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壮山河-抗战第一书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5074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黄广战役 6

(2023-05-19 05:12:56) 下一个

6

 

张古峰事件的迅速解决说明苏日双方都不想大打。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出于牵制日本、侦察日本军事能力的需要,苏联开始支持中国抗战,1937年8月20日双方在南京签署《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中国方面立刻派军事委员会参谋次长杨杰为代表的军事代表团以“实业考察团”出访苏联。

这位杨杰中将可不是一般的中将那么简单,先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后转入保定北洋军官学堂,因成绩优秀在1907年被清政府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预备学校学习,与蒋介石同窗。1909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预备学校两年学习期满考试,及格的继续上学,不及格的说明太笨那就下部队,杨杰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0期炮科,蒋介石则去喂拉炮的马了。同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杨杰归国任武昌革命派的北伐联军总务部次长。后来回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复学,1913年毕业。

在此期间,1912年5月杨杰任沪军威武军第1团团长,授上校军衔,因遇兵变回到云南,帮助唐继尧在铜仁2千破1万,称为杨杰黔东大捷。1916年2月任护国军第4军参谋长兼南卫戍司令和第1梯团团长。

1913年川滇战争,任滇军第3军参谋长的杨杰被俘,第4军军长黄毓成见杨森很有胆色,身材魁梧,便对他产生好感,留他在司令部当副官。1915年1月任云南讲武堂队长,12月任护国军第2梯团中校参谋。袁世凯复辟帝制,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昆明五华山誓师护国,12月5日杨杰任护国军唐继尧第3军5支队支队长,后改任护国军第1纵队司令,1916年2月任护国军黄毓成第4军参谋长兼叙南卫戍司令和第1梯团团长。

1917年8月,杨杰任靖国联军中央军总指挥兼泸州卫戍司令,指挥金汉鼎和朱德两部大破川督周道刚部,收复泸州,史称“泸州大捷”。泸州位于四川盆地南缘,长江和沱江汇合处,临近五峰岭、玉蟾山,地势险要,云南、贵州之间的要冲,山环水绕,地势雄险,是军事要地,有“天生重庆,铁打沪州”之说,是四川盆地的南大门。硬攻泸州,难以取胜,杨杰便借用诸葛亮草船之计,1918年2月1日,派副官杨雨楼会同警卫排秘密征用小船30余只划到兰田坝岸边停泊,扎草人百余个,着军服、戴军帽。天亮前草船顺水漂下,守军以为滇军抢渡,机枪、步枪一齐密集射击,如此三个晚上,终于明白是诸葛亮“草船过江”的骗人伎俩,不去理他!第四天夜里,再使草船已经不见了守军的雕翎羽箭,于是杨杰首先以一连兵力渡过江对岸埋伏好,看看敌军不再理会,自然接着又渡过一营兵力至龙头关下埋伏。同时以朱德团中的一个营在20里处偷渡,潜伏至泸州对面五峰顶敌阵地附近。待东方刚发白,朱德团在月亮岩发射第一声炮响,三方面开始总攻,五峰顶的敌人在梦中惊醒、手足无措,激战约两小时城外高点五峰顶被占,下午唾手得泸州!

杨杰旋转任第8军师长出征,后任军参谋长,年仅26、7岁。杨杰率兵由云南入四川,转陕西,击败刘镇华,收编杨虎城部,进逼洛阳,所向无敌。

所向披靡之后就是孤军深入,打了个大败仗竟然被俘。河南督军赵倜亲自审问,“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杨厉声答复,“老子是杨杰,字耿光,你不晓得吗?”赵倜在清末就已经是总兵了,现在已经47、8岁了,让一个26、7岁败军小伙子称作老子,赵倜很惊奇,认为他有才气、有胆略,就放了他。杨杰被释放之后并不服气,认为“洛阳”就是“落杨”同音,和庞统死在落凤坡的意思一样,自古大将犯地名不是吗?

不过这一败仗还是给了杨杰很大刺激,深感自己的军事知识还很欠缺。1921年放弃陆军中将的军衔,再次东渡日本,以云南留日士官生监督的身份,入日本陆军大学第15期深造。陆军大学考生的资格有很多限制,其中一条是军衔必须在中尉至中校之间才能报考,因为就是为了培养将官的学校嘛,陆大学生毕业后循序而升,将官是自然而然的,而杨杰此时已是中将军衔,你已经是将军了还来这里干什么?杨杰放弃中将、以中校军衔入学。4年苦读结硕果,毕业成绩第一名,日本天皇亲赐宝刀。对此成绩日本人虽然认可但是并不服气,天皇还特意让人测量了他的脑袋,果真比一般人要大,这也算是找到台阶了。

1924年杨杰回国到孙中山部任参谋长,次年任国民军前敌总指挥,这次报了“洛阳之仇”,在洛阳大败刘镇华“镇嵩军”。

杨杰一路走来确实是威名赫赫,无论带兵打仗还是出谋划策,件件都是奇功。北伐军准备对安徽进攻,蒋介石问杨,“将来对陈调元应如何部署?如何打法?”杨立即提笔写“陈调元一介庸才,临之以威,诱之以利,其降必矣。”蒋又问:“需要多少钱呢?”杨说:“有钱就多给一点,少亦百数十万元。”蒋介石依计而行,把部队编为江左、江右两路,向安庆压迫,陈调元见钱即降,其部编为第32军。

