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

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极其可贵!
正文

余杰:知青啊,不要捂着伤口唱赞歌 zt

(2015-10-28 06:22:38) 下一个

余杰:知青啊,不要捂着伤口唱赞歌

 

共识网-作者赐稿 | 作者:余杰 | 2015-10-09

   他是我的博客好友,一名1969年3月17日从上海出发,到贵州独山县基长公社插队8年的上海知青。他是在被荒废了18年以后考上了大学(转贴者:查了一下,黄志涛于1986年上安徽教育学院外语系),成为一名教师。他从贵州到了安徽,在离开上海28年以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他叫黄志涛!

  在网上,我与志涛早就相识了。在我的博客里许多文章后面都留下了志涛精彩的点评。在我们的邮箱里有着志涛会定期将他的文章发给我阅读交流。我深感志涛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无论是当今的天下大事,还是那些昔日的往事,在他的笔端都有着属于他自我的表述。黄志涛的博客起名叫“涛声”,一点也不错:涛声依旧啊!  从2011年开博以来的在五百多篇的文章里,能够看到一位老知青、老教师的真诚、幽默、智慧、深刻。

  我还是想说说黄志涛关于知青上山下乡的那些文章。

  一、“这场运动,实在是荒唐无比的。”

  我们这些经历了“文革”期间上山下乡的知青,对于这场运动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直到今天还在争论不休的。那么,究竟如何看待这些呢?

  其实,有着正义感的知青们早就对于“无悔”之说嗤之以鼻。我早在2011年3月9日就看到黄志涛的文章《“上山下乡”运动意味着什么?》。志涛指出了这个发生在“文革”期间的上山下乡运动有着两个原因——

  第一是形势所逼。那场浩劫导致的破坏是彻底而全面的,国家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根本不可能为青年提供如此之多的就业岗位。而且,把那么多年轻人放在城里是不安定因素。不如把他们送上山,赶下乡,分散开来,在“广阔天地”里吃一点苦,挫掉一些锐气,借此可以安定几年,再想办法处理。

  第二是始作俑者是农民出身,他坚信要培养接班人,就一定要让他们在各方面经受考验。把青年送到农村,边疆等最基层的地方去锻炼,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他们变修,从而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只可惜这1700多万青年就此成为试验品,其中不少成了牺牲品。

  我不能说志涛两点分析已经很完整,但至少说到了这场不得人心运动对于国家和民族摧残以及对于整整一代人的毁灭。

  所以,志涛的结论很明确:“究竟知青从‘上山下乡’运动中得到了什么?各人有不同的体会。要统一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但是千万不要还是死抱着什么‘青春无悔’那种口号来骗人了。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场运动,实在是荒唐无比的。”

  旗帜鲜明!我非常赞赏志涛的观点!

  如果对于这样一场运动没有这样的基本认识,许多问题何从谈起呢?到了我们行将老去的时候,我们的后代问:为什么会有知青精神?我们回答:这是诞生于“文革”浩劫中上山下乡的时候。那么他们会问:照此说来,是不是说“文革”是不可以否定的?我们回答:不是一回事情。如此狡辩,怎么对得起后人!?

  所以,我与志涛的观点一致:这场运动,实在是荒唐无比的!在这样的浩劫中诞生什么知青精神,简直就是在为那场运动唱赞歌啊!

  二、捂着伤口唱赞歌,我可怜你、鄙视你,警惕你的不良动机!

  由此,我想到了最近以来有关知青上山下乡话题中那些极不负责的言论。从发明“知青精神”为一个总的源头,变着法在为那场浩劫唱赞歌。用志涛的话来讲就是捂着伤口唱赞歌!

  我特别赞赏志涛在2011年底写的那篇《流血的伤疤》一文。他指出,“如今上了一点岁数的人,都经历了严酷的风风雨雨的考验,身体和心灵都有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伤疤。许多人的伤疤至今依然在流血;有些人的伤疤即使已经结痂,但是非常脆弱,经不起哪怕是最轻的触碰。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使得伤口迸裂,鲜血汹涌而出,让人痛不欲生。”

  志涛认为,我们这些知青的伤疤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不可否认。所以,志涛义愤填膺地斥责:

  如果你是捂着自己的伤口唱赞歌,我可怜你,为你难过!如果你是捂着别人的伤口唱赞歌,我鄙视你,还要警惕你的不良动机!

  志涛说:因为幸福生活不是靠谁恩赐的,而是我们自己争取的,不是吗?

  说的好极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我们这代人用血和泪的洗礼以后才真正明白的!从崇拜、迷信“大救星”开始,到“9·13”以后的大规模的觉醒,一直到“实践是检验真理”。渐渐地我们明白了,原来就唱过的那首《国际歌》早就说了,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于是就有了知青的大返城,于是就有了我们这代人逃离农村的举动,于是就有了上山下乡的被终止!

  但是生活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它是不相信眼泪的。回城,就业,下岗,退休等等。当一代人走完这段路以后,该怎样去面对昨天的故事呢?志涛啊,你讲的太好了——捂着伤口唱赞歌,我可怜你、鄙视你,警惕你的不良动机!

  三、不愿否定“上山下乡”,实质上是不愿意否定自己!

