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仪

一个受益于导航指路的人,知道人生需要导航
正文

又是一个转折点

(2017-05-08 14:37:51) 下一个

 

女儿6月份就要毕业了。她得到Princeton In Asia 的资助,决定去日本教一年英语。她一直想去日本,没有太好的机会,这次终于可以一了她的宿愿。

 

她放弃其它工作机会,做了这个选择。对于她的选择,我很淡然坦然。也许有人羡慕6位数收入的工作,有人羡慕直接进入医学院,法学院,研究生院。但是我认为,一个人的阅厉和经历,是无价之宝。回想她的澳州之行,印度之行,她的体验,她的经历,她的感受,我没有理由后悔听从她的选择。这些经历是对她长大成人最好的磨练。正是她的这些“无用”的活动,让她的人生丰富灿烂多彩。什么都想“性价比”,人生肯定不会精彩。许多人都有机会到某些地方参观旅游,但是真正能够到某个地方体验生活,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有人说过,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那是他走过的路,去过的地方,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情的集成。我要加上,还有他见过的人。

 

 Everything comes when it must come. A life cannot be rushed, cannot be worked on a schedule as so many people want it to be. We must accept what comes to us at a given time, and not ask for more.-by Brian Weiss

 

 我到过日本,又来到美国。我学到很多东西。最少我知道,即使我被放到任何国家谁都不认识的地方,我都有能够活下去的能力。我见到各种各样的人,我知道人生可以有很多种活法,有很多种追求。在日本,我实验室有一位医生,家里是世袭名医,很富有,住豪宅,开豪车,衣着却十分朴素,刚开始还以为他来自那个乡下。在我现在的大学,有一位教授,不管春夏秋冬,十几年如一日,总穿一条破短裤。最近我才知道原来他是成千上万的遗产继承人。他们生活非常简朴,简单,做事低调、认真努力。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成功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没有办法比较谁比谁活得更好。意识到这点,我生活就变得坦然自在。

 

我很喜欢日本,特别是那里清洁的街道,礼貌的日本人,还有那些小小的店铺,几十年近百年只做一样东西,比如寿司、拉面、或者点心,精细得不得了。这是日本人的匠人精神。匠心,或许就是如此。用尽全力,心无旁骜,将一件小事做到极致。最近有朋友从日本过来,带来了一盒鹿儿岛有名的点心“薩摩蒸”,和二十多年前的一模一样。看着它很怀旧。我佩服日本人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日本很多东西,好像永远用不坏。我至今还在使用一个用了20 多年的电热水壶和一个用了20 多年的高压锅。高压锅的橡皮圈用了20多年还不坏,真难以相信。

 

我在中国一直被教育“有用”的哲学,什么都要有用,不然就是浪费。在日本和美国,我见过很多人读“无用”的书,做“无用”事情。就像女儿,普大毕业,去日本教英语,有什么用呢?

 

我知道,很多名校的孩子,比我们父母更加有全球视野、情怀,更加无私的去为这个世界付出。当年我们只知道争朝夕完成学业,找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孩子们很幸运,可以去做一些自己热爱,而与物质金钱关系不大的工作,或者多走些路,多看些风景。

 

我身边的孩子们,有全身心的投入创作或者艺术的;有从医学院出来,改学哲学的;还有许多从名校毕业后,不马上去工作,而是出走天下,去找寻自己未来的激情所在。我佩服他们的勇气。

 

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孩子毕业后拿多少钱,拿到什么有脸面的职位,我觉得我们其实是低估了孩子们的潜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