1928年3月杨杰任军事委员会常委兼办公厅主任,旋任第1集团军参谋长,参加二次北伐。5月1日国民革命军克复济南后,日军遂于5月3日派兵侵入中国政府所设的山东交涉署,将交涉员蔡公时割去耳鼻,然后枪杀,随即将交涉署职员全部杀害,并进攻国民革命军驻地、在济南城内肆意焚掠屠杀。此案中国民众被焚杀死亡者,达一万七千余人,受伤者二千余人,被俘者五千余人。日军目的就是要阻止北伐军进入济南,以保护在山东的利益。此时蒋介石车到泰安,问计于杨杰,杨杰随即打开地图对蒋说,“日本出兵早在预料之中,应该命令部队绕开济南,继续北上,以收北伐全功。”随即第1集团军退出济南,北上德州。6月杨杰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北平行营主任、北平宪兵学校校长。

1929年10月10日,西北军代总司令宋哲元发兵40万气势汹汹东出潼关,蒋军处境危急之时,杨杰率第10军王金钰第47师、徐源泉第48师增援,以一部封锁临汝冯军进攻要点,率主力侧击登封,并分兵迂回冯军后方,一举打败冯军,扭转整个战局。

中原大战中杨杰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行营参谋总长。济南战役开始时,阎锡山主力袭取济南,冯玉祥也在陇海线上发动攻势。杨杰亲自部署,诱敌深入,在陇海、津浦两条铁路摆开口袋阵,经过5昼夜激战,傅作义第10军被消灭一半,丰玉玺保安第1军除三千投降外,其余悉数阵亡,张会沼第8军在长清完全溃散,杨杰完胜济南战役!

在此期间,蒋的总部驻在柳河车站,部队皆在前线,总部控制的部队仅有一个特务营。此时突然传来飞机的侦查报告,“漯河西北方向发现敌军一个骑兵大集团,正在向车站疾进中。”蒋介石立刻问杨杰杨如何处置?杨杰计策百出,懒得跟刘禅细说,“现在没有工夫详细说明,立即告诉站上,就将列车的两头各安一个机车。”

很快郑大章的骑兵军已在车站附近出现,一部骑兵下马作徒步战向车站进攻。杨杰令铁甲车向北急开,郑大章知道铁甲车上必是重要目标,于是指挥骑兵追击。铁甲车开了二三十里后又往回开,郑大章的骑兵掉头再追,如此往返不到两次,这些骑兵早已累的是精疲力竭,拉倒吧,再追就都跑死了,烧飞机场去,那个目标是不会乱跑。

杨杰出帐上马杀敌、入帐运筹帷幄,中原大战后蒋介石的对手皆已束手,1931年12月杨杰任陆军大学校长——剩下的毛贼你自己去收拾吧,1932年1月增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次长。

中国历史上自打第一个有才的人出现之后,第二个有才的人就比较好办了,自比前人就可以说明自己有才了,这样说明简单明了,白眼一翻你自己琢磨去吧,例如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三国演义》这本书一出来,这些有才的人一般就自比卧龙、凤雏,或者干脆直观些叫“小诸葛”算了。杨杰也有才,那也得自比古人,于是翻书挑了两位古人——姜太公和诸葛亮。自己是姜太公和诸葛亮一样的人物,自然目空一切,国内和苏联的各位将领一概瞧不起,曾说送给他当学生都不要,只有三个日本人还可以放在眼里,东条英机、小矶国昭、石原莞尔。

1918年春杨杰因父丧回昆明守孝,期间两个儿子重萤、重歌患白喉在一个星期内相继去世,只有两三岁啊。他从此再没有亲生子女,只有将一个侄儿杨兆龙带在身边为养子。

蒋冯阎大战期间,杨杰夫人赵丕欣在上海病故,他未能见最后一面,深感痛心,蒋介石多次安慰,“为国效劳,不顾个人情意,古今少有,你对国家尽到了义务,没能对家庭尽到情义,是忠义两难全。望自我保重,无为悲伤。”杨杰在上海给夫人开追悼会的时候,蒋介石、宋美龄夫妻亲自前往悼念。后来续弦一个南开大学的毕业生胡允文,但不到两年就因性格不合而离婚,此后就没有再娶。

看来就是天分太高,伤了子嗣、伤了亲人的福分——唉!

杨杰自恃才高,也要学一学诸葛亮明察秋毫。想当年诸葛亮在五丈原日理万机、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二十罚以上皆自省览”,终于把自己累死。杨杰比诸葛亮一点也不差甚至还要强一些,自然可以明察秋毫而可以不把自己累死。一次少校参谋万成渠有事去上海,杨杰交给他16元,让他在永安公司代买两盒上等吕宋烟,也就是雪茄。万成渠在上海抽空到永安公司买了两盒,不过不是8元1盒了,每盒涨了5分钱。万参谋从上海回来交复吕宋烟“军令”,杨杰很关心下属,问:“钱够不够?”万成渠也懒得跟军长要这一毛钱,你不问就算了,杨军长一问万参谋就顺嘴答道,“贵了一毛钱。”要换成别人,本来就是烟烟酒酒这些没用的东西,打个哈哈就过去了,谁还拿一毛钱当回事儿?杨杰不介,立马说,“你上当了,一向都是8元一盒。”

大概上海的事情办的不太顺,小万参谋也有点上火,梗着脖子立马杨军长掰扯,“俺会赚军长一毛钱吗?您抽不抽?您不抽俺抽!”小伙子说着掏出16元扔在桌上拿上烟就走,出门一扬手把雪茄就扔了。真不知道诸葛亮是怎么把这么一个小事儿搞成这个样子的,杨杰只好叫勤务兵把烟捡回来,又派人把16元还给万参谋,那一毛钱还是没有给,真不知道杨杰再抽起这两盒烟来是啥滋味。

这个跟军长炝火的参谋万成渠是黄埔军校4期工兵科的,后来也一直担任参谋职位,1949年到台湾任“国防部”中将部员,1957年退役。

杨杰及夫人赵丕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