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开

回首人生多彩路 谈天说地亦欣然
正文

脱出你那圈子来感受其他群体的难处——回顾网上论坛经历有感

(2015-10-16 04:41:56) 下一个

前两天,文学城结识的一好友在和我电话聊天时说了一句话,引出我一些思绪。

她说的是,我觉得你与坛里其他干部子女相比的可贵处在于,你能脱出你那圈子来感受其他群体的难处,为普通人说话。

这样的话,我已从各时期陆续结识的众多朋友中听到过多回,尤其是我大学同室的一同学。我们在大学期间聊得虽多却不深。她在读了我今年写的一些文后说,我一直觉得你不同于其他干部子女,从你文所叙你的经历中才了解到了缘由。

是的,我也觉得自己不同于人们通常认识的干部子女。这能表明我有什么高明或者多几分智慧?非也。这只是说明我少了些干部子女常有的眼鼻朝天自以为高明和无芳自赏的空虚愚钝,能有颗普通民众的平常心而已。之所以能如此,应该是受益于几个方面。

 

(1)父母和祖辈的言传身教。祖辈给予的是书香熏陶。父母和那《亮剑》里的赵刚前辈差不多,对干部/干部子女特殊化反感。少儿时期,我们就在父母的要求下,背诵过陈毅的诗文《七古·手莫伸》,对“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熟记于心。

儿时,父母坚持要我们就近上普通小学,我一年级上的是“鸡毛飞上天”剧中反映出的民办小学。二年级搬到武康路后,弄堂里多数近龄孩子去的是干部子弟比例较高、条件较好的高安路小学。我和小哥则上离家近但条件设施差一些的安福路二小。和工人、职员、教师子弟们学习游戏在一起,确实能感受到他们相对比较淳朴厚道实在,与我中学同班的众多干部子弟有明显不同。

父母的言传身教还带给我们不少人性化教育。文革结束后,母亲曾为自家的孩子们在文革中无一人参与打人而自豪,并将此总结为家庭教育中不用暴力的良好结果。在那崇尚革命坚定性,并将革命和暴力紧密相连的年代,干部子弟在文革初期是否参与打人,确实与家庭教育有关。

三姐因早上学比同班同学小一岁,比较容易跟随年长些的同学活动。文革初期曾短期加入过造反型红卫兵,傻乎乎地跟着人去抄家。但见到一要好朋友一皮带抽得一资本家家属头上出血,就受不了。说,我妈妈曾和我们讲过不可打人,人一旦动手打人会上瘾,日后恶债累累。说完扔下递过来的皮带转身回了家。那打人的朋友也是一干部子女,文革前曾以又红(学毛选)又专(功课好)在上海的大报上被整版报道,成为上海中学生们的学习榜样。由此可见,文革中的打人风,尤其是干部子弟打人有多普遍。但我家无一人涉足。

父母都待人比较温和,有人情味儿,对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的朋友也诚意相待。父亲有不少朋友,是搞某技术的高级人才。他们之所以在49年留下来,没去也很需要他们并有高薪利诱的台湾,是由于父亲和其他地下党朋友的挽留。可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镇反和后来的运动中被打成反革命和右派。父亲试图为他们辩护,却被批评警告为严重右倾。父亲晚年还和我姐说,对没有保护好这些老朋友有着歉意和内疚。五六十年代里,父亲虽然保护不了他们,但依然真诚地对待他们。平日里,我们都知道一些可亲的叔叔伯伯们(尤其是一位唐姓伯伯)“有历史问题”,因父母仍与他们常来往,我们的思想就不那么绝对 “革命化”,也不那么单纯地认为党说是啥就是啥。加上各种书籍看得多,耳濡目染着“资产阶级人性论”,对打人有本能的反感和抵制。这样的子女教育对父母的回报是,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会相信父母是人民的敌人。

 

(2)文革中从天落地的经历。即使父母反对干部子女特殊化,可在文革前我们还是被人另眼看待。当小哥和我所在的各自年级分别邀请我们父母来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时,当同学们听完报告被要求写作文谈感想时,当我代表班级去学校广播室朗读我的作文时,当我们到父亲担任主要领导的局里俱乐部去游玩、看电影,被一些叔叔阿姨们围绕呵护照顾时,我还是感觉到了自己的特殊,并多少心里有点浅薄的得意。

