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壮山河-抗战第一书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血壮山河》之3039 台儿庄真相 20

(2016-08-01 06:20:13) 下一个

  3039 第三部 徐州会战 第六章 台儿庄真相 20

 

  第二十节

李颖的回忆材料里所说的“我与池的关系日益深厚”应该是不准确的,或者是编辑脱落了几个字,或者亲历者的亲自说法就是如此不能实话实说,真正的意思应该大概是“我与池的老婆关系日益深厚”。咱们一起看看这位把池峰城从国民党一直卖到共产党、又占人妻的副官共产党员李颖的说法——“3月24日晨……傍晚……池峰城92旅旅长乜子彬命183团王郁彬团长率部绕攻日军背后,收复刘家湖,王负伤。营长张静波负伤后,带9名负伤战士擅自脱离战场,被池峰城枪毙了,并昭告全师官兵:‘负伤无命而下者杀,我师与阵地共存亡。’

这个行动的日期写错了,应该是在28日。不过无论对错,要是一般记忆应该对8、9年前的日期不会记忆如此清晰,无论当事者还是转述者都不会,除非是你的结婚纪念日、这种年年要过的“强装笑颜”灾难日。咱们可以想象一下,几个人“高谈阔论”回忆几年前的一件事,一般是不会把日期说的如此明确的,谈话的重点是事情经过,有时候对于一些细节也会津津乐道,唯独对于具体的日期往往忽略。而且作为听众,也不会把日期记得如此清楚,除非你是“特务”,这也是一般规律。李颖写的如此确定,俺推测是他写这篇文章时参考了其他东西,并非是自己的完全记忆。

综合以上这三种说法,孙慧书的说法最生动,“参谋长出去阻止,张还争辩,池师长跳出去一枪把张枪毙了。”池峰城还“”了一下,生动活泼、如同亲见,池峰城吐血之后还跳,看来是真急了。这也好理解,女频作品嘛,感性自然要多些。

林广明的说法戏剧色彩最浓厚,“(池峰城将一位跟随自己多年亲如手足的张静波营长执行枪决”,制造感情冲突也是蚊学作品的第一要素,到了现在那就更是登峰造极、越来越不成器了,无论合理不合理都要来点儿这种所谓的“感情冲突”。“戏剧冲突”本来应该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现在搞得净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让人看得直吐。

很明显,这些材料就是要说明一个问题——枪毙张静波就是为了守住台儿庄。这个帐很好算,一个张营长如何能跟台儿庄大捷相比?不枪毙张营长真还没天理了,是不是?就这样,池师长为了台儿庄大捷就把张静波枪毙了。在这一事件中,按照孙慧书的说法,池峰城是法官兼行刑官,林广明的说法似乎池峰城只有法官一职。不过不管角色如何分配,反正是塑造出池峰城大义灭亲严肃军纪、铁面无私坚守台儿庄的光辉形象是造出来了。

中国人爱红眼,眼瞅着池峰城红光亮了,就有人跳出来了。时任第27师第80旅旅长的侯象麟后来在台湾发表的《第2集团军台儿庄战役实录》一文也记述说:“当台儿庄激战时,北站之攻守战亦甚激烈,乃制止我之策应,以分散我兵力者。我第182团坚强固守之。乜旅长以第183团向刘家湖出击,以缓台儿庄之压迫,但为敌阻。王郁彬团长负伤督战,其营长张静波负伤下,擅自脱离战场,及土城,乜旅长手毙之。师乃昭告官兵:“负伤无命而下者杀,师与此共存亡也。

好事谁都想抓住,“枪毙张静波”这个事情自然也不例外——刚才让“池师长跳出去一枪把张枪毙了“,现在又让“乜旅长手毙之”—— 张营长好惨啊——到底是谁打死自己的啊?

为啥搞成这样呢?原因很简单,1949年乜子彬随孙连仲前往台湾,1952年,因鼻咽癌不治在台湾去世。这种“枪毙营长”的“台儿庄壮举”肿么能落在大陆手里,是不是?唯一可惜的是,侯象麟是第27师的旅长,要是第31师的旅长,说不定侯象麟就会在回忆录里把乜子彬一脚踢到一边去,亲自“手毙之”了。

侯象麟的“回忆”很让人心寒,除了最后“枪毙张营长”是假的之外,前面的战斗叙述算是很准确的——为什么造假要如此准确?!唯恐不信吗?!

唉!就这样伪造的“枪毙营长”一件事儿还要抢来抢去,台儿庄啊台儿庄,到底能有多少真事儿啊?到底能有多少大事儿啊?

