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壮山河-抗战第一书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血壮山河》之3126 西线谜案 2

(2016-11-21 06:41:19) 下一个

  3126 第三部 徐州会战 第十四章 西线谜案 2

  第二节

这次台儿庄战时军令部第5战区联席扩大会议开的很成功,针对当前严峻的形势,推翻前一阶段“150公里大防线”的消极防御政策,也批评了汤恩伯冒险激进的进攻方案,综合优势,节能减耗、转型跨越,100米不行就跨着跑110米,总的精神就是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软着陆、避免大的震荡,重新设计了第5战区消灭小鬼子的战场:

1、  收缩鲁南战线,东起起窑湾、猫儿窝、沿运河南岸至韩庄一线。但是,邳县城、滩上镇、加口圩、禹王山、台儿庄等各前进阵地不可过早放弃,以免引起波动,影响部队情绪。此项工作由孙连仲负责;

2、  李延年之第2军、汤恩伯军团及炮兵第4团及一部分山、重炮连,即日到徐州集结待命,击破由淮北向徐州西侧进犯之敌。此项工作由汤恩伯负责;

未思进先思退一方面说是孔明先生的谨慎,另一方面说也是胆小怕死。李长官在会议最后也做了未思进先思退的指示,如陇海路有被截断可能时,鲁南兵团在陇海兵团与淮北兵团掩护下由永城、蒙城间向太和、毫州转进。

李长官的这个会议尾巴加的是太合适没有了。虽然不符合军令部命令的精神,可是非常符合逃跑主义者看第5战区的现在形势。5月13日夜,日军第16师团所配属的战车第2大队的22辆战车插入鱼台、丰县之间,快速南下直抵陇海路,将黄口、李庄之间的铁路桥炸断!日军第14师团由濮城渡过黄河,5月11日攻占郓城。在这种形式下,单从第5战区的角度看,这个作战会议还不如开成撤退会议才合适。

不过,李长官在这次会议上做出撤退部署,这个说法仅有刘斐回忆录里的一个孤证。其他关于此次会议的说法,俺没有找到(估计别人也没兴趣去找)。在这次会议上,重新编排了第5战区各部的归属,“李宗仁以司令长官名义发表孙连仲、于学忠为鲁南兵团总、副指挥宫,汤恩伯、刘汝明为陇海兵团总、副指挥官,韩德勤为苏北兵团总指挥官,廖磊为淮北兵团总指挥官,李品仙为淮南兵团总指挥官。”重新组建指挥机构、重新明确任务,这是一个大打、坚持的布置,此时的任务是准备淮北战斗的,这是贯彻军令部坚持徐州决战精神的。虽然第5战区形势不好,但是军令部还有打算,还有一个更大的打算。在这样一个准备贯彻这个军令部准备大打的会议上做撤退部署,不能让人理解。

抛开当时的形势不说,就是单看刘斐的说法也让人生疑,“……李宗仁并对主要指挥官指示,如陇海路有被截断可能时,鲁南兵团在陇海兵团与淮北兵团掩护下由永城、蒙城间向太和、毫州转进。”而此时陇海路已被截断,刘斐来时已经得到警报,昨天也证实了。把现在已经发生的事情当成以后行动的如果条件,这个逻辑在现实情况中不会发生,但是在回忆录里倒也不奇怪,因为这些写回忆录的人积极主动运用《匝瑜回忆录定理》,欺负欺负这些不会读书的历史学家们。

其实此时陇海路被截断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儿,截断铁路的行动都是日军快速挺进部队的特种行动。如果要恢复也很简单,在鲁西还有很多成建制的大部队,驱逐这些特肿兵并不算什么事儿。在此后陇海路几次被截断几次打通,最后一次是在5月27日河南段重新打通,那么在5月20日前后,徐州大溃退之时,要打通陇海路并不是什么难事儿。此时第5战区要撤退的话,陇海路还是可以走的,东西也可以带走不少。

再有,刘斐所讲的这条所谓撤退路线并不是撤退,而是逃跑,这是后来的实际情况。而现在,第1战区正在积极作战、积极调动后援部队前往战场,蒋委员长就在郑州坐镇。如果徐州战区形势不堪,第5战区要撤退的话,军令部也另有打算,是不会让李宗仁选择逃跑的。李汉魂,《铁衣曾照古中原》,“豫东陇海线这一走廊地带仍是第1、第5两个战区作战重点所在。我工兵部队于收复地段随时修复。这是从徐州大军顺利西撤的前提下考虑的。

