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学佛?

(2016-10-01 09:58:10) 下一个

  谈到这个题目,对一般人来讲,如果您想知道、多知道一些佛法的话,你可能会采取自己先看看书吧。如果自己看书看一看,觉得有一些小小的需求的话,也许会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去听听某一位法师或某一位居士说法等等。这样学习的方式,基本上都是还维持著大部分原来的生活方式,通常都是在生活的片段之中,你有空暇的时候,看看书或是听听法,然后在这些看书听法的过程中,偶尔您可能会觉得说,心领神会学到不少。这样的状况,可能是许多的人一开始接触佛法所采取的方式。

  当然,对于任何一种刚开始接触佛法的方式,我们都随喜赞叹,因为,毕竟能踏出第一步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可是我们希望说得更积极、更深入一点。因为,随缘地看书、随缘地听经说法的学习方式,好处就是说,我们维持著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生活不变,只有在空闲的时候,来接触一下佛法;可是它的缺点,正是因为这样随缘的学习方式,往往我们学到的都是皮毛。并且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状况就是,初学者之间会彼此交流心得;如果每一个人懂得的都刚好是皮毛,并且这些皮毛都没有办法对在一起的话,互相交换心得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我们一路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变成了,我们会把我们的学习全部都是以前面所学的心得跟经验当作源头,然后一路延伸下去,到最后的结果也许就会碰到了划地自限的状况。也就是,我们自以为我们参透了许多的佛法,可是实际上,我们却始终是在墙角的一个小圈圈,然后一直在小圈圈里面打转出不来。所以,自己随缘在有空暇的时间偶尔学一下佛法这个方式,是有它的缺点的。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如果您愿意真的开始比较认真地想要学学,到底佛法里面的内涵是什么、佛法的全貌又是什么的话,我们就给大家建议如何的来积极学习。

  首先,自己的读经看书,常会留一个状况,就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释经文的文字表相;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使得我们自己划地自限,困在里面出不来。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要选择参加共修。当然,参加共修就意味著得要有一些固定的时间,这个在许多菩萨许多人来讲,或许会觉得这样好像对生活有很大的改变,其实不然。现在许多地方共修的方式,大概都是每周一次的共修,一次的时间大概也都是两三个小时而已;所以,对于一般人的生活来讲,并不会形成太大的改变。

  谈到共修的话,如何选择共修的道场,如何亲近、选择在这个道场里面教授的善知识? 如果我们选择错误的道场,跟了错误的老师的话,那很可能学到的都是错误的法义;浪费了时间不打紧,反而会使得我们越往错误的方向走,那就离真正的法身慧命越来越远了;所以我们要看看,到底应该要怎么样去选择。

  首先,道场应该怎么选择呢?要学佛法,当然一定要找佛教的道场。除了它是佛教的道场之外,还应该要注意什么吗?我们给大家很简单很简单的判断原则。如果你到一个道场之后,请先感受一下这个道场是不是清净庄严;如果这个道场,一眼望过去摆了满满的一桌都是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雕像的话,纵使它号称是佛教,也建议大家这种状况最好远离。因为,真正的正信的佛教道场,应该都是简单、庄严、隆重的。比方说,您看到有双身抱在一起的佛像等等。真正纯净的佛教,绝对不会有违背世间伦常道德状况的。所以,如果您看到这个道场里面,居然挂著是这样子的画像或者雕像,奉劝您尽速远离。所以,选择道场的方面,请大家尽量把握住一个原则,就是简单、庄严、隆重。

  接下来,应该要怎样选择善知识呢?首先,一个最根本的判断标准,就是要用戒律来看;值得跟著他学习佛教教义的善知识,必然是持戒清净的,他个人不能够违犯了佛教的这些戒律。当然观众们可能有时候会听到说,“狮子跳跃的地方,兔子不可以跟著跳”。这个言下之意就是说,上师们所做的任何的光怪陆离的事情,弟子们都不应该用一般世俗的眼光去看,因为修行证量还没有到那边。这句话听起来也有它的道理在,不过这个道理应该要用在当用的地方。比方说古时候,禅宗有临济大师,那个时候他为了示现的原因,临济大师不礼拜祖师的塔;又有比方说,有一位丹霞的禅师,他把木头刻的佛像拿来烧了;或者是说德山的禅师,也告诉弟子们,这些经教如果只是玩弄文字的话,那就好像是擦鼻涕的纸一样。像这些祖师们,用这些非常激烈的手段,主要是为了当时在周围的弟子、从学的弟子,为他们示现禅机,开示他们一条悟入之道。所以,所有的这些禅师们特别的作略,其实只有在他亲近的弟子,才能够领略到这个作略真正的精神;后世的人在看这些公案的时候,应该要非常的小心,不可以落入狂禅里面。并且,这些禅师们之所以能够有这些作略,在后代的眼光看来,也都是因为说他们具有真正的佛法证量,才可以这样子。可是,大家现在是刚开始从学的时候,万万没有善知识们会为了这些初学弟子们,故意去示现一些什么特别的状况。所以,选择善知识第一个判断的准则,一定得要持戒清净。

