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含泪重写《第二次握手》 |
来源:新华网综合 |
《第二次握手》电影剧照(资料图片) 问世27年后,小说《第二次握手》的作者张扬将在新疆书市上推出该作品的重写本。重写本历时3年完成,增加40万字。目前已经有几十家影视公司盯上这部作品,希望改编成电视剧。 小说描绘了中国知识分子曲折的爱情与事业,塑造了三个试图走科学救国道路的科学家的形象。在那个年代,这部作品给作者张扬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灾难。“文革”期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张扬于1975年入狱,坐牢4年并“内定死刑”。 小说于1979年平反和正式出版后,430余万的总印数至今仍高居新时期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之首。同时,该书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话剧,风靡一时。 1979年,在《第二次握手》的后记中,张扬就曾表示以后会在在适当的时候修订这部小说。27年后,他终于完成了当年的心愿。之所以在27年后推出重写本,张扬表示这是他充分沉淀后的作品。他说:“1982年后,我先后拒绝了近10家出版社想再版《第二次握手》的要求,因为我觉得那部作品写得不好,受到当时时代、社会背景以及我个人写作水平的限制。在重写本中,我把自己这些年积累的素材、思考都融入其中。” 该书责任编辑胡玉萍介绍,新旧版本有很大的不同,张扬历经3年创作,书中文字在原来25万字的基础上,增加至65万字,有名有姓的人物增加了几十个,但故事主线和主题不变,如果这两点变化了,也就不会叫《第二次握手》了。她表示,张扬在新版中极大地充实、拓展了旧版内容、故事情节、思想内涵。如重写本中极大地丰富了丁洁琼这个人物,使其变得更为丰满动人。胡玉萍说,张扬是边流泪边写,而她也是边流泪边读。 27年后,读者是否仍像当年那样喜爱《第二次握手》?张扬自信地表示,重写本一定会打动和感染今天的读者。 胡玉萍认为,《第二次握手》中这样的爱情太稀罕了,没有轰轰烈烈,没有缠绵悱恻,一对恋人一生竟然只握过两次手。 张扬还透露,目前国内已经有几十家影视和文化公司找到他,希望能把重写本改编成电视剧,相关合作正在洽谈当中。(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背景 65万字的新版《第二次握手》即将问世 1989年1月6日,张扬与胡耀邦同志合影。(资料照片) 这部“感动过整整一个时代的中国人”的作品能否再度感动新一代中国人 自从传出新版《第二次握手》即将问世的消息,著名作家张扬在湖南浏阳依山傍水的住所便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求购新作版权的影视制作公司、要求采访“挖料”的新闻单位、欲一睹新版为快的圈内外人士闻风而至,张扬夫妇有些应接不暇。这些天,张扬带着他招牌式的儒雅笑容,对来访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等新书出来后再说吧! 新《第二次握手》 百科全书式的作品令人“撕心裂肺” 5月22日,在张家略嫌拥挤的客厅兼书房里,记者与张扬“第一次握手”。感受着手掌间的温热和有力,记者打量着这位有着传奇身世的作家,他神采翩翩,似乎丝毫不见历经岁月磨难的沧桑。说起《第二次握手》这部与他命运的跌宕起伏紧密相联的作品,张扬一下打开了话匣子,语速变得很快。他说:“这部书我从19岁就写起。现在完整看过新的《第二次握手》的,只有四个人。” 从2003年10月动笔至2006年3月写就,张扬历时两年多,潜心创作了新的《第二次握手》(以下简称《握手》)。这部新作较之老版《握手》,篇幅从25万字增加到了65万字,有名有姓的人物增加了几十个,“框架和主题不变,极大地充实、拓展了旧版的内容,故事情节、思想内涵”。目前,读完这部新作的除了张扬自己和家人,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胡玉萍。 年过半百的胡玉萍称新版《握手》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品从国际关系到人生哲学,从药物学到核物理,从诗歌到爱情,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学科知识广为阐释;她甚至说读者买一部这样的小说放到书架上,遇到什么问题就可以翻翻,释疑解惑。而这种知识的阐释又是艺术的,胡玉萍用“撕心裂肺”来形容自己的阅读感受,她读着读着,常常不能自已,无法继续编辑工作。 新版《握手》仍是一部描述一群爱国而智慧的科学家纯结而美丽的爱情故事的长篇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已把这本书列入本年度的重点选题,将其出版进程“提速”,定于今年6月上旬在新疆全国书市推出。