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与美国的战略战术

(2015-11-12 12:04:03) 下一个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与美国的战略战术

 

零点的火车

 

从媒体披露的有关文章得知,美国在里根上台的1981年开始制定战略计划肢解苏联,但把1989年中国的64事件和随后的苏东剧变以及苏联解体这一系列事件联系起来看,就得出结论,美国的这一战略计划应该不仅是改变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并肢解苏联,而且包括改变中国和整个华约组织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肢解这些国家。这就是我所说的美国发动的第一大战役。美国什么时候开始制定反恐计划改变穆斯林世界不得而知,是在八十年代与肢解苏联的计划同时还是九十年代?虽然在1980年发生了长达近10年的二伊战争使穆斯林内耗,但无法判断是否有美英因素;在1990年美国联合多国进行的海湾战争,似乎还看不出美国要征服整个穆斯林的意图;但从2001年“911”开始的一系列反恐战争和中东,中亚与非洲的颜色革命以及被公众怀疑的非洲伊博拉病毒一起,则呈现一个征服整个穆斯林的大战役的轮廓。而从2011年开始美国重返亚太围堵中国则呈现肢解中国的第三大战役的轮廓,这三大战役连起来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其战略目标和范围完全可以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拟,而远非中国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可比,它要改变和摧毁的不是几个城市,而是十几二十几个国家的政权和社会制度以及多个国家的肢解。

 

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呢?主要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与内乱以及中国改革开放走向西方让西方看到了一举击垮社会主义的千载难逢的时机已经到来。里根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战略家,虽然八十年代初美国的经济也困难,他对双方力量的对比不是单独看美国与苏联的GDP或军事力量,而是看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整体力量,他看到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与内乱以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动摇使社会主义阵营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虚弱得不堪一击。当时的国际形势具体地说有主要有如下五点:

 

1>“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内乱使共产主义信仰在中国动摇,共产党的威信在中国受到毁灭性打击,尤其是在“文革”中挨整的广大知识分子对共产党领导失去信任。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幸存的在“文革”中被打倒的共产党右派重新掌权后,要带领中国转向西方。

 

2>中苏关系仍然冰冻。虽然在19769月毛泽东去世后,苏联一再对中国传递信息,欲与中国恢复正常关系。但在邓小平的主导下,中国在外交领域仍然遵循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把苏联看作是对中国威胁最大的社会帝国主义,而继续采取联美制俄的战略。今天回头看,这是人类历史一个关键时刻,邓小平面对历史选择,决定中国和世界未来的走向。当时,苏联和美国都在拉中国,苏联想把中国重新拉回到社会主义阵营,而美国在中国的特殊时期(1976)与中国中断一段联系后立即行动与中国恢复联系并与中国建交,同时美国可能干扰了中苏关系的迅速解冻。当然,关键还是邓小平,邓小平在60年代中苏论战中是中方的前线总指挥,这一点也许多少阻碍了邓小平选择让中苏关系迅速解冻。而邓小平在1975年与来访的美方领导人有直接接触,而与苏联领导人10几年没有见面,当然,更主要还是邓小平认为军力强大的苏联是当时中国的最大威胁,所以,采取远交近攻,与美联合。

 

3>苏联卷入阿富汗战争。在1979年,苏联并没有打算长期驻兵阿富汗,但在美国对阿富汗政府反对派和游击队的 暗中支持下,将苏联拖入持久战,这给美国提供了一个机会。同时,勃列日列夫去世后,苏联领导层不稳,频繁更换。

 

4>中越战争。19793月发生的中越战争虽然时间较短,但是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残杀,使社会主义阵营根据分裂。

 

5>统一的资本主义阵营。二战结束后建立的北约组织从来没有分裂过,一个以美国为首的统一的资本主义阵营能够整合政治,军事,金融,经济,外交与文化力量,共同对付支离破碎的社会主义阵营。所以,虽然美国的经济也困难,但美国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在资本主义阵营融资来支撑美国与苏联的竞争,这样,力量对比就很分明了,美国就有了对苏联强硬对抗的理由。通过高科技军备竞赛,在苏联大把烧钱在阿富汗战争中时,进一步拖垮苏联的经济。由于苏联很难从社会主义阵营得到经济支持,只得向西方以高利息贷款。同时,西方对苏联进行高科技封锁,而西方内部则能分享高科技以发展军事武器。

 

上述五个方面使得里根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成为可能,而且,以软战开始,中苏都没有防备,可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将达到意外效果。也许,1981年美国的战略计划只是第一大战役,在过程中逐步把它演变成宏大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值得补充的一点是,中国与美国一道帮助了阿富汗游击队打击苏联军队,苏联的解体,中国帮了美国的忙。如果,在文革结束后邓小平选择与苏联迅速恢复关系,将中国带回社会主义阵营,也许苏联不会解体,历史要重写。

 

从目前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展看,美国吸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日本失败的历史教训。德意日轴心国失败的关键原因不是军事,而是政治,他们没有制造出一个让全世界无法反对的正义的战争理由,而是赤裸裸地发动战争。中国古人讲战争必出师有名,出师无名,天下共诛之。全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形成注定了德意日轴心国的失败。当美国在“911”后高举反恐大旗,全世界谁敢反对?连中苏都不得不加入这个阵容。这让人想起毛泽东高举反对走资派和反修防修的正义打旗发动“文革”,天下响应,无坚不摧。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失败的教训,学习毛泽动发动“文革”打倒走资派的成功经验,美国在政治上成功地采取了伪装的战略,使得美国对穆斯林国家的战争没有让全世界结成一个统一的反战战线,从而分而治之。不仅如此,美国还让全世界为它的“反恐战争”出钱出力,然后,对出钱出力的中国进行包围。

美国不仅在政治上避免了一个反美统一战线的形成,也通过战术伪装使世界形不成一个统一的反美军事联盟,从而各个击破。美国发动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是软战与硬战,隐战与显战的结合,从而使全世界感觉不到是世界大战。这一方面麻痹了打击和摧毁的对象,达到出奇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另一方面,全世界人民依然沉浸在和平的睡梦中,世界人民不会结成反战同盟。人们不会认为偏离传统的软战是世界大战,但它在无声中摧毁了七八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和社会制度,并且使得一个超级大国和好几个国家解体。由于软战与硬战交替,隐战与显战并存,使一场世界大战感觉像一场局部战争,感觉有时像和平时代,有时像冷战时代。有一天,美国向全世界宣布: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全世界将无比惊讶!什么?第三次世界大战什么发生过?还没发生怎么就结束了呢?

 

是的,今天,我们正处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它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次世界大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