦益还打过她的主意
柳如是你们都知道了,秦淮八艳也大概听过。可是黄媛介呢?黄媛介你们认识不?也是明末的江南,嘉兴一户书香人家的小闺女黄媛介,在最后的和平时光渐渐长成。虽然十三四岁的时候诗画才情渐满江南,但那一点小小的风华,实在不足以和柳如是,董小宛那些亦悲亦喜的人生相抗衡。
本来,及笄之年的黄媛介将要嫁给和自己青梅竹马的杨世功。但就像所有故事的开头一样,因为战乱,杨世功家道中落,因而远走他乡谋求生存,而独留家乡的黄媛介能做的也只有等,这一等十有八九等来的就是人面桃花的物是人非了。
况且,待嫁的黄媛介日子本就难过,一边是父母的殷殷期盼,还有同年女友一个个嫁作人妇洗手作羹汤的现实,另一边是杨世功依然的杳无音讯。因而一次又一次的相亲自然没法儿避免。黄媛介被逼呆在屏风后面,日复一日的看当代才俊走马灯般的过场。她面容温文,眼光犀利,为了打发人家偶尔说说瞎话。比如说当时的大红人,黄父眼中的准女婿翰林张言。曾经被黄媛介恐吓是“有才无命,不得长寿”,没过几年,这翰林当真就挂了,而黄家父母经这一惊吓,再也兜不住女儿的离经叛道,总算是让黄媛介嫁给了改行卖簸箕的杨世功。
天大地大不如嘴大,战争时候卖簸箕,经常饿肚子的后果可想而知。本来也是读书人的杨某难免长吁短叹,偶尔还写几首歪诗,发发牢骚,黄媛介也不是卓文君,有个富爸爸,当垆卖酒顶多是做个秀,但是平常人家搞不了这种空架子。所以黄媛介清醒的对老公说,要生活得赚钱,我们这种人,要赚钱就得写字卖画。黄夫当然是不愿意,除了读书人的孤高心理作怪之外,他的书画在嘉兴也不怎么卖的出去。于是又是黄媛介当机立断,那么就改到杭州去卖,我自己来卖。黄夫当然不同意,已婚妇女抛头露面的做买卖,简直就是和秦淮河上高张的艳帜没什么区别。黄媛介也不坚持,因为已经差不多家徒四壁了。
果然,几天的肚子饿下来,百般不情愿的黄夫还是吊着最后一口气带着黄媛介到了杭州。
黄媛介就在西湖边上支一个棚子,拉一个买卖字画的条幅,布衣荆钗,却成了西湖边的一景,她大概都没有想到原来自己的字画已经好到让西湖边的风雅之士竞相追逐的地步。
才女一般无貌。而像黄媛介一样才貌双全又抛头露面的自然成为了狂蜂浪蝶追逐的目标,其中著名的就是钱谦益。彼时柳如是已是钱谦益爱妾,在湖边筑“绛云楼”,常常举办诗会,参加的多是名妓,黄媛介常常受邀出席,钱谦益当然也在座,醉翁之意当然就是永远不卑不亢的黄媛介。
柳如是曾经旁敲侧击的建议她不妨找些文人诗会陪饮作诗,黄媛介当然明白她意中所指,想了想,黄媛介写诗说:
懒登高阁望青山,愧我年来学闭关;
淡墨遥传缥缈意,孤峰只在有无间。
钱谦益于是明白她只愿意自由自在清贫度日的意思,到底是有些身份的人,没有用强。但事后,钱谦益依然不能忘怀,曾经对柳如是感慨说,媛介虽穷,清诗丽画,点染秀山媚水之间,未尝不是一件乐事呀。
这之后,黄媛介依然在西湖边卖诗作画,在乱世间,伴着如画江山安然的度过一生。这个弱女子在自己生命的每一个转折间牢牢的把握住了它的走向,在别人的生命波涛汹涌的时候依然守住自己的平静。乱世红颜,常常是历史面颊上的一颗滴泪痣,再多的才情也难免被别人牵着鼻子成了他人的陪葬品,而如黄媛介一样理智又进退合宜的女子,实在是不多。她算是一个奇女子——公开卖画,游走在香艳边缘,但终于全身而退。
黄媛介慢慢变老的时候,柳如是却为了和乡里争夺钱氏家产而自缢身亡,死后一缕孤魂终究没能够和钱谦益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