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上午,民革中央召开全国“两会”新闻宣传工作通气会。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介绍,在提案中将建议中山装作为国家正式礼服。(2月29日《新京报》)
近现代以来的中国,还没有哪种创新的服饰样式,能像“中山装”这样,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想与文化的象征。在一些重要国是活动场合,国家领导人也常会着中山装出席。但要像民革中央提议的这样,以国家法规的形式,将中山装固定为国家“正式”礼服,还是慎重为好。
其一,探究中山装之来源,或会令不少民粹思想者较为尴尬。因为,中山装最初的灵感,据最可信的说法是:孙中山先生当年旅日时,喜欢穿日本学生装;而日本学生装用的是日本海军装样式;日本海军装则是学的欧洲军装。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第八课《辛亥革命》(P39附录)中介绍说:“中山装的样式基准来自当时日本的学生制服”,亦可佐证这一说法。那么,无论从涉日历史,以及今天国人的感情接受程度上,显然,中山装这一来历,估计要将其树为国家“正式”礼服,这多少会让很多“纯粹”的爱国者们难以接受吧?
其二,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不只是仅有晚近的百年文化。中山装本身,是与孙中山先生发动革命时所依托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思想息息相连。因为扔掉清服、剪除长辫子,换上中山装,这成了当时一种“反民族压迫”的革命象征。而在今天,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的人民共和国,如果仍以此历史象征的服装作为“正式国服”,是否合适,也值得商榷。
其三,在一个多民族、历史悠久的国度,我们真要找一个更具文化浸润与共识的代表性民族服装,大家或仍会见仁见智。比如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面时,各国领导人共穿的“唐服”,其与中山装相比,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长远角度看,是否更适合作为国家“正式”礼服呢?就曾有专家们热议要将“唐服”作为“国服”呢——如果真需要确定所谓国家“正式”礼服的话,这些都应该让公众、专家有更多讨论的空间,也会给政府对此决策,多出不同的参考意见。
其四,我们今天有无必要以政府或法规的名义,固定国家之正式礼服呢?这显然仍值得探讨。虽然,历史、文化、思想等的内涵,可以借助于服装等仪式感强的文化样式来加强,但是,如果我们所谓的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多是用心和醉心于像服装等形式的固化,比如像一些组织举办的穿汉服、行汉礼;学生集体给父母洗脚;对老师行叩拜礼等,却并未潜心学到“取其精华、剔除糟粕”的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将之与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或许这样的文化仪式感,最终仍不过是一种形式主义罢了。
可见,是否有必要以国家名义,将中山装法定为国家“正式”礼服,仍不妨多议一议,考虑远一些——可别让朝令夕改的情况不时出现,那就会让所谓的国家“正式”,最终就能变成不严肃、不端庄了。
强加於人 一定失敗
中山裝太土,大概一种改良式的唐服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