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新鲜

心系天下,曝料奇闻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英格兰与冰岛:千年的恩怨纠葛

(2016-07-04 00:19:55) 下一个

  图注:因格夫在冰岛建立首个定居点

  在2016年6月27日的欧洲足球锦标赛最后一场八分之一决赛上,英格兰队被冰岛队以2:1反超,被淘汰出局。冰岛队是首次入围欧锦赛决赛圈,之前和英格兰队只交手过两次。然而,冰岛和英格兰在历史上却有着不一般的恩怨纠葛。

  从维京时代到中世纪

  在人们通常的认识中,英格兰属于西欧地区,冰岛则被划到了北欧地区,两国相去1800公里,历史进程想必大异其趣。英格兰所在的不列颠岛很早就有人类居住;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正式设立不列颠尼亚行省,范围包括今天英格兰的大部,使其开始沐浴在古典文明的光辉之下。而冰岛长期是无人居住的岛屿,有人认为一些古典作家的地理志一鳞半爪地提到了这座岛屿,但这一观点并没有被学界广泛接受。793年,一伙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人洗劫了今英格兰东北部林迪斯法恩岛上的一座修道院。这场首次被载入史册的维京劫掠活动习惯上被认为是“维京时代”的开端。

  传统上认为1066年英格兰国王哈罗德击败挪威入侵者是“维京时代”的结束,而冰岛目前公认的发现和定居历史就是源于这段时期。在当时欧洲的编年史中,成群结队的维京人乘坐战船,四处洗劫西欧沿海沿河的村镇和教堂,被认为是“世界末日”的征兆。后世学者则认为除了暴力的劫掠之外,“维京时代”还伴随着相对和平的移民与贸易。不管怎样,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出发的维京人,手里没有指南针和航海图,乘坐的船只也不足以驾驭大风大浪,所以他们的航海活动可以说是在北大西洋和北海上漫无目的地进行。当时来自欧洲大陆的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已经在不列颠南部定居多年了,但一些维京人还是在盎格鲁人的土地——“英格兰”上建立了政权,并留下深刻的历史印记,同时还有一些“漂流”到了今天的冰岛。

  中世纪冰岛史书《殖民之书》(Book of Settlement)不同版本对冰岛早期探索的历史稍有出入,但都提到一个名叫弗洛基(Flóki)的挪威人试图在此定居,但他所带的牲口在寒冷的冬天里全部死亡,他在失望之余将这座岛命名为“冰岛”(Ísland)。而另一本史书《冰岛人之书》(Book of Icelanders)在开篇记载了挪威人因格夫(Ingólfr)首次成功地在冰岛定居下来,“那一年英格兰国王圣埃德蒙被朗纳尔·洛德布罗克之子伊瓦尔所杀,是为基督降生后八百七十年。”因格夫看到的不是一片冰天雪地,而是温泉冒出的蒸汽,便将他定居下来的地方称为“冒烟的湾岸”,即后来的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Reykjavik)——酷爱智力问答(quiz)的英国人有时会把“正确拼写出冰岛首都的名字”作为一道考题。

  英格兰议会可以说是全世界议会民主制的典范,议会传统为英格兰人所津津乐道。不过,今天在威斯敏斯特宫的英国议会历史并不算最久远。公元930年,历时约60年的初步移民定居基本完成——首批居民中可能还有维京人从英伦三岛抢掠来的人口。据中世纪冰岛史书记载,这一年在冰岛西南部的辛格韦德利(Þingvellir)成立了一个名为“Alþingi”的制度,直译成英语为“All-thing”,可以理解为“全体大会”,由各部族首领定期参加议事。今天冰岛议会仍沿用这一名称,故冰岛人自豪地称他们拥有现存最古老的议会。其实,这项制度后来、特别是在外国统治时期变成了司法或咨询机构,直到19世纪末才变为现代意义上的立法议会。而且有学者指出,这种制度在北欧各国中算不上独特,只是挪威、瑞典、丹麦等国在中世纪盛期之后兴起了强大的王权,并与掌握文化权力的教会结盟,因而在撰写早期编年史时都有意无意地突出王权、忽视这种议事制度。而冰岛由于没有出现欧洲式的君主,关于这种议事制度的历史记载就被相对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冰岛的政治体制在13世纪中叶出现了危机,部族之间发生内战。野心勃勃的挪威国王哈康四世便乘机以调停的名义遣使到冰岛,并于1263年让冰岛各首领签订条约,接受挪威国王的统治。冰岛至此丧失了独立的地位,先是被挪威统治,1397年又随挪威并入了丹麦主导的卡尔马联盟,1814年丹麦—挪威联合王国解体后又成为丹麦的属地。这一系列变动,加上冰岛已于公元1000年前后正式接受了基督教,这个地处欧洲边缘的岛国开始参与到欧洲的历史进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冰岛历史中英格兰因素变得越来越明显。

