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万里死了,“小岗”还挺着

(2015-08-29 09:03:29) 下一个

万里死了,“小岗”还挺着

               2015-7-27 作者: 渡痴禅师 

  最近在一个偏远山区呆了差不多一个月,网络条件不好,加上工作也忙,所以对时事反应迟钝。所谓山中方一月,人间已百年,以谎言开创“小岗模式”的万里先生“百年”了,按中国的传统属于白喜事,值得高兴。改开干将乔石也死了,改革开放的“法制建设”此老功不可没,据说乔石对重庆的打黑也很有意见,“李庄的舅舅们”显然对乔老爷是感恩戴德的,再看看海外反华反共以及“毒运轮”媒体如同死了亲爹一样的表情,顿时觉得高兴起来。再说了,都91岁了,也到时候了。遗憾的是他们不能看到他们所作所为造成的社会焰火,又觉得他们走得稍显早了点。当然,有两个人我是要衷心期盼他们长寿的,一个是星空大师,一个是轮椅家主,老天一定要保佑他们长命百岁。秦桧善终,是南宋人民的耻辱,如果我们居然让历史重演了,那我辈真就无处容身、愧对祖宗了。

  这里就闲话休提,单表万里。一来万里先生是改开八老之一,在改开系统中地位尊崇。以至于美国之音都用《中共告别最后的改革家》做标题,好像挺替“中共”遗憾似的,不过这“最后”两个字用得殊为不当,按照天朝的说法“改革开放”永无止尽,这“最后”一词将置“胡温”于何地?又如何安放“习李”?他们也是当仁不让的“改革家”,所以呢,鬼子毕竟是鬼子,他们玩不转中国的汉字。深谙中华厚黑文化的改开先锋们才能将中文玩得溜转。比如——

  “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这两句顺口溜就曾伴随着八十年代农村的包产到户政策到处流传,当然都是打着“民间”这个旗号的,正如现在很多公知经常借用“网友”这个马甲之口来说事,尽管这个所谓的“网友”很可能就是他自己。当然,这类小伎俩在历史中并不鲜见,当年陈胜吴广起义前就玩了一出“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的把戏。“吃米找万里”这类的“民谣”其实是官谣——谣言的谣,不过是为了给推广小岗模式、拉开改开大幕而进行的舆论造势。三十多年过去了,事实证明“小岗村的十八个血手印”是假的;安徽实施承包制后粮食增产也是假的;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居然是建立在虚假的事实基础上,而且还能持续如此长的时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奇迹。但就象今年中国的股票市场一样——按照李中堂的话说应该叫资本市场,在经济长期走弱的情况下居然一飞冲天,这就如同向天上扔石头,扔得有多高,落下来的速度就有多大,规律这个东西从来都不会骗人,当然也不会为了配合某些人的表演而骗人。所以历史就将小岗打回了原样,经过三十多年后,大寨还是那个大寨,小岗依然是那个小岗,坚持集体经营的村子一派欣欣向荣,而小岗和其他包产到户的村子呢则形成了中国社会的肿瘤——三农问题。以前在网上曾替万里先生取了一个马甲叫“万小岗”,现在想来其实应该叫“万三农”更合适。只有“小岗”千古了,三农问题才有救。但如果小岗死了,改开又怎么办?这可是改开最初的基石。砸三铁、卖国企、下岗、私有化.....,这几十年来所有的改革开放动作都基于“小岗血手印”传递出来的一个信息——“公有制养懒汉”,失却了“小岗模式”,改革开放还要如何进行?所以,万里死了,但“小岗”必须挺着。“小岗”就是“改革开放的新衣”,即使他们知道这是假的,即使他们知道什么都没有穿,他们还是得装模作样的穿着这件“皇帝的新衣”。

 不穿着“小岗模式”这件衣服,他们怎么能打着改开的旗号私有化呢?怎么能将偌大的公有资产转化为私有资本呢?所以,万里虽然死了,但小岗必须给改开们挺着。不过挺着也好,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在台下将这群猴子看过通通透透。看他们挂羊头到几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jyx-003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农家苦' 的评论 : 谢谢
农家苦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曾听我伯父说过,安徽最早实行大包干的是来安,不是凤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