这段话有三重意思,第一,“豫东陇海线这一走廊地带”是两个战区的作战重点,军令部并没有让第5战区不战而退,而是还要作战的;第二,工兵部队可以随时修复铁路,说明整个战场还在掌握之中;第三,如果第5战区要撤退也是军令部计划从此路后撤,而不是后来实际发生的毫州方向。撤退并不是逃跑,撤退也是一种战争形式。在撤退过程中消耗敌军、争取时间、调整态势,转移战场等等,甚至打个反击,这都是撤退的任务,而不是一跑了之。

第一战区程司令长官、豫东兵团薛总司令已奉统帅部命令务须于六月初旬以前保住豫境郑州以东的陇海线,因为徐州大军可能在这限期西撤完毕,同时战场上将会出现另一阶段的新部署。

薛岳是5月14日到达商丘开始部署部队,那么李汉魂所讲的这些战场计划和形势应该是这几天的情况,计划“六月初旬以前保住豫境郑州以东的陇海线,因为徐州大军可能在这限期西撤完毕。”而此时李宗仁怎么会在5月15日的作战会议上部署向毫州撤退呢?

按照李汉魂的这个回忆,统帅部对第5战区的撤退是有一个安排的,是有一个时间表的,“六月初旬以前”,而且还有新的部署,“战场上将会出现另一阶段的新部署”。可是李汉魂只是一个军级干部,并不知道这个新的部署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不过推想来应该是在河南有一个战场设计,应该是第1、第5战区的部队合体搞一个大东西。

但是这个计划泡汤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第5战区的部队并没有按照统帅部的计划在淮北作战、从陇海路撤退,从而与第1战区共同实行下一步的计划。这一点困扰了很多人,现在搞战史的自不必说,就是当时的当事人李汉魂也很迷惑,“前者是我们理解的,但后者却成为一宗历史上的疑案,那件后来纠缠了很长岁月的问题却一直得不到揭晓。

从这句话来看,到最后李汉魂还是不知道这个计划,不过这个问题并没有简单消失,而是“纠缠了很长岁月”。请大家注意李汉魂的用词,不是“时间”,而是“岁月”,看来纠缠的很麻烦。

这样看来,在5月15日第5战区台儿庄作战会议上军令部的作战布置来分析当时的形势,再加上李汉魂的回忆,还有以后的战事发展,李宗仁是绝不会做出从“由永城、蒙城间向太和、毫州转进”的部署的。原因有三,第一,统帅部已有安排,正在准备在河南大搞;第二,河南大搞的一个条件就是第5战区的部队由陇海路撤到河南,一起参战;第三,眼下第5战区的任务是“击破由淮北向徐州西侧进犯之敌”。所以讲刘斐的这段回忆是错误的,是把后来的实际情况当做了事前的设想,迷惑人了。

另外还有两件重要的事情刘斐没有写。第一件事,在5月14日,也就是林蔚、刘斐来到徐州的当天,也就是此次作战会议的前一天,第5战区长官部派出先遣组赶赴宿县,为建立长官部的预备指挥部做准备,目的还是准备指挥淮北战斗。第二件事,在这次作战会议上,肯定会传达军令部的另外一个决定,把微山湖以西的地区划入第1战区的作战区域。5月14日,薛岳抵达商丘,就任豫东兵团总司令,就是在此组织作战。这是军令部为了减轻第5战区的压力才这样的部署,目的还是要第5战区集中力量打下去。这样一个重新划分战区作战地域的重要命令,那是必须要通知各个部队的。

刘斐一方面是写没发生的事情迷惑人,另一方面却不写已经发生的事情,这是为什么?