此外,中断再版20多年的老版《握手》也将作为该社“红色经典文库”书目明年1月面市。 在张扬眼里,老版《握手》只是具有文学史料的价值。尽管这本书从1963年出第一稿(当时是名为《浪花》的短篇小说),至上个世纪70年代以手抄本的形式(名为《归来》的长篇小说,后由北京的一位工人改名为《第二次握手》)风靡全国,张扬写了十几稿;尽管这本书1979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后多次重印,总发行量高达430万册,还被改编为同名电影、话剧;尽管该书1982年不再出版重印,至今仍有众多读者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寻找这本书,但“悔其少作”的张扬不愿意“吃老本”。“那时候条件不具备,思想意识也不成熟,还有不少‘左’的痕迹,写得也粗糙。有时候我想,我怎么竟写出了这样的东西!” 曼哈顿计划之争 美国研制原子弹有没有中国人参与?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封署名“一群留美中国学者”的信刊登在《大众电影》杂志上。 信中说,电影《第二次握手》在美放映引起哄堂大笑,其原因之一是,据他们所知,留美中国学者中没有人如作品所述参加了曼哈顿计划。“其实他们错了”,说到这里,张扬有些激动,话音也提高了,“作品中的丁洁琼是有原型的,新版《握手》与曼哈顿计划相关的内容就有十多个章节,可谓是浓墨重彩。”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迅速启动了代号为“曼哈顿计划”的原子弹制造工程。这一计划在新墨西哥州偏远的沙漠地带实施,历时四年之久,有50多万人参与,其中包括15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1945年7月,美国研制出了三颗原子弹。8月,两颗原子弹分别投掷到广岛、长崎,给日本这两座城市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一般认为,属于美国最高国防机密的曼哈顿计划是只允许英、美籍人士参加的,但事实上就有一位中国女物理学家参加了,而且她在这一宏大的计划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没有她,曼哈顿计划至少得推迟半年出成果,那样的话,当时与日本浴血奋战的中国还会多死很多人。” 张扬笔下的丁洁琼参加了曼哈顿计划。这位集美丽高贵、睿智善良、勇气胆识于一身的女博士有多个原型,像吴健雄、何泽慧、林兰英、黄量、王承书、林巧稚……而这些女性无疑是中国知识界的精英! 许多读者至今仍忘不了丁洁琼,仍能背诵那句丁氏名言:“一个人的一生,应该只有一次爱情,也只能有一次爱情”,至今仍为丁洁琼一生苦苦相守冰雪恋情而感叹唏嘘。张扬透露,新版《握手》极大地丰富了丁洁琼这个人物,她变得更为丰满动人。新版充实内容最多的中篇部分,就是以身处大洋彼岸的丁洁琼博士为主要视角的。 值得关注的是,新版《握手》通过描绘一幅幅波诡云谲的历史画面,各种人物粉墨登场,各种势力明争暗斗,张扬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对那个时代的思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美关系、对国共关系,对投掷原子弹的功过评价,提出了新的见解,使作品更逼近历史真相。这点从该书目录中不难窥见端倪。“出版社如果不接受我这些观点,我宁愿不出版!”张扬说。 再度火爆的愿景 圣洁光环照亮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记者注意到张扬房间的墙上悬挂着流沙河手书的一幅对联:“海内文章多拍马,湘中子弟独燃犀”。这寥寥数字,颇能透射主人的志趣和个性。面对记者《握手》能否吸引新一代读者的质疑,张扬断言:“我毫不怀疑它会再度火爆,感动新一代读者。”临别之际,记者与张扬“第二次握手”,再次感觉他的温热而有力:“等着吧,我这本书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民族的美丽和尊严!” 前不久,张扬15岁的女儿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读完了爸爸的这部新作,甚至连饭也顾不上吃。她对父亲说:“我现在学会造原子弹了!”也是前不久,张扬到长沙市21中学演讲,谈到自己的坎坷人生,谈到创作《握手》的曲折经历,感动了在场的许多师生,报告后张扬为师生们签名签得手都酸了。 新版《握手》的扉页恢复了老版出版时抹去的一段恩格斯语录:“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张扬很看重这段语录,“有些东西是人类相通的,不可取代,也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淡化。