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去阿拉斯加看北极光。从西雅图(Seattle)到费尔班克斯(Fairbanks)的飞机上,着实领略了一番阿拉斯加的景色。老夫边看边想,能用“地大物博”吗?这词从小就用,而且几乎专指自己的祖国。阿拉斯加,没有珠摩朗玛的高度,没有黄河长江的流淌,没有从北疆漠河到南岛天涯海角的温差,没有从戈壁,草原到梯田的跳跃,……她有的是:
绵延的海岸,娴静朴实,迷人的曲线蜿蜒直至天边;
无边的雪山,妖娆起伏,述说着历史的文明与荒蛮;
纵横的冰川,暮然回首,流淌着自然的脉动与包容;
广袤的土地下面,有黄金,有石油,有矿产,……
也许用个“地大物博 -”或“地大物博 B”不至于让祖国“跌份”或有失尊严吧。
好歹摆平了“地大物博”们,可又偏偏提到“尊严”。泱泱中华帝国,炎黄文化悠远流长,几千年来虽屡有不堪,但那份尊严与生俱来,岂是区区一个不过百年历史,曾经买不出去的“二手货”可比?想到这儿,老夫直接惊出一身冷汗,赶紧拉下窗子,闭目养神。
十九世纪中叶世界列强的圈子挺乱,既勾结又争夺。英法与沙俄在克里米亚打得不可开交。英法瓜分了加拿大,还惦记着美国。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林肯总统的合众国与曾选边支持北方军的沙俄成了盟友。沙俄一直就指望美国出价接手自己的阿拉斯加,堵住英国从加拿大向西扩张的道路。几轮秘密接触后,1867年3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威廉·亨利·苏厄德(William H. Seward)(国内译为“西华德”。而Seward发音为“SOO-WORD”没有“西”什么事。特此更正。),授权与手擎沙皇谕旨的俄国驻美使节正式谈判。3月30日,美国国务院灯火通明,谈到凌晨4点,终于以700万美元外加20万美元手续费成交。720万美元在那时是天文数字,但172万平方公里,或每英亩不到2美分的买卖,后来被认为是史上最划算的不动产交易。老夫若是苏厄德,准保天天哼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XXX……”进入梦乡。
当时,俄国人认为赚了,美国人认为亏了。苏厄德在国内被骂得狗血淋头,人们给他起了一堆外号,“Seward's Folly”,“Seward's Icebox”等等。讽刺苏厄德办了件大蠢事,居然花720万美元买了一只冰箱!然而苏厄德却异常镇定:我现在买它,也许确实没啥用。但多少年后,我们的子孙会因为这块土地而受益。苏厄德以其杰出的人际关系技巧,为购买阿拉斯加争取到国会的支持,条约终得批准。1867年10月18日,星条旗第一次在阿拉斯加领土正式升起。美国的领土面积增加了20%,从此变成名正言顺的北极国家。
5年后的1872年,71岁的苏厄德与世长辞。又25年后的1897年,阿拉斯加发现金矿(由此而起的淘金热,到1906年,所产黄金就几乎可以买下3个阿拉斯加)。随后又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再随后…… 阿拉斯加南部的一个城市,以苏厄德(Seward)命名,为纪念他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那里是终年不冻港,也是各大游轮(Cruise ship)的必泊港。老夫几年前乘阿拉斯加游轮观冰川,曾到访该城。
1867年黄金每盎司$27.86,当年720万美元相应今天的购买力(以黄金每盎司$1300计算),约为3.36亿美元。对老夫之类平头百姓真是个天文数字。再看国家层面,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2017年全年贸易统计(按美元计算)显示,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达到2758亿美元。这就是说,如果“以物易物”,年底结算,美国仅2017一年,就欠中国2758亿美元的东西。用阿拉斯加还吗?美国不赚不赔,得拿出820个阿拉斯加!当然,以今天阿拉斯加的战略地位何至如此。这只是纯数字游戏,说明当年买阿拉斯加的“贱”,和当今中国贸易的“牛”。然而,正是这类“数字游戏”,惊得原本沾沾自喜,趾高气昂的美国人,不寒而栗 。抱歉,扯得有点远。
任何“好买卖”,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什么是天时?沙俄刚刚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迫使清政府割让了150万平方公里富庶的黑土地。相较之下,阿拉斯加不过是一片冰天雪地。况且,一旦在阿拉斯加缓过手来,绝对会从别处加倍往回找。而刚刚获得安定的美利坚,则是百废待兴,政治家们扩张的野心和眼光,开始投向西方,投向亚洲,投向未来。
(图片来自网络)
地利好理解。当时世界列强合纵连横的拼图里,阿拉斯加与美利坚的地理位置,强烈呼唤着这种结合,期待着这笔交易。那时,阿拉斯加非美国莫属,别人想买也没戏。人和则来源于沙俄的奸诈贪婪,来源于苏厄德等美国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以及俄美当时相互利用的“同盟半同盟”关系。这种在历史上稍纵即逝的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这笔“惊天地,泣鬼神”的交易。
平心而论,老天爷给我们泱泱帝国的天时也不少。汉唐盛世,康乾盛世,二战结束,文革后的改革开放,世界“二把手”,在在都是天时。所谓韬光养晦就是等候天时。…… 地利则是跑不掉的。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包括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外蒙古宣布独立了。面积4,600多平方公里(拥有60多个有人居住岛屿)的琉球群岛被托管了。面积3.6万平方公里,同文同种,来往密切的台湾更是有人要“正名”了。多说一句,地利,地不利是一体两面,是可以也常常相互转化的。……人和甚是要紧。从阿拉斯加的例子看,一要有盟友朋友。二要有远见卓识的领袖和体制。没有领袖的坚毅和英明,没有体制的保障和背书,天时来了抓不住,地利变成地不利。
当然,阿拉斯加交易是个登峰造极的个案。人民的富足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一个个中号小号“阿拉斯加”的拍板成交,离不开无数次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
从阿拉斯加度假回来,老夫就多了一桩心事,多了一个梦想。在有生之年亲眼见证又一个伟大的“阿拉斯加”的出现。拜托了,下次谁卖“阿拉斯加”,千万叫上我。
谢“小六”。
林肯总统遇刺后,副总统安德鲁·约翰逊(民主党出身而后加入共和党)继任。阿拉斯加案子时,他正为被提弹劾,焦头烂额(美国历史上首位被提弹劾的总统,一票之微逃过)。Seward 得以施展抱负。也算天时遇上人和,阿拉斯加的命吧。
再谢关注。
林肯遇刺后,Seward估计也不是太把接任的原副总统太放在眼里,所以一半是自作主张就买下了。
民主党估计那时刚刚犯了分裂祖国的错误,也没啥发言权。
要不然,总统不是很愿意的话,加上民主党在议会的反对, 国内吵半天,事情也定不下来。
好文,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