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亲密育儿

玛希娅育儿(maxiyayuer)公众号创始人,早教、北美家教、英语启蒙研究者。《家庭亲密育儿法》作者
正文

感恩时节,看中美感恩教育大不同

(2015-11-29 07:18:08) 下一个
文/玛希娅
 

每年的感恩节,美国人通常是全家聚一堂,品感恩节的美食:鸡、曼越梅果酱、红薯泥和南瓜馅饼等。而通过感恩节,美国父母最希望教会孩子的是如何感恩,为何感恩。

 

美国父母首先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引导孩子理解感恩的含义。感恩的英语是gratitudethanks( 感谢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谢上苍,感谢自然,自己生命所有的经历和体验等),+ give份感恩之心用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大家)来组成。因此,当孩子帮妈妈把垃圾扔进了垃圾箱,妈妈感谢他们,爸爸帮妈妈泡杯茶,妈妈感谢爸爸。而父母的楷模行为,又让孩子模仿父母感恩的举动,从而让孩子达到自发地感恩生活中的一切。每当感恩,美国父母常常在家庭中和孩子一起制作感恩、感恩孩子每天在各色彩上写出自己需要感恩的事和物,粘在感恩树和感恩墙上,来提醒自己,那些在平常生活中的看似平淡的点点滴滴的也具有不凡的意义。美国父母更是在孩子刚懂事起,每逢感恩节、圣诞节等节假日,着他们去超市些食物捐当地的食物行,让贫穷的家庭也能享受感恩节、圣诞节大餐;也有的父母会让幼小的孩子捐出一些自己的玩具,和那些钱购买玩具的孩子分享自己的生活中是喜悦。而孩子长大之后,他们会鼓励孩子成为各个社团的义工,为社会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孩子通过给予这一亲身体验,加深孩子对于施恩,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恩情感的体会,以及因感恩而产生的快乐,因为感恩的心情是可以互相传染的。

 

近年来,感恩的话题也得到越来越多中国父母的关注。更有学校和社团为学生组织感恩教育专题演讲报告会。讲师团的老师们常常用动人的语言从不同角度阐述分析了父母、老师在孩子成长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引起了所有老师、父母和学生的强烈共鸣,许多学生和父母因此痛哭。(玛希娅原创)

 

每每听到这样的新闻报道,玛希娅常常想起自己小时候学校为我们组织的“忆苦思甜”报告会。每年,学校会为学生请来一些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给我们讲述他们在旧社会吃不饱、穿不暖、挨地主欺负”的苦难遭遇。那些演讲者常常慷慨成词,讲到深处时,他们是声泪俱下,掩面嚎啕。而坐在台下认真听讲的我们,有的变得义愤填膺,有的流下同情的眼泪。那时的忆苦思甜报告会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环节,就是吃忆苦饭。学校食堂的炊事员们弄些野菜、烂菜叶、粗糠等材料,没油没盐搅和着煮熟了,给我们一碗碗分着吃。尽管那些食物难以下咽,但大家不得不强撑着、勉强咽下那些难吃的东西。每次听完报告会之后,大家都对旧社会充满了愤恨,但报告会一过,我们又有几个能够再记得那些义愤填膺对话语和感受?

 

其实,任何教育都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能仅靠一场两场的演讲会改变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这样的感恩励志教育往往带有很多夸张和表演的成分,而演讲会之后,孩子真正能够记住的又是多少?(玛希娅原创)

 

此外,我们中国人讲究“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也就是对帮助自己的人,一定要回报。因此,父母有权要求孩子回报自己的养育之恩: “妈妈为了你,每天要不停的作家务,因此你一定要考个好成绩来报答我”;“爸爸努力赚钱,不得不去单身去外地工作,你一定要考个好大学,这样才能对得起爸爸的付出” 等等。和美国父母的感恩教育相比,这样的感恩观点比较功利,父母以养育孩子之恩,作为条件来要求孩子报恩,是一种利益的交换。多数美国父母首先从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识别父母,亲友的好意,用正确的言行感谢父母,感谢亲人,再到把这种感激之情回馈社会来达到感恩的升华。因为在美国父母看来,通过帮助别人,孩子学会把自身拥有、而别人所缺少的那部分递给别人,释放正能量,而孩子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帮助别人而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而感恩的这种正能量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亲人,朋友给予自己无尽的爱,又能激励孩子为取得更大的成功而努力。(本文发表于《现代教育报》,文字有删节。)

 

精通中英日三,留学日本,旅居美国,于加拿大大学。早教、北美家教、英启蒙研究者。著有《家庭密育儿法》。崇尚密养育,把孩子培养德,智,体全面展的人才。今年九月起在全国各大书店隆重上市。版权所有,任何媒体或平台转载均需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以及来自“玛希娅育儿(maxiyayuer)微信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十全老人 回复 悄悄话 我们中国人讲究“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也就是对帮助自己的人,一定要回报。因此,父母有权要求孩子回报自己的养育之恩
============
That's business. Chinese., even parents, are certainly business-minded.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