  由于曾经都处于维京人活动范围之内,又同属拉丁基督教文化圈,中世纪冰岛作家对千里之外的英格兰历史和时事都有所了解。其结果就是英格兰尤其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历史大量出现在中世纪冰岛的文学体裁萨迦之中。例如14世纪的《爱德华萨迦》(Játvarðar Saga)就是以1042至1066年在位的英格兰国王“虔信者”爱德华为主角。这部作品并不是为了崇拜被封为“圣人”的爱德华,更不是为了消遣娱乐,而是有着相当深刻的历史背景。13世纪末冰岛的一些主教开始就教会地产、堂区管辖权等问题和世俗贵族发生纠纷,掌握笔杆子的教士推出爱德华这样一位既英明、又尊重教会的贤君圣主,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斗争的结果是教会的权势增长,而失去一些富庶地产的贵族更加依附于挪威的国王。

  “英格兰世纪”

  教士、贵族毕竟还是社会中的少数精英。中世纪冰岛和英格兰的联系当然远不止于此。今天在英国说起“Iceland”,有些人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这个北欧岛国,而是一家在英国拥有800多家分店的同名连锁超市。1970年英格兰青年马尔科姆·沃克尔开创了这家企业,据说他起“Iceland”这个名字并非因为他们主营冷冻食品,而是因为他家与冰岛前总理赫尔曼·约纳松(Herman Jonassón)有故交。但早在冷冻技术发明之前几百年,英格兰人就有机会品尝到真正来自“Iceland”的海产了。

  对于气候寒冷的冰岛而言,周边海域丰富的鱼类资源一直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鱼类能为人提供相对廉价却丰富的蛋白质。甚至有学者将北大西洋海域出产的鱼类对近代西欧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从拉丁美洲攫取的金银相提并论。作为冰岛长期以来唯一可以向外出口的资源,鱼类的贸易早在13世纪已经很成规模了——1294年冰岛议会向挪威国王请愿:在国民温饱尚成问题的时候限制商人出口鱼类。

  中世纪英格兰外海的一些传统渔场开始枯竭,驱使英格兰商人从外国进口腌制的鱼类,冰岛的鱼自然成为不错的选项。1307年英格兰沿海的一些市场已经出现了冰岛的鳕鱼干,它们可能是从挪威进口的。一个世纪以后,英格兰的商人和渔民发展到直接前往冰岛贸易和捕捞。1415年,丹麦—挪威使节要求英格兰国王禁止臣民去冰岛捕捞,遭到英格兰议会下院的抵抗。英格兰在冰岛的活动在15世纪及16世纪初有增无减,高峰时英格兰每年前往冰岛的渔船有近百艘,而且不同于冰岛人捕鱼用的小舟,这些都是带有甲板的大渔船;而每年也有约十艘可运载100至400吨货物、带有近百名船员的英格兰商船来到冰岛,其中有的还带有武装。这些英格兰船只的活动很多是非法的,也和冰岛人发生了不少冲突。为了保障捕捞和贸易活动,英格兰商人在冰岛构筑要塞,甚至干出劫掠、拐卖人口的勾当,并两度绑架、杀害冰岛总督。由于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英格兰在冰岛的影响实际上超过了宗主国,因而被后来的冰岛历史学家称为“英格兰世纪”(The English Century)。

  英格兰在冰岛的活动在16世纪初之后开始受到德意志商人的挑战,后者在丹麦—挪威国王的支持下,在商业和军事上帮助冰岛驱逐英格兰势力。但“英格兰世纪”对冰岛和英格兰都有深远影响。英格兰的活动给冰岛带来了许多新鲜事物,包括一些服饰、工具、武器甚至葡萄酒。英格兰自身的收获则要大得多,除了从贸易和捕捞本身获得的资源和财富,更重要的是,英格兰水手从北大西洋频繁的远洋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来建立横跨大西洋的殖民帝国打下了基础。因此有人说冰岛不仅是英格兰水手的训练场,也是英帝国的训练场。

  “日不落帝国”的影响

  17世纪初,丹麦在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的治下国力日臻强盛。克里斯蒂安四世信奉重商主义,一方面组建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以扩展海外贸易,另一方面又对英、法、荷等贸易大国进行防范。他于1602年颁布法令,授予哥本哈根等三座城市市民垄断冰岛贸易的特权,冰岛从此进入了长达186年的贸易垄断时期。这样的贸易和经济政策惠及的只能是与王室和哥本哈根大商人相勾结的冰岛贵族。这些保守的阶层不仅排斥了外国商人的竞争,还限制了冰岛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让冰岛社会处于停滞,广大民众也长期面临饥饿的威胁。1787年,在一次大饥荒之后,贸易垄断政策被废止。重开国门的冰岛人“当惊世界殊”:英格兰已经发展成为“日不落帝国”,把冰岛及其宗主国丹麦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1809年,一名在英国赴冰岛商团中充当翻译的丹麦籍冒险家约尔根·约尔根森(Jørgen Jørgensen)设法逮捕了冰岛总督,并自封“冰岛护国公、陆海军总司令”,宣布冰岛从丹麦“独立”,并建成一个自由的社会。他对外谎称“独立”有英国的支持,但两个月后英国海军前来将他逮捕,平息了这场闹剧。不过,弱小的丹麦在19世纪已经难以维持对冰岛的控制,冰岛争取自治甚至独立的运动在19世纪30年代之后方兴未艾。经过几次让步,冰岛终于在1918年成立君主立宪制的“冰岛王国”,和丹麦形成共主邦联,成为主权独立国家。