文革一来,这些顷刻间化为乌有。1967-69年间,我家陷入了我们曾遭遇过的最暗淡无望的处境。父母先后被审查批斗关押。我们的居住处,被父母两单位的造反派来兜底抄家了两回。抄家人将“打倒某某”的粗大黑字写在我们居楼前的地面上,这在南下来的军队干部居多的弄堂里十分惹人注目,压得我们抬不起头来。父母的工资和存款皆被冻结,只给家人发少量生活费,生活一下子拮据起来。所谓家庭问题迫使仨姐在五个月内,相继去了农场或远地他乡插队。我和小哥相依为命,过着受人欺负、类似孤儿的日子。

这时候父母让我们上普通小学的好处就显露出来了。尽管我们平日进出弄堂或在家附近街上行走时,常会受到差不多同龄或略年长几岁的小混混们欺负,但我的平民同学们基本上待我如故。我依然可担任着红小兵团的干部,直到“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毛指示出来,头脑拎得清的我,自己要求同学们不要再选我担任“要职”了。一位出身小业主、身材较高大的好友,在听说我回家路上会有人欺负后,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日日送我回家。

小小年纪就经历的世态炎凉,使我回归到了非特殊化的人群间,绝然抛弃了干部子女自觉高人一等的肤浅,能够正常地感受人间冷暖,具备了对(自己曾在内的)弱势受难群体本能的同情心和关怀意。

 

(3)挚友忠告。可能与我是干部子女却没有多少干部子女居高临下的习气有关,在我走过的人生路上结有多位红蓝颜知己。他/她们给我的忠告让我终身受益。给我带来较深影响的是我卫校时期的同班好友罗。罗是我小学里的邻班同学。个子娇小,清秀美丽,很善于思考。卫校期间我是班级团支书,她是组织委员。在卫校搭档的两年多里,我俩配合默契,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

在我即将毕业“带头”去山区工作前,曾和罗有过几次长谈,罗说出了一番让我久久难忘、颇为深刻的话语:

“你从家庭变迁中悟到了很多,除了偶尔急躁、有见不平拍案而起的冲动外,待人接物基本上已无可挑剔。但你不要将自己的一些成功都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实际上,其中相当部分是由于你的干部子弟身份。这个社会并不平等,干部子弟们即使家庭落了难,仍在多数人眼中被高看一等。举例说吧,平民子弟艰苦朴素不会被视作优点,而干部子弟艰苦朴素就被视为美德。在有相近人品的人中,干部子弟更易被看好和受到器重。”

此番忠言让我思索了很久,并在日后时不时会跳上心头,警钟长鸣。别以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做成功的事中有多少是沾了人们高看干部子弟的光?别自视过高,处事为人中宁可将自己放一个低一些的心理位置,也不要将自己看得高于实际那样的浅薄可笑。带着这样的彻悟,在我后来的山区生活和大学年代里,我在人际关系上的坦荡舒畅,是不难预见的。

 

来美后,那类国内干部子弟自以为是的浮躁,仍会时不时从周围一些人那里感受到。与这样的人少来往,倒也相安无事。自从进入了几坛聊天,方知这里颇有一些那类人,还有个别极品。要说因个人经历不同而在政见上有不同,那很正常。与我政见不同者中不乏正直人。一些未真尝过受难受压滋味的人,言语轻飘不着调,虽觉得可笑,细想一下,也能理解。比较讨厌的是极少数人已丧失了为人最基本的同情心,对其他群体人的苦难非但无知不解,还一味只从自己少得可怜的经历和狭隘的心胸,来看事度人。将自己没有经历过但看得不顺其心的事,皆责为编造作假。更可恶的是从她人真诚分享自己家事经历的字里行间找茬,用她人家的苦痛来攻击人,攻击后竟还责人是她自己写帖找来的麻烦,这在对如今已高龄的抗战老兵的态度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类人表面上在她/他周围的人群中,可能还人模人样,可其内心已丧失了做人的底线。这样的网人是论坛之癌。若一论坛由这样的人把持或占上风,哪还有可能有一个自由畅谈交流的气氛?

 

庆幸的是,本人已脱出了那类浅薄可怜的干部子女圈子,再不可能与那类为伍。我知道,由于个人的经历和认识总是有限,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对、都有正确的认识。带着平常心和学习的态度来读网文,带着善意来看待作者的真诚分享,来了解自己的未知,了解他人经历中的光明和苦难,才是种可取的参加论坛的态度。就我个人来说,也要改一改见不平见阴暗就忍不住出手的“仗义”急躁。其实有一些过于明显的肮脏,自有网管来扫除,吾等完全可以袖手。

 

对那位说我能脱出干部子女圈子来感受其他群体难处的网上结识的朋友,我想说,谢谢你对我这样的极高评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