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待的很多国内患者在来美国前都被医生宣判了‘死刑’,当听到“某肿瘤患者还有三个月、半年生存期”这种类似于“判刑”的说法,有的人当场崩溃,甚至短暂“刑期”都不能度过,但也有很多患者在医生的帮助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生物治疗中心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
预计生存期,并不是指实际寿命
预计生命存期实际上是对患了相对较难治愈疾病的病人生存期的一个估计。这种预期主要用于科研筛选病人,而不应作为给病人的“判决”。可能带有很大偏差。
“所谓晚期病人”不能一概而论,预期不等于寿命一定会在那时终结,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放弃。“预期”的积极意义是,当得知疾病可能难以治愈时,应及时调整工作、生活,将该交办的事情都提前交待给家人、同事和下属,做到一身轻松地去与疾病作斗争。
丢下包袱,轻松上阵
有一个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患者,胸腔巨大肿块、大量胸水、骨转移的老年患者。每天咳嗽、胸闷,发热38.5摄氏度,不能平卧、不能翻身,因骨转移疼得双下肢卧时不能屈曲,站时不能下蹲,体重只有35kg,预计生存期不到3个月。根据病情医生给她生物治疗和小剂量的个体化化疗,加之患者的乐观、开朗,如今三年半过去,已经76岁,体重增到45kg,成为病房的抗癌明星,还幽默地让医生保她活到80岁。
还有一位肠癌肝转移的安德森癌症中心病人。一年前被确诊后因畏惧放、化疗等而接受“气功”和中药治疗。入院时肝脏已成了名副其实的“瘤口袋”,上顶心脏,左挤脾脏,下达盆腔,加上大量腹水,重度黄疸,肝功异常,每天脓血便20余次,整个人简直就像个“会喘气的瘤子”。考虑他从未接受正规治疗,医生给予生物治疗和个体化化疗。两周后奇迹出现,他每天大便次数减少到6次~7次,还用手机拍下了一条许久不见的长长的大便。几个月后,“瘤口袋”快空了,肝脏回归正常,他乘飞机、坐火车来去自如,俨如常人。
他们的经验就是丢下包袱,轻松上阵,积极配合大夫治疗。切忌“认命”,惶惶不可终日,更忌自认为“来日不多”,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怀疑一切。这种紧张、焦虑会耗费大量精力和体力,让家人担心、更让大夫无所适从。
患者:吃喝拉撒睡最重要
很多家属和患者都将注意力放在肿瘤治疗上,其实“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保证患者治疗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对患者及家属最好的事情。不论病人处于哪个阶段,尽力做好这些,就有可能赢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和时间,甚至创造出奇迹。
有的病人晚上不敢睡,恨不得拿个牙签撑着眼皮,生怕如小沈阳所说“眼睛一闭,没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充足睡眠是治疗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如能保证充足睡眠,将胜过任何补品,是最好的免疫增强剂。
患者要保持良好心态
关于良好心态,病人会说:“病在身上心情怎么好得了。”特别是肿瘤病人,尤其是晚期病人。对于悲观者来说,世界末日似乎总在追着他走。他们会抱怨没有好的命运,没有好的医生。怀疑自己是否诊断错了,踏遍千山万水,遍访名医,一定要找到世界上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大夫,用上最好的药才甘心。其实,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医疗技术已不是独家寡方时代。病人要树立良好心态,尽早静下心来,找自己信任、有专业技术、又便于家人照顾的医院,接受合理治疗,而不是不停地打听各种信息、偏方、特效药,结果可能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肿瘤治疗,从心开始”,病人要调整自己,以尽可能好的心态去接受治疗。
家属:多数都会焦虑和抑郁
一个肿瘤病人的病常常是一个家庭的病,所以医生在诊治病人时也常常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给予疏导,以便他们配合好治疗。
当人们心情不好时看什么都不顺眼,听什么都不顺耳。病人心情不好,家属也跟着不好,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极不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如若病人病情确已较晚,家属更应理智处理,注意心态的调整,本着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原则,配合医务人员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提出过高要求,否则心理预期达不到只能徒增痛苦和留下阴影。
“偶尔能治愈、常常去帮助、始终在安慰”是美国著名安德森癌症中心一位结核医生的座右铭,他当年身患结核久治不愈而后奇迹生还成为著名医生。就用这句话来勉励我们吧,不论是医者、患者或是家属。肿瘤治疗从心开始,调整心态、放下包袱,无论何时,努力争取创造自己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