  而英国对冰岛的影响与日俱增。过去冰岛人捕鱼使用的是一叶扁舟,不仅效率不高,在北大西洋的风浪中还容易发生海难;19世纪中叶冰岛开始采用英国带甲板的渔船,不但大规模提高了产量,还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使渔业成为一项大型产业。今天冰岛几乎人人都会讲英语,而早在1881年一名英国旅行家就惊讶地发现,在冰岛的一个农村里,一个20多岁、全身上下脏兮兮的冰岛农民居然能够吃力地往外蹦英语单词,甚至能阅读简单的英文文章。

  英国和冰岛的联系在二战时期达到顶峰。纳粹德国在战争爆发初期就横扫西欧,1940年4月丹麦沦陷,身兼丹麦、冰岛国王的克里斯蒂安十世没有流亡,而是留在丹麦抗争。英国担心冰岛也会遭此厄运,如果德国利用冰岛作为海空军基地,将对英国造成更大的威胁。由于冰岛政府严守中立,拒绝了英国提出的“保护”建议,英国便于1940年5月出动4艘军舰、2万多士兵占领冰岛全境。一年多后,英国由于兵力紧张,便将驻防冰岛的主要责任转交给美国。美英由于需要在冰岛修建众多军营、机场和港口等军用设施,大量雇佣冰岛人,因而解决了“大萧条”时期冰岛严峻的就业问题,今天冰岛最大的两个机场(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和雷克雅未克机场)就是在二战时期修建的。

  冰岛政府对盟国占领大体上算是配合,但双方关系并不融洽。英美士兵在冰岛留下了相当数量的私生子;而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投降当天,欧洲其他地方一片欢腾,冰岛却发生了当地民众和英国水兵的冲突。英国军人似乎也不打算认真学习冰岛的文化。士兵们觉得冰岛语的街道名不容易念,军方便在内部印发的军用地图中将雷克雅未克的许多街道改名为“查令十字路”、“庞德街”、“皮卡迪利圆环”这样的伦敦街名。士兵和军官不要说拼写“雷克雅未克”,就连“冰岛”一词都容易和英文中仅有一字之差的“爱尔兰”(Ireland)相混淆,因此战时英国军方的文件中都将冰岛写成“Iceland (C)”。

  二战之后

  1946年,已成为共和国的冰岛政府要求盟军全部撤离。20世纪50至70年代,冰岛政府不断扩大领海和专属经济区范围,驱赶外国渔船,三次与英国发生纠纷,期间冰岛海岸警卫队与英国海军还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在冷战的背景下,这些纠纷属于西方阵营“内部矛盾”,双方在北约的压力下协商解决,以英国妥协、接受冰岛主张结束。这几次冲突后来被称为“鳕鱼战争”(Cod Wars),其实双方并没有宣战,也没有造成多少人员伤亡,而且英国关心的问题不只是鳕鱼。这一名词一开始可能是英国媒体制造出来的,毕竟“冰岛海岸警卫队打败英国皇家海军”颇符合“人咬狗才是新闻”的原则。

  6月27日英格兰对冰岛的比赛氛围有些特别,因为上个星期五英国刚刚通过全民公投决定脱离欧盟,英格兰队被淘汰出局就被人讽刺为“四天之内两度脱欧”。其实冰岛也不是欧盟成员,由于英国脱欧机制尚未启动,因此冰岛队是本届欧锦赛八强中唯一来自非欧盟国家的球队。冰岛对参与欧洲一体化也存在犹豫甚至怀疑的声音,1970年冰岛加入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这个组织是1960年由英、奥、丹、挪、葡、瑞典和瑞士七国组成,对内消除关税壁垒,与法、德、意、荷、比、卢六国组成的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即今天欧盟的前身分庭抗礼。但是英国和丹麦于1973年加入了欧洲经济共同体;而冰岛于1994年以欧洲自贸联盟成员的身份参与到欧洲经济区(EEA)之中,与其他欧洲国家实现货物、人员、服务和资金的自由流动。

  英格兰人口百余倍于冰岛,而且还是现代足球的发祥地,此番被冰岛队淘汰出局,广大英格兰球迷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不过,多数英格兰球迷还是衷心祝愿冰岛能在下一场击败东道主法国队、甚至拿下冠军,因为这或许能给在欧锦赛表现不佳的英格兰一点心理安慰。然而,冰岛作为历史上与英格兰有紧密联系的国家,提供的或许不应该只是“心理安慰”。冰岛地处“天涯海角”,在中世纪的“黑死病”、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乃至2008年的金融海啸中尚且不能置身事外,与欧洲大陆“一衣带水”的英国不管是否留在欧盟,都应该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与“邻居们”打好交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Myflock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长见识了。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