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就是在这里结识了彩霞妈妈。
来自浙江舟山群岛的彩霞妈妈在英语班上课已经好几年了,是班上唯一一个不用英文名字的学生,也是唯一一个所有社交圈都接受的长者。
彩霞妈妈实际上是彩霞的妈妈。1950年,年轻的彩霞妈妈即将临盆未能跟丈夫随国军撤退去台湾。时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改革开放后,亲戚与彩霞妈妈取得联系,告知她丈夫病入膏盲,禀她速速前去一见,她方得知丈夫早就投亲移民到这小岛。
她和从未见过父亲面的彩霞来到小岛后不久丈夫去世。亲戚下逐客令,催促母女返回舟山。彩霞妈妈和彩霞一个心思,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地球上,只要是有土地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扎根,“青山处处埋忠骨”,这儿就是她们的“沙家浜”了。
健谈的彩霞妈妈列举了很多留下来的理由,其它都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在家乡,母女俩为家里有个国民党亲属受尽了委屈,好端端的彩霞姑娘,说媒的不少,自己也谈过对象,硬是没人敢娶。美国多好啊,什么成分、阶级、革命、斗争都被认为不可思议,是无稽之谈。要是回去了,再演一场“文革”惨剧,俩人不得给当成特务崩了才怪呢。
母女俩搬出亲戚家,自己开灶过日子。起先,彩霞拿政府助学金白天在社区大学正式英语班学习,晚上到饭店打工;彩霞妈妈则在一家医院找了份清洁工的固定差事。现在彩霞结了婚,大学都快上完了,彩霞妈妈自给自足,无所牵挂。她的口头禅是,只要你肯干、不贪心,美国遍地都是金砂粒子,面包牛奶都会有的。
也许是因为有过多年的“另类”感受,她善解人意待蓦然与众不同。可惜不久,彩霞生了小孩,彩霞妈妈说她反正学不出名堂,有这时间莫如帮彩霞看看孩子。停课前她把自己家电话号码留给蓦然,说没事可以聊天散心。
电话是年迈的婆婆维系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生命线,她把电话机看得比腰包还紧。蓦然是没有权利提起电话的。
彩霞妈妈是她的保护伞。彩霞妈妈不来了,她承受不了被人白眼,也不再去上课。
老太太没过问蓦然为什么不愿意去上课,就如同她从来没上心蓦然为什么从不与家人联系。她只关注蓦然是否尽心伺候她和儿子,蓦然的心思情绪与她不相干。
截断了自己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蓦然和老太太竟有些相依为命似的,不是因自慰“既来之,则安之”,而是她不知在哪儿看到说生活就是两个字:“难”和“忍”,或许这种说法不是她在哪里看到的,而是她自己脑袋里冒出来的。总之因为“难”所以得“忍”,那就忍吧,她告诫自己。
离开中国后的第一个春节,老太太不厌其烦地教蓦然怎样做“斋”,说每到春节,中国城的中国文化广场里办庙会,好多当地人喜欢去那儿吃“斋”。蓦然这才知道这岛上有个中国城,中国城里面有个中国文化广场,中国文化广场每年春节办庙会。
“斋”里第一位菜是发菜,没有味道,只为取其谐音。还要放黄花菜、木耳、粉丝、荸荠、腐竹、白菜和冬菇。调味料是臭豆腐和酱豆腐。吃完年夜饭,老太太带着儿子和蓦然在祖宗牌位前下跪磕头。
第二年,老太太吃了蓦然基于原本要素,根据自己的烹调经验做的“斋”,欣赏有加,赞不绝口。
在美国住满了四年之后,蓦然加入了美国籍,将“蓦然”正式改为“莫妮卡”。经老太太同意,她搬出了理查德的卧房,因为之前移民局官员时不时会不请自来上门检查真假婚姻。
第五年上,老太太一觉不醒归西了。老妈的死触动了理查德的中枢神经,他哭天抹泪地闹腾,要死要活地发了一个多月的疯。
等他情绪略略稳定,蓦然提出要到正规学校学语言,然后找份工作。理查德劈头盖脸一顿训斥,还声明:我是Chinese Emperor(这两个字他总是用英文讲),你必须在家恭恭敬敬地伺候我,叫你干什么就得老老实实地干什么。
语言不通,她束手无策。奴隶般地苟活在理查德不见天日的家里,久而久之,自信、自爱、自尊像三瓢水泼在阳光蒸烤下的水泥地上不留一丝痕迹。
她心灰意冷,不想见人,也见不得人,便躲在心灵深处,在记忆的残片中寻找逝去的温馨。
小时候胡同口卖冰棍的老头是个罗锅,永远板着一张黑得发青的脸,瘪着一张没牙的嘴,冷漠得让人局促不安。她害怕那副模样,可兜里只要有三分钱,又会叫上好友杜焱欢天喜地上老罗锅那儿去买一根红果冰棍。那时的红果冰棍真实在,迫不及待地一人咬上一大口,嘴里又酸又甜,脑门儿冰得发疼。俩人手捂在嘴上,生怕尚未融化的冰块从忍不住哈冷气的嘴里掉出来,虽是哭笑不得却又满心欢喜。
下乡的时候,每年冬闲出山回京,蓦然们无一例外地得逃票,一年挣到的工分买了火车票便所剩无几了,谁能舍得。他们靠蹭客车扒货车回京,自称“铁道游击队”。每每被车警逮着赶下车,他们就像一群无家可归的男魂女鬼,找个车站墙角旮旯囫囵地挤坐在一起,等待下一班车。车来了,大家精神也来了,再机警地混进站大胆地爬上车。这么小站大站、一截一段、折东拐西地曲线绕上好几天。等到了家,一个个看上去真比逃难的好不了多少,可再怎么着那是和伙伴们同甘苦在一起,有苦中作乐还有靠山峥嵘。
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