我是用心、用全部的感情来写的,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到现在,我用43年的生命写了这部书,写作的时候常常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如果我自己不是流着泪写出来的,别人又怎么会流着泪去读呢?” 新《握手》出版之际,张扬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强烈愿望:他将带领全家赴江西共青城,将新书献给长眠于此的胡耀邦。 本世纪初,一位读者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永远圣洁的光环》的文章。文中写道: “悠悠20余年,《第二次握手》启蒙了我最纯美的情感世界,我始终认为,她也是我所读书中情感描写最出色的一部……至今仍时时闪烁在眼前的圣洁光环,催我在文字编织的情感世界里苦苦追寻,多少回梦中‘第二次握手’。” 期待新版《握手》再度托起圣洁的光环,照亮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胡耀邦两次为《第二次握手》平反张扬 1976年1月周总理逝世后,张春桥有个“杀人计划”:在湖南,则加快了杀害《握手》作者,进而彻底剿灭这部作品的步伐。1976年7月,公安部门向法院起诉。这是个内定的“杀案”,到法院只是走走“过场”。关键时刻,此案遇上了正直的承办法官李海初。他细读手稿后深受感动,决定暗中保护这部作品及其作者:他不动声色,将案子扣在手中无限期拖延,直拖了两年多,拖到1978年…… 张扬和他的“仙妻”一起快乐地生活在浏阳。(资料照片) 1977年12月10日,胡耀邦出任中组部部长;1978年12月25日,任中央秘书长;在此之前,他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政治局委员和中纪委第三书记。他在这些职位上大力拨乱反正,大批平反冤假错案,开创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新局面。胡耀邦曾长期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因此,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很多同志都认识他、尊敬他和热爱他。两社研究了《握手》的几个版本,认定这是一本好书,决定寻找作者并出版这部作品。为此,派中国青年报女编辑顾志成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女编辑邝夏渝前往湖南。1978年12月15日,顾、邝飞抵长沙。 省法院的李海初友好对待并切实帮助了她俩。1978年12月31日,李海初到长沙机场为顾志成和邝夏渝送行。他知道此案的“特殊背景”,忧心忡忡:“这案子在湖南可能永远解决不了……”顾志成答:“湖南解决不了,我们回北京解决!”李疑虑道:“北京……有希望吗?”顾口气坚定:“你等着好消息吧!” 顾志成和邝夏渝在湖南调查期间,胡耀邦已经开始关注此案。他给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胡德华打电话,要求就此案写个“内参”,待他作出批示后两社即可以通过湖南方面结案放人。1979年1月9日,中国青年报在内参《青运情况》上发了《〈归来〉是本好小说,作者张扬应平反出狱》一文。12日上午,李海初在案卷中记录了顾志成的北京来电:“回北京后,向领导报告了我们来湖南的情况,并立即印了一个内部情况报告了中央主席、副主席及有关部门…… 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张扬案是冤案。现已经中央同意这样认定,并通知湖南按冤案处理。最近两天湖南会接到中央指示。” 考虑到某些人可能的顽固态度,中国青年出版社于1979年1月16日又给胡耀邦写了个报告。胡耀邦1月20日读了这个报告并在有关方面称“这个案子不是根据姚文元的批示抓的,是根据某领导同志的批示抓的”句下划了杠,并在“即使《归来》不是反动小说,张扬也是反革命!”句下划杠并旁批“这个同志的态度不对!” 胡耀邦又在1979年1月22日给胡德华写了一封信: 你们对这个情况了解得很好。既然你们了解了,你又是中纪委委员,你就有权参与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请你会同中组部宣教局同志,高等法院和公安部专管这方面工作的同志,同湖南省委商量认真正确解决这个问题,解决后,请将结果报告有关部门。 事实上,我已经在1979年1月18日平反出狱了。我在狱中身患重病。医生说,如果晚出狱一个月,必死无疑!(本文系新版《第二次握手》代序言,本报发表时有删节。) (记者 许参杨 范亚湘 来源:长沙晚报)
|
转贴此文一是为了纪念胡耀邦,二是为了悼念终身未娶的交大范老校长。校友群里传言,范老是文中的男主人公,但男女主人公的一些生活经历作了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