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壮山河-抗战第一书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血壮山河》之3087 台儿庄真相 68

(2016-09-28 07:11:28) 下一个

    3087 第三部 徐州会战 第六章 台儿庄真相 68

    第六十八节

《李子兵法》之台儿庄制胜篇:

第一,我三十一军在津浦南段运用的得宜。

南京弃守之后,我军利用地形,据守明光至四十余日之久,使我在鲁南战场有从容部署的机会。

桂系功劳是第一位的,这个在李长官的心理是坚定不移地、不可动摇地。日军攻占南京本来就是计划之外,现在已经攻下了计划外的南京,军事行动自然失去方向,自然只好暂停,李长官于是就把这段日军停顿的时间算在桂系第31军的头上。说实话,就这个时候,就俺一个人,最多加上俺老婆,也能“据守明光至四十余日之久”,用不着麻烦李长官的桂系第31军;虽然北路的第3集团军也是这样,但是李长官就不这样算啦。

到了敌我双方在明光消耗至相当程度时,我便命令三十一军对敌的抵抗适可而止,全师西撤,让开津浦路正面,但仍保有随时出击的能力。孰知敌人竟误认我三十一军已溃败,乃将主力北调,一举而陷我明光、定远、蚌埠,拟渡过淮河,直捣徐州。

歇了一个多月,日军第13师团于1月28日渡过池河开始进攻,日军分三路进攻,第31军当然是分三路撤退。日军2月2日就占领了蚌埠,总共不到1个星期,这就是“消耗至相当程度”,然后“让开津浦路正面”,“抵抗适可而止”吧。韩复榘和李品仙都是战区付司令长官,一个是“不战而退”,杀头!另一个是“让开津浦路正面”去盗墓,升官发财!朝中没人真的是没法做官。

桂系的第31军“让开津浦路正面”肿么办?简直是废话!当然要让非桂系的人马顶上去!“而我自青岛南调的于学忠的第五十一军,适于此时赶到,予以迎头痛击。

第51军是东北军,和广西是个大调角,实在是没得任何亲戚朋友关系,你不上谁上?不过“自青岛南调”这句话就有埋伏了,一打眼好像李长官早有腹案,第51军南调就是为了堵上第31军“让开津浦路正面”的口子的,其实第51军从青岛出来是经过了大半月的3省大游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任务还是防备韩复榘的第3集团军造自己的反来着。要是日军不进攻,第51军还会一直待在砀山担当李长官的警卫部队。

敌方主力正预备渡河与我死拼之时,我又命令三十一军配合新自江南战场北调的第七军,自敌后出击,一举将津浦路截成数段,使敌首尾不能相顾。敌不得已又将主力南撤,与我军胶着于津浦沿线,减少我军在淮河一线的威胁。

桂系第7军在淞沪战场损失惨重,此时没有多少战力。日军停止进攻并不是因为第7军“自敌后出击”,而是大本营的计划改变,并不准备在最近半年发动进攻了。至于李长官如何指挥和第7军如何“自敌后出击”的,参照第31军盗墓的情况就可以知道了。

从一般常理分析,应该是守备部队继续守备,新到部队进行侧袭,道理很简单,守备部队熟悉守备情况、准备充足。李长官用兵当然不管这些,原先的守备部队撤下,新到的部队填上去!至于战场调动的消耗、困难、损失增大等等都不在考虑之列,唯一考虑的就是桂系的人马。

使我可以抽调原来南下赴援于学忠的张自忠部,转头北上,向临沂增援,充分发挥内线作战的优越条件。

真是巧妙的“移花接木”!先看第一层意思,“我可以抽调原来南下赴援于学忠的张自忠部”,这本来就是瞎话。张自忠不是准备好了南下增援的,而是着急忙慌从徐州跑步向南的,到达淮河时第51军防线已破,第59军是在行军中和日军迎头碰撞的,而且是到达一部就投入一部,这种情况实在是不好意思说“计划”吧?

