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壮山河-抗战第一书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血壮山河》之3085 台儿庄真相 66

(2016-09-23 06:20:50) 下一个

   3085 第三部 徐州会战 第六章 台儿庄真相 66

   第六十六节

当然,这次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搞得实在是太好了,受到李宗仁蒙骗的也绝不都是老百姓这样“没有理智”的。李长官这次干的和蓝萍差不多,竟然也骗到了毛伟人头上,《论持久战》,“每月打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其实很遗憾,“台儿庄大捷”辜负了领导的期望,这三条效果里的一条也没做到。

第1,“大大沮丧敌人的精神”,很遗憾,小鬼子这会子还是横得很,虽然撤退但根本不认输,认为这是“为了以后作战的态势调整”。现在中国政府这样搞得沸沸扬扬的反倒撩起了火儿。4月10日,华北派遣军司令寺内寿一决定动用5个师团进攻徐州。原来只是用两个旅团扫荡运河北岸,现在就要过运河了,计划直接搞一搞李长官的卧室。

第2,“振起我军的士气”,这个也很有限,甚至作用相反。执行李长官“追击令”的部队大多是疲惫残破之师,士气虽有、战力却弱,有的部队甚至战意也没剩下多少。孙连仲第2集团军的第30师就是这样,师长张金照接到“追击令”之后,“我当时感到很为难,因为这次偷袭虽然侥幸成功,但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官兵伤亡很重,全部兵力只剩下4000多人,如再出击,不但难以完成任务,还有被敌人吃掉的危险。而我又不能不执行命令,只好且行且追,俟机应变。

第3,“号召世界的声援”,说实话,战场和球场不一样,啦啦队的“声援”这个东西在这里根本就没啥用。咱们在北京广场上几十万人一起喊“坚决打倒美帝,不许你侵略埃及”——这种声援的效果能有多少?至于“世界”嘛,很遗憾,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靠不住的,一直和小日本是眉来眼去的;至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是有钱人掌权。辜鸿铭有一句名言,“银行家就是晴天把雨伞借给你,雨天再凶巴巴地要回来的人。”还有更露骨的就是丘吉尔了,“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共同的利益。”这些都说明了腐朽的资本主义肮脏的商业本质——金钱至上。既然金钱至上,说不定连这种不花钱的“声援”也懒得做。这些东西本来是教科书《资本论》的基本定理,可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被遗忘。教训年年有,今年还要做。人家现在金融危机了,自然跟你是千好万好。可是一旦你金融危机了,大老远跑来落井下石的就是昨天你帮助的对象。

就现在的形势,中国首都被攻占,大城市平津沪全部丢弃,国际上根本就不看好中国的抗战前景,看好的却是烧杀掠夺的日本侵略者。投资就要把钱扔到有回报的地方,打仗就要站在胜利的一方,这是世界通行的规则,这次当然也没有例外的理由。至于以后的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差不多是“私募基金”的另一个称呼。

咱们的伟人认识到资本主义本质这个东西了,只是想要些“声援”,李长官不是伟人,认识自然差点儿,竟然跟资本主义直接要钱。美国驻华使馆军官史迪威将军来到“台儿庄大捷”现场调查,参观完战场上的丰硕战利品之后,李长官沾沾自喜,把“举世闻名的台儿庄大捷”拿出来炫耀,“建议美国政府向中国提供大笔贷款,以让中国购买作战物资。”史迪威这个资本家的“乏走狗”当然要替自己老板的资金安全考虑,从背后提起水桶、兜头就给了李长官一桶凉水,“对中国的事业很同情,但对中国抗战的前途极为悲观。”1938年第一季度美对华输出仅2000万美元,而对日输出却高达4000万美元。台儿庄大捷的2个月后,1938年6月7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谈话,对日中两国在美国购买军火仍主张不加限制,听其自由,发一发战争财先——

此时,顾维钧先生正辗转欧洲各国。为了寻求外援,抓住一切机会反复陈述中国军队的战绩及中国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可是效果成了“笑果”!5月10日,日内瓦国联行政院第101次会议举行中国问题起草委员会的集会。刚刚结束一个月的“台儿庄大捷”根本就提不起众位洋大人的一丝丝热情,态度依然非常冷漠。当然为了所谓人类的正义、世界的和平,洋大人们总要搞一个东西出来宣布一下。就是这个充样子的草案,内容也是“空洞”、“软弱无力”。有的代表很有绅士风度,心里如何是一回事儿,表面上还要保持“友善”;有的连装样子的风度也不要了,“相当胆怯,冷淡无情,形成了一种障碍”。最不够意思的就是“老朋友”了,话都不愿说了,苏联代表苏利茨也一反往常而“发言很少”。

宣传只能搞自己,你就是花钱做广告搞“外宣”人家也是不信的。这个道理实在是太简单了,你花钱就是想买俺相信,俺要是不相信你是不是还要接着花钱再买?俺要是相信了岂不是没钱赚了?这个生意就太好做了,只要俺不相信竟然给俺钱!那就打死也不能相信啊!为了让别人和自己相信,那只好再花钱,或者高调一点点儿。花钱无所谓,反正是无产阶级,都花光了也就名副其实了。可是高调宣传的副作用大家都知道,就是一开始非群众打算运动群众,后来群众运动起来了又反作用于非群众,结果是互相裹挟,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该如何收场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