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香肌暖手、美人呵笔:另类的解冻方式(图)

(2015-09-12 03:18:56) 下一个

熏炉外罩笼,名叫“熏笼”,是皇宫中的珍物。(网络图片)
 
文人为取暖物品,增添韵味
 
古时候,没有现代便捷的电器用品,因此古人于寒冷的季节里,欲求得温暖,多依靠熏炉、手炉、足炉等取暖物品。这些物品相当实用,是寒冬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有的取暖物品外观典雅,亦具备观赏用途,许多文人墨客纷纷落笔,传递出对这些取暖器具的喜爱。
斜倚熏笼坐到明(网络图片)
 
举例来说,专门于室内使用的薰炉(又称暖炉、红炉),经唐代诗人白居易如此嵌置于词句内:“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后宫词》),更让后人为已消逝的过往,蒙上千回百绕的惆怅。
在古典长篇章回小说《红楼梦》中,亦刻划了林黛玉于大冷天时,从雪雁手中接过白洋铁镶镂空透雕百鸟朝凤暖玉的手炉来取暖。
 

手炉,可以捧在手上,或拥进袖内。(网络图片)
足炉,比手炉大一些。(网络图片)
 
拥有“足炉”、“脚婆”、“暖足瓶”、“汤媪”等多种名称的“汤婆子”,当然也是文人不忘刻画之物。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致杨君素劄亦曰:“送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衾裹之,可以达旦不冷。”明代文人瞿佑亦特别做《汤婆》一诗:“困倚蒲团罢煮汤,一团和气有商量。生来不作闲云雨,老去偏多热肺肠。金母有心同寿域,竹奴无意妒专房。布衾纸帐风雪夜,始信温柔别有乡。”
上述的取暖器具,既实用又具古意。然而,你可知道,古代的达官贵人还曾想出以女人的肌肤来取暖的方法吗?接下来要介绍王仁裕记载于《开元天宝遗事》中,几项另类的取暖方式。
《开元天宝遗事?香肌暖手》载:“岐王少惑女色,每至冬寒手冷,不近于火,惟于妙妓怀中揣其肌肤,称为暖手,当日如是。”
唐睿宗第四皇子李范,他并非都是以取暖器具来暖手。在寒冷的天气里,他会唤来美貌的妓女,并以女子怀中的温热肌肤来取暖,称为暖手。
二、妓围
《开元天宝遗事?妓围》载:“申王,每至冬月有风雪苦寒之际,使宫妓密围于坐侧以御寒气,自呼为‘妓围’。”
唐代申王,每次到了寒冬季节,面临风雪苦寒之时,他就会命令宫妓密密麻麻地围坐在他身侧,以抵御寒气,他自称为“妓围”。
据说,申王体积庞大,为他挡寒送暖、环绕于身的宫妓不在少数。
宋代陈师道于《立春致语》中,记载了此事:“妓围窈窕,争唱舍人之诗。”
三、肉阵
《开元天宝遗事?肉阵》载:“杨国忠,于冬月常选婢妾肥大者,行列于前,令遮风,盖藉人之气相暖,故谓之‘肉阵’。”
因为堂妹杨贵妃的关系,而受到唐玄宗重用,成为权臣的杨国忠,他每每出行时的“肉阵”,可与申王的“妓围”拼搏高下。
所谓“肉阵”,即是从婢妾中挑选出来的体型肥大者,于他身前排成行列,帮他遮风,让他以人气取暖。
清代诗人王昙于《苏台留别》中曰:“肉阵屏风散似云,烛围尚向封家立。”
上述三项,是富贵人家的取暖方式。这些以人挡风、以人气取暖的方式,让我们看到显赫的官宦人家,在享有丰足的生活资源时,还会另外想方设法来自我满足的情况。与民间的贫苦百姓,在冰天雪地的日子里,因为无充足的取暖器具来取暖,而面临手脚冻伤、龟裂或冻死的惨况来比较,当然更加显得荒唐、放纵。
 
李白奉唐明皇之命,挥毫写诏。(网络图片)
 
四、美人呵笔——嫔妃呵气,为笔解冻
《开元天宝遗事?美人呵笔》载:“李白于便殿对明皇撰诏诰。时十月大寒,冻笔莫能书字。帝敕宫嫔十人侍于李白左右,令执牙笔呵之,遂取而书其诏。其受圣眷如此。
唐明皇诏来李白当殿撰写诏书,当时正为十月严寒,欲疾书之笔被冻得无法使用。皇帝随即命令宫中嫔妃数十人,随侍于李白左右,并命令她们手掷毛笔,口吐暖气呵笔,以便使毛笔受暖不冻,随时供给李白立即取用、写诏。
从宫中嫔妃呵笔一事来看,可以看出李白受到圣上莫大的宠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