侯象麟是第27师第80旅旅长,不是第31师的,而且战斗中让孙连仲免职了,咱们就不再分析他的材料了,而且也没有什么细节,没啥蚊学价值,没意思,而且单打独斗不热闹,不说了,还是看看咱们自己政协集体组织的材料吧。

李颖的说法最详细,有时间、有地点、有番号、有战斗,而且“带9名负伤战士”,这个数字很具体,不好让人怀疑。结合孙慧书的文章看似乎是一件事儿,但是孙慧书说的是张彬波在台儿庄内战斗负的伤,这个不对。总的看起来,还原政协集体组织的材料,大概经过是张彬波在刘家湖外围负伤擅自撤退,路过池峰城的指挥所,随即事发。

李颖文中所说战斗是反击刘家湖,这个和屈伸的回忆一致。刘家湖在台儿庄北3、4公里,战斗应该在刘家湖外围展开,也差不多是这个方向。池峰城的指挥所在开战前驻在车辐山车站,孙连仲把自己的第2集团军指挥部往前推,这样第31师的指挥所也就得往前推了,这打起仗来不能把自己放在长官屁股后边不是?屈伸记述,“将指挥所推进到南车站铁道桥下”。在坚固的桥下设立指挥所是因为可以防炮、防空,这个很恰当。

这个地点在台儿庄西偏南一点儿,距离台儿庄大概1、2公里远。张彬波在台儿庄外围刘家湖附近受伤,大概在台儿庄北3公里,他“带9名负伤战士擅自脱离战场”,要从台儿庄外围的正北跑到外围的西南角,距离差不多就是5、6公里,步行就需要一个多小时。张彬波怎么会拖着自己的伤体和另外九个伤体、从北到南绕过整个台儿庄,费劲巴拉跑到直线距离5、6公里之外的池峰城指挥所去找枪子儿吃?

再有,乜子彬应该是第91旅旅长,而不是92旅旅长,这说明李颖参考的这个东西并不准确。这个时候的第31师编制俺是没搞清楚,看了这些资料也被搞得晕头转向。所有资料里的第31师出现在台儿庄的团级番号为戴炳南第181团、韩世俊第182团、王震第186团,这三个团很清楚。另外就是第183、第185两个团,团长都是王郁彬,而第184团没出现。

按照番号编制办法,第31师下辖第91、第92、第93旅,都是师号乘以3的算法,在台儿庄只有第91、第93旅,没有第92旅。团的归属也是第91旅辖第181、第182团,第92旅辖第183、第184团,第93旅辖第185、第186团。虽然有编号但没有部队也很正常,随打随编,没有那么合适的,第31师编成了第91、第93旅,把中间的第92旅空下先占住,以后有条件再实编。那么团的编号就应该只有第181、第182、第185、第186四个团。那怎么又出现第92旅的第183团呢?在第31师“副师长”屈伸的回忆录里记述3月23日的部署是“乜旅长率第183团王郁彬,在前卫营后跟进。以第181团戴炳南控制于台儿庄,以第186团为台儿庄守备队,以第182团担任运河南岸警戒,利用时机,加强防御工事。”这个部署是第31师全师的部署,只有4个团,那么第185团哪去了?屈伸在后文又写到王郁彬第185团的战斗,这个王郁彬一会儿是第183团团长,一会儿又是第185团团长,这到底怎么回事儿?

求索不得只好推测。俺认为一开始是没有第183团的,王郁彬就是第93旅第185团的团长,也就是所谓的“老五团”。这样第91、第93旅实编,第92旅空下了。是不是这些军头害怕编不成第92旅,时间长了叫人家收回就不好了,干脆把第93旅第185团改成第92旅的第183团,这样就把3个旅全占住了。因为改过来的时间比较短,在记述战斗的过程当中就容易把第183、第185两个号、其实是1个部队给搞混了。

这是俺的纯粹推测,欢迎拍砖,当然更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做深入探索。

相较这几种说法,第31师“副师长”屈伸直接负责作战,是当事人,伤亡一个营长,“副师长”当然要问清楚,所以屈伸的说法更重要。再者,作为师人事科中校科长,12个营长应该都认识,而且花名册上有这个“彬”字,才不会写成“兵、并、冰、斌、宾、滨”等等。

可是,在台湾的忠烈祠,并没有张彬波的烈士牌位,却有一位张振波烈士的牌位,“张振波阵亡于民国027年03月01日,入祀于民国062年03月”,牌位是武烈士祠J5-31号,事迹只有四个字——作战阵亡。这块烈士牌位是校级的百人牌位。联系范长江当时所报道的“营长张振波腹部中弹”,应该就是咱们说的这位营长。牺牲日期明显错了,是3月27日的墩上,或者是3月28日的刘家湖。墩上与刘家湖相距3里地,可以视作一个地方;27日和28日相差1天,差不多可以认为是一个时间或者是一个战斗,张振波烈士阵亡就应该在这里。

台湾忠烈祠  张振波烈士牌位

所以俺推测应该就是张振波牺牲。至于孙慧书、林广明、李颖、侯象麟所说的张静波,屈伸所说的张彬波,应该是同一人,只不过是稍加改动以图掩盖真相,或者暗示真相。枪毙张静波,你是查无此人的,不好翻案;而屈伸所说张彬波牺牲,恐怕很可能是因为难言之隐了——“俺所说的营长是阵亡,而你们却要说是枪毙,这怎么办?”也许只好学一学这些造假者,改动一个字吧。其实屈伸这个一字之差就很能说明问题了——第31师第185团的营长张彬波阵亡,第31师第185团的营长张静波被枪毙,就这么几天的台儿庄战斗,这两个说法能并存吗?!

为了搞出台儿庄大捷的苦战惨状,如此这样一位宁死不退的抗日英雄竟被说成了弃阵而逃的懦夫!气壮山河的壮举竟被人搞成枪毙!一般宣传的手法只是单纯拔高主体,而这次为了拔高主体,竟然诬陷、抹黑英雄烈士,可谓“登峰造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