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空城计中的心理博弈

(2018-01-26 11:01:20) 下一个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的高潮之一,诸葛亮率兵攻打曹魏,结果出兵不利,痛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身陷一座孤城,稍有闪失将全军覆没。派兵遣将去把关守隘后,诸葛亮身边仅剩二千名左右老弱病残留守,面对司马懿率气势汹汹的二十万精兵强将,无疑以卵击石,败局已定。文臣瑟瑟发抖,城中百姓惊慌失措,这都不足为怪,生死攸关,谁能淡定。

选择有两个,举手投降以求活命,这似乎是明智之举,肯定代表一部分人所求,即使自己死不足惧,但家有妻儿老小父母大人,活着就有希望;另一选择则是以死相拼,大丈夫可杀不可辱,与其投降受辱,不如拼命搏杀一番,或许杀出一条活路,不成功则成仁。

诸葛亮出人意料,他命令大开城门,老弱军卒在街道上游走清扫,自己则登上城墙,架起琴台,两侍童陪伴左右,似乎胸有成竹。他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敌军熟视无睹,手拨琴弦,琴声悠扬,全神贯注,陶醉其中。

城墙下,司马懿叫停军兵,抬头细察,百思不得其解,不知诸葛亮是要诱敌深入还是空城一座。进去吧,万一中计,诸葛计谋过人,神鬼莫测,且一生谨慎,而司马懿自己刚刚恢复兵权,只能胜不能败;不进城吧,诸葛亮已溃不成军,实在看不出还有什么还手之力,若错失战机,放虎归山,那后患无穷。

司马懿左思右想权衡利弊,最后为求稳妥,退兵扎寨,观其动向,诸葛亮方得逃亡之机,司马懿明白后后悔不已,也才有了接下来的数年两军对垒,留下了千古佳谈空城计。

空城计是一场精彩的心理博弈,假空城计屡见不鲜,埋有伏兵,诱敌深入,围而歼之。诸葛亮孤注一掷,反其道而行之,真迷惑了司马懿,这背后既有知己知彼的计谋,又有身经百战的超强心理素质。城墙之上千钧一发时能镇定自若不漏丝毫破绽,置险恶的环境不顾,实践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心理是也。

小说对诸葛亮有点神化,好像他料定司马懿不能识破他的空城计而会退兵。其实任何时候都不排除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不会不紧张,但他没有退路,斗胆一赌有胜算的可能,否则只能束手就擒坐以待毙。换句话,诸葛亮以变被动为主动的态度迎战困难和挑战,取得了胜利。

诸葛亮的空城计是一险招,是走头无路时的孤注一掷。要实施如此计谋,必须具备超级稳定的心理素质,所以,诸葛亮在危难面前表现出的临危不乱泰然自若的心理素质更值得思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