  但是这个持戒清净的部分,我们要顺便跟大家说,有一些观众们也许会听到,比方说,有一些个道场,在里面说法的善知识,可能会在法义上面,会为了要辨正法义的关系,说哪一个人说得对、哪一个人说得不对。这个部分来讲,可能有些观众会觉得,按理说,学这些佛教的话,就要做好事、就要做善事,所以都要说好话;既然如此的话,那是不是表示说,在道场里面说法这些善知识,如果说了哪一个人的法不对,那是不是就是批评别人的不是呢?关于这一点的话,我们就必须要来认清。我们要认清的是说,善知识在作这说法的时候,到底是在毁谤他人的身口意行,还是在作法义辨正,我们给大家举了两个经文出来。

  在《优婆塞戒经》里面,佛陀就已经有开示菩萨们说,虽习外道的经典,学习外道的经典是为了要破除邪见,为了要出胜邪见;所以,佛陀告诉弟子们说,本来就有所谓的破斥外道的观点存在的,像这样子的菩萨,佛陀尚且称他为实义菩萨。所以,为了要建立众生的正知正见而破斥外道,这个行为本来就是菩萨所当为的;而不应该在这个点上面,用所谓的说他人的不是这一点,来说这个菩萨的不是。

  再举一个经文,在《长阿含》的《游行经》里面,佛陀也告诉比丘说:比丘啊,如果你听到了有哪一个比丘,说了怎么样的法之后,你不要一下子就把他全然不信,也不应该全然的就把他的说法丢弃;应该是听了这个说法之后,“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这个意思就是说,当你听了这个说法之后,回头来自己应该要根据 佛陀所说的这些道理,好好的加以判断思惟。这个其实就是什么呢?就是所谓的智慧为先导,依法不依人。佛陀对于弟子们的开示,都是这样子的。所以,我们从《长阿含》《游行经》里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放到现在来看。如果您在道场里面听善知识,或者您在书上看到善知识在写谁不对的时候,我们应该要回想看看,在《长阿含》的《游行经》里面,佛陀在教弟子的时候,弟子们在听法的时候,就应该要按照这个原则好好去分辨的。并且 佛陀还说,佛陀说如果这个弟子经过反覆的推敲之后,发现所听到的这些说法是不正确的话,那么这个弟子应该要正正当当、直截了当的告诉这个说法的人说,“你说的不对,佛陀说的不是这样。”

  所以,各位如果在道场上,听善知识说到哪一个法不对,或者在书上看到善知识写哪一个法不对的时候,请大家想想看,佛陀教弟子是怎么教的呢。这个时候,如果您有心学佛法的话,其实您也应该就这个善知识所讲的道理,或是所写出来的道理,好好的分辨看看,这个合不合道理。如果他谈的都是法义的对错的话,都是法义的对错的话,这个就是菩萨所该当为;因为菩萨,绝对不会有哪一个菩萨,眼见著这一些邪见、这些不正确的知见误导众生而不出手相救的道理;那当他出手相救的时候,我们又怎么能责备这个发悲心的菩萨,说他说别人的不是呢?所以,这其中判断的基准就在于说,我们在看的时候,要看这个到底是法义的辨正,也就是说针对法义去说谁对谁错,而不是针对这个人身口意行到底检点不检点,然后再作这些无谓的评断。

  回顾一下,首先选择善知识的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戒律清净。那么戒律清净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因为善知识在进行法义辨正了,就开始认为说这个善知识在说别人的不是,是违犯了这个佛教的戒律,其实不然。实际上,乃至于当善知识因为法义辨正的关系,把这个说错法义的人说成“愚痴人”的时候,这个时候也千万不要因为“愚痴”这些字眼就认为说,“哎呀,这个善知识可能身口意行不够清净,所以才会这样子来批判别人”。实际上,“愚痴”这个字在佛经里面,佛陀就不断的对于一些的外道,乃至于说对于教内的这些弟子们,只要他们所说的偏离了佛法的正道了,并且执迷不悟的时候,世尊也都会训示他们说:“愚痴人啊,你们应该要好好的想一想。”所以,光是从这一点道理来看,我们应该要回归,看看说当善知识在说谁对谁不对的时候,这个其中所牵涉到的法义的状况。

  有了清净庄严的道场,并且也有了持戒清净的善知识可以从学,大家务必还是要听听看这个善知识说的法到底是什么样的法。如果说的法,仅是从头到尾都只是教人行善的话,因为我们之前就跟大家讲过了,行善只是其中之一啊,还有许多的法门要修学的;所以如果说了半天都只能教人行善的话,可能我们应该要建议大家再去参学其他的善知识了。同样的,如果说在说法的过程中,没有提到,没有办法完整的阐述解脱的道理,那么这个说法也是有缺失的。甚至没有办法完整的说出,从凡夫位一个阶位、一个阶位一路修行,乃至于成佛的这些次第跟道理,如果没有办法讲得很清楚,甚至完全不讲的话,那么我们也要建议大家,应该要赶紧另外再找善知识来参学。

  所以,总而言之,我们今天讲的就是:只要您有心想要学佛,不管如何,您踏出第一步都是值得赞叹的;只是我们要更积极地勉励大家,就是自己学佛是有它的限制在的,往往会陷入一个角落,然后没有办法突出,没有办法突围;那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参加共修,参加共修的话,有牵涉到选择清净的道场,选择好的善知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