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针灸治疗不是安慰剂作用-西方针刺研究中的缺陷和错误(I)
http://www.acupuncture123.ca/Placebo%20Ch1.html
|
摘要:目前,有些西方针灸研究认为针刺疗效不过是安慰剂作用。安慰剂作用的前提是受暗示者(病人)有清醒的意识和有思维,分析,判断,和总结的意识能力。而中国的针灸研究和临床工作者早就发表过许多文章证明针刺能治疗昏迷,休克,植物人状态,全麻中和全麻后等临床状态,这种状态下病人根本就没有 对外界暗示行为的辨识能力,或者这种辨识能力极其微弱,不足以产生对病人的暗示作用。而西方针灸研究者几乎没有研究过针刺对于这些特殊临床状态的治疗作用。进一步讲,针刺可以用于治疗痴呆,局麻,对于年幼儿童和动物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同选穴,不同针刺频次,和不同针刺方式时的治疗效果明显不同也很难用安慰剂作用加以解释。 我们发现西方针灸多为每周1-2次,共10次左右(我们称之为西方式针刺),而中国针刺多为每周5-6次超过10次(多为15-30次)(可称之为中国式针刺)。我们提出对于针灸治疗的两个量化指标,即第一疗程平均每天刺激量和总疗程刺激量。前者为第一个治疗疗程中(多为7天或10天)的治疗次数除以该疗程中的天数。后者为各疗程刺激量之和。我们发现西方和中国式针刺研究的第一疗程平均每天刺激量分别为0.25和0.80,而总疗程刺激量分别为2.4和18.0. 西方式针刺的这两个指标皆明显低于中国式针刺。 现有资料提示总疗程刺激量较高时,针刺组疗效极普遍性地明显较高(45%以上)而虚拟针刺组(无论刺入性或非刺入性)疗效却倾向于不随治疗总疗程刺激量的增加而增加(皆为平均23%),二者差异非常显著,同时,高频次治疗时,无论采用哪种虚拟针刺对照组(刺入性或非刺入性针刺),也无论是采用虚拟激光或虚拟TENS作为虚拟对照治疗,对照组平均疗效几乎完全一样,多在23%左右,所以科研中所采用的虚拟针刺组之种类并非导致这一错误结论的主要原因。 西方针刺研究中尚有其它明显不足之处,如将针刺的特殊治疗作用简单地归结为总治疗作用减去虚拟针刺组的治疗作用,从而低估了针刺的独特治疗作用;将针刺与按摩,耳压,电针,穴位注射等混为一谈;虚拟对照组允许继续服用止痛剂;针刺组和虚拟组皆与其它治疗方法合用;以及没有对针刺操作者的实际临床能力加以检验等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将针刺治疗作用解释为安慰剂作用是极不恰当和草率的。为了完全消除西方针灸界对于针刺疗效的误解,我们建议进行针灸国际合作研究。由于针刺属于非常依赖个人技术能力的治疗手段,建议对针灸研究者的针灸能力有一定的选拔和检验过程。为将针刺过程中针刺刺激量的变异和不恒定性降低, 可以考虑采用电针,温针,经皮电刺激等方法辅助针刺治疗。我们希望本文有助于打破西方针灸研究的原地踏步和自我纠缠的迷思状态,使西方对于针刺的兴趣从感 性上升到理性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