你不好意思李长官好意思——这没有啥了不起的!接着看第二层意思,“转头北上,向临沂增援,充分发挥内线作战的优越条件。”内线作战啊,优越条件大大地啊,第59军干得不错啊。问题是谁让第59军搞的这样好呢?张自忠吗?差得远了!看李长官给咱分析的,答案是桂系第7军!

……第七军,自敌后出击,一举将津浦路截成数段,使敌首尾不能相顾。敌不得已又将主力南撤,与我军胶着于津浦沿线……”,哈哈哈,这下明白了吧?没有第7军拖住日军你第59军肿么能“充分发挥内线作战的优越条件”?

这个“移花接木”之计很精彩吧?大家鼓掌!谁要是不鼓掌撵出去!

再有,第59军“转头北上”也并不是李长官所说的“向临沂增援”,而是准备出击邹县,和临沂是东西两个方向。从准备出击邹县到转移增援临沂,实在是着急忙慌,第59军一天一夜跑了180里地,这种“运筹帷幄之中,谬之千里之外”的事情,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李长官就不说了。

好了,“台儿庄大捷”的第一点要素李长官分析完了,主要是桂系第31军和第7军创造的先决条件。要是没有这个桂系打下的基础,你们想搞出来“台儿庄大捷”?哈哈哈,你们自己掂量掂量,说心里话啊,没有这个基础能行吗?别亏心啊,简直是开玩笑!

好啦好啦,大家都醒醒,这才哪儿到哪儿?第一点就被李长官雷晕过去了,真是太不成器了——早着呢,接着看!

第二,当板垣、矶谷两师团齐头南下时,我守临沂的庞炳勋部,适时赶到。”本末倒置或者说颠倒黑白是李长官一贯的写作手法,俺想大家已经习惯了吧。日本人占了大便宜准备歇一歇再干,结果李长官不打算给日本人这个机会,让鲁军第3集团军进攻济宁、川军第22集团军进攻邹县、西北军第3军团进攻莒县,看上去挺热闹,还是各干各的,效果只有一个,把日本人惹火了就好了。

果不其然,日本人让李长官给搞的不耐烦了,“真是太烦人了!虽然大本营不让再动,可是这次无论如何也要违反命令搞一下了!”这才应李长官之邀南下。

以最善于保存实力的旧式军队,竟能与其私仇最深的张自忠部协力将板垣师团击溃,阻其南下与矶谷师团在台儿庄会师。

这个“私仇”并不存在,1933年二人就在长城并肩抗日,把不存在的1930年旧账算到1938年来,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呢?哈哈哈,这就对了!大家都进步了,看李长官的文章就得加小心,时时问个为什么,经得住问的不多啊。

临沂之捷,实为台儿庄胜利的先决条件。而庞、张二人先国难而后私仇的胸怀,尤有足多者。

没有“庞、张二人先国难而后私仇的胸怀”就没有“临沂之捷”;没有“临沂之捷”就没有“台儿庄胜利”。那么“庞、张二人先国难而后私仇的胸怀”是咋整出来的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有必要把蒋委员长喊出来用一用,“台儿庄战后,蒋先生曾惊讶地向我说:‘你居然能指挥杂牌部队!’”别看您是委员长老大,其实啊,论能力还真不行!胜仗打完了还是摸不清头脑,“似乎真使他莫测高深”。

这有啥莫测高深的,李长官很不以为然,“其实作主帅的人只要大公无私,量才器使,则天下实无不可用之兵。”“天下为公”嘛都忘了吧?

李长官分析的第一点是桂系第31军和第7军出的力,是先决条件,是李长官“台儿庄大捷”的第一块砖头;第二点还是“先决条件”,是庞、张二人出的力,但是二人有私仇来着,是李长官“大公无私”才把二人捏到一起的,所以讲,这个第二点嘛还是李长官这个桂系老大干的,是李长官“台儿庄大捷”的第二块砖头。

下面看看第三点吧。前两点都是李长官他们桂系搞的,这个第三点大家猜猜是谁搞的?哈哈哈,大家竟然都猜对了!还是桂系他们搞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