刘斐不写,目的是为了模糊一件事情,那就是第5战区崩溃是怎样发生的?刘斐不写的这两件事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要求和支持第5战区打下去的,而第5战区的崩溃就在这个会议的3、4天之后发生的!李长官当然当仁不让要负第一责任,可是林蔚、刘斐,作为军令部的代表、蒋委员长的钦差,来到第5战区指导淮北作战,结果是大崩溃,不能说没有责任。所以刘斐把责任推向李宗仁,虚构了李宗仁在这个作战会议上的撤退部署。刘斐的这个虚构也很讲究,把后来的溃退说成李宗仁的早已作好计划,这样呢,就把大溃退的失败转换成了胜利大逃亡,李长官的责任非但没有了,这还有了功了,咱们还得感谢李长官挽救了国军这么多部队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刘斐竟然也是回忆录的高手!而且更加巧妙!记得《鹿鼎记》中有关于韦小宝说谎话的秘籍,九成九都是真话,关键之处来上一句谎话,效果才是最好的。反观《李长官回忆录》,谎话太多,满篇皆是让人应接不暇,和韦小宝一比,格调确实不高。建议大家多多学习刘斐的写作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回忆录写作水平,为咱们的回忆录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问题是,回忆录的高手只是回忆录的高手,在王语嫣高徒匝瑜眼中,这种把戏如何能瞒得过去?大家还记得《回忆录36计》(草案)(予公布之日起实行)(未完待续)吧?对头!只要大家坚信《匝瑜定理》、牢记《匝瑜定理》,把《匝瑜定理》当成日常生活、工作的指导方针,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历史经验告诉大家,匝瑜同志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实际,他总比人家实际一些,总是八九不离十。他总是在实际的周围,围绕着实际,不脱离实际。而我们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就是《匝瑜定理》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匝瑜定理》不受干扰的时候。如果《匝瑜定理》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的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病。几十年来的历史,就是这样一个历史啊。

好啦,林副统帅总结完了,咱们就按照《匝瑜定理》展开工作吧,现在开始内联外调,还是“背靠背”搞材料,把在台湾白崇禧的材料也搞来看一看。

……(日军)五月九日敌下蒙城,十二日占永城,……军委会接获上项敌情,综合全般情况,知敌将由华北、华中调兵至津浦线企图包围徐州,决心增强第五战区之战斗力,使之能持久作战,一面为消耗敌人之力量,一面为吸引敌人之主力于徐州,以便武汉有备战之余裕,所以使用于徐州会战之兵力有步兵六十三个师、骑兵一师及一旅、炮兵五团、飞机近五十架。我军之力量北之淞沪战场犹为坚强。

“这个材料是谁搞来的?干得很不错嘛。是不是依靠《匝瑜定理》的指导搞出来?这个白崇禧这次还是说了实话了嘛。”此时第5战区的“力量北之淞沪战场犹为坚强”,而战区任务在5月12日起就变更为“武汉有备战之余裕”,其手段就是“消耗敌人之力量”。

军委会更调李汉魂、黄杰、桂永清、俞济时、宋希濂等部至豫东归德、兰封河南以东之陇海线上,巩固第五战区之后方,预期与敌作更大之消耗,争取更多之时间,以利整个战局。

此五个军比较完整,战力强大,布置于兰考、民权、商丘、砀山一线200里的地域内,是一个强大的野战集团。为此,军委会特意急调驻防安徽屯溪的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薛岳赶赴第1战区,就任第1战区前敌总指挥,率领十几万人马摆开阵势、准备迎击南下的日军第14师团。

而第5战区则以汤恩伯第20军团为主、加入刘汝明的第68军并加强一个炮团,组建陇海兵团,任务就是歼击淮北之敌。

如此,第1、第5战区联手,各自派出最勇之将、各自组建最强力之野战集团,就是要在各自战场上重击日军的!就是要达到“与敌作更大之消耗,争取更多之时间”的目的!

另派军令部次长林蔚率领参谋团至徐州,一本上述之意志,担任督导联络之责任。

这就是林蔚、刘斐来徐州的真正目的!

军委会此时的意图就是消耗日军、争取时间,并且也在河南作了布置,所使用的5个军有的已经到位,有的甚至接战了,有的还在路上,后期战事发展又把驻防陕西的胡宗南部调动使用了。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役计划,这是一个事关全国抗战总体形势的安排。林蔚、刘斐来到第5战区就是“担任督导联络之责任”,那么在这个5月15日的“台儿庄会议”上会不会不讲这个安排?当然不会!而且要反复讲,力求全体与会军长全部理解!

在这样一个贯彻军委会准备坚持、甚至大打、事关全国战局的作战会议上,而且钦差大臣林蔚亲自坐场,李宗仁你竟然敢布置撤退?

开什么玩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