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其注册已有些时日的微博账号上,发出了第一条中英双语长微博,一下在中国网友中炸开了锅。大家都迫不及 待想和这位智商爆表的科学家聊天做朋友。据统计,在其发出第一条微博后的一个小时里,粉丝数已经突破30万,完胜许多大V。网友们的崇拜之情如滔滔江水, 绵绵不绝:“妈呀!我和霍金交流了,虽然是单方面的,这将是世纪性对话。”“关注了您的微博我感觉连接了宇宙。”“霍金第一条微博,比什么锦鲤都强!”
霍 金是谁?问这个问题,就好像如今问“阿尔法狗是啥”一样不遭人待见。奇点理论、黑洞、弦论……对于这些高深的物理名词不懂不了解还情有可原,但《时间简 史》《果壳中的宇宙》你总听说过吧。此外,说霍金是当今世界上的理论物理学家中,最乐于也最善于跟公众沟通交流的一位,这个评价恐怕不为过。早在成为“网 红”之前,霍金演过电影、出过唱片,实打实的影视歌三栖明星,公众演讲时常流露段子手气质。爱因斯坦可能只会让你心生敬畏,至于霍金,那叫科学界的摇滚明 星。
科学研究要求严肃与严谨,对于科学家的刻板印象之一,就是智商爆棚因而拒人千里之外。但网红的炼成,则需要跟群众打成一片,让 崇拜者产生“在一起”的感觉。霍金身上,完美地集合了这两点。而作为公众人物的霍金,与作为科学家的霍金,其实是两码事。他的“走红”,除了科学成就,恐 怕还有外界对于“渐冻症”患者的好奇———无论心智上,还是身体跟私人生活上。不信你看世界上那么多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为什么进入好莱坞法眼并拍成电影的 那么少:《美丽心灵》拍数学家纳什,因为他失常了,《万物理论》拍霍金,因为他困顿于“果壳”中却心怀宇宙,还离过两次婚。
因此, 科学研究是一回事,公众理解力、流行文化、偶像崇拜与名人效应,又是另外一回事。对科学家工作的评价,超出普通人的见识与能力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流 行文化的脉络中来理解科学家的———他们不是知识和智力天才,而是名人和公众人物。而且,我一直都很怀疑,对科学家的崇拜,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社会上的科 普水准、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霍金以及其他科学巨人的成长史证明,天才的人物及其工作不是激发出来的,而是需要先天的禀赋,加上将此天赋慢慢炖煨出成就 的环境、制度和文化,再加一点运气。
霍金上微博,网友中最牛掰的一句话是“大家如此积极关注霍金的微博,好像关注了离宇宙最近的 人,自己也会变聪明似的,于是我也默默关注了”。这跟到名山名刹,默默摸摸弥勒佛的肚皮,沾一沾灵气,没什么不同吧?其实关注者在霍金微博上得到的信息, 不见得比从新闻上知道得更多。日复一日索然无味的生活中,把霍金存在自己的手机里,有一种从庸常里仰望星空的感觉。在知识上,你我离霍金的距离恐怕要以光 年为单位,但现在你只要上微博,就能和霍金在一起,妥妥的。
你以为你爱的是科学,其实你爱的是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