  为何会出现这样捂着伤口唱赞歌的现象呢?是健忘?是无知?是故意?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一些人不愿意你再谈及“文革”,不愿意你再去讲上山下乡的不是,不许你们“揭伤疤”并美其名曰要“正能量”了。

  志涛在《知青研究学究竟研究什么?》一文里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处在一个不喜欢,或者是害怕检讨历史的时代。不喜欢也罢了,这研究还隐藏着各种危险,非常容易不小心触及敏感的问题,引发各种麻烦。”

  这次聚会的时候,志涛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在这篇文章里也有讲述:“最近,我接受了一次访谈。找我的是一位在国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他准备的博士论文题目就是关于‘知青研究’的。”“访谈持续了大约两个小时之久,还要录音,做笔记。提出的问题很多,我是有问必答,谈话是非常坦率的。据说他已经访谈了各地许多的知青,在他回到国外前告诉我说,我是所以访谈对象中最具有批判性的一个。对这样的评价我感到惊讶和悲哀。在访谈进行到三分之二时,下一位访谈对象(当然也是一位知青)来了,就坐在旁边听我们的谈话。等到结束时,我向他表示抱歉,让他久等了。他却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你的看法我不能苟同。’我说:‘这很正常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我心里的确感到难过。为什么还要有人唱赞歌呢?我不禁想象,要是由他们这样的人来研究知青,写出书来,那么离开事实真相有多远,真是难以估计的。”

  第一,从这段讲述中可以得知,志涛是在讲真话!第二,那个持不同意见的知青就是那位连《失落的一代》一书看都没有看过就下结论是“坏书”的人。我曾经与其交锋过两次。现在不少朋友劝我,你再与这样的人纠缠下去,你也会成为一个神经病的。

  是啊,在曾经的知青当中确实有这样的“神经病”、“留级胚”之类的人物。所以志涛明确指出五点:

  1、知青是个筐,什么人都可以往里装。从高官到底层百姓,各行各业,都可以曾经是知青。因此,知青并不是一类人!把知青当作一类人来分析,本身就错了。

  2、所谓“青春无悔”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是“一片红”,大家都没有选择,既然没有选择,何来“有悔”还是“无悔”?

  3、不愿意否定“上山下乡”运动,实质上是不愿意否定自己。处于读书年龄的年轻人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还要说剥夺得好,对自己和对国家都有好处,还有比这个更荒唐的么?说自己被锻炼得更坚强了,那么为什么不继续留在那里锻炼呢?为什么要采用各种手段离开农村,甚至那么多年也不愿意再回到那里去呢?唱高调还唱得不够么?可以歇一歇啦!

  4、我们每一个知青都需要反省自己。在文革当中,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犯过一些愚蠢的错误。这是一句许多人最不愿意听到的意见。很多人有强烈的健忘症,总是尽力把那些不光彩的东西全忘掉,或者竭力掩盖起来。这样的人往往有另一个特征,那就是有非常大胆的吹嘘的本领,无可以吹出有,小可以吹出大来。

  5、知青研究领域应该无禁区。这样才能公平,全面,科学地来进行探讨。所幸的是,如今绝大部分知青依然健在。要是大家再等下去,等到知青都死了,或者老得稀里糊涂了,那时候,研究出什么成果,也不会有比较权威的评论了。于是,恐怕离开真相就更远了。因此,现在正是知青研究的大好时光。

  这五点讲的多好啊,值得我们这些曾经的知青们好好读读。尤其是那些发明所谓的“知青精神”的人好好思量一下。这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知青真诚的呼喊,更是一种对于那段历史负责的一种态度啊!研究什么?现在还要不要研究?谁来研究?讲真话还是假话?等等。今天再读志涛的这些文章,我感到在这些普普通通的知青里有着许许多多这样在讲真话的朋友。

  我引以为自豪!

  四、反省,以防再犯,彻底摧毁可以生长“毒苗”的土壤

  就像我在解读陈震祥的文章的时候讲到的,我的这些朋友都有一个坦荡的心胸。他们在反思中能够分析自己、否定自己,才有了如此的胸怀。因此他们才会对于造成一代人被不幸的原因进行冷静的思考。

  我特别欣赏志涛那篇文章《让文革真正成为历史的关键一步》。志涛讲到了他的一位同学的故事。

  文革时期,他所在的班级里有一位同学打了班主任几个耳光,打得老师几乎站立不住。文革结束以后,这位同学从农场返回上海后亲自登门拜访曾经被他殴打过的班主任,当面向他诚恳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个道歉感动了这位曾经的圣约翰大学毕业生,他说:自己干的坏事,就应该道歉。道歉后他顿时觉得无比轻松,终于良心得到了安宁。

  志涛在讲述这件事情的时候很坦然,我感叹他的这段文字。他说——

  “其实我也有需要道歉的事情。我当然没有参与批斗,但是我写了大字报,使用了恶毒的语言,无中生有的手段(那时的大字报都是那样的,不如此不能吸引眼球,不算革命到底。),加上我的毛笔字在班上是一流水平,凡是抄写大字报,也都是我的任务。天知道我笔下流出的‘毒箭’,伤害了多少人?我不应该去当面道歉吗?可我没去,没有机会了。因为等到我返回上海,我的班主任已经走了。同学聚会时,大家说班主任那时最喜欢我,可我对他做了什么?一想到这件事,心里非常愧疚!同时,我也很为那位同学的果敢举动感动!”

  志涛是好样的!对于这个道歉,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尤其是那些在浩劫年代里曾经做错事情的人。其实,我们每一个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还有多少人在这样反思自己呢?从上到下,“一直伟大”、“一贯正确”“永远光荣”的雾霾至今还阴魂不散啊!这就是当今我们一些人得了健忘症的根源!

  志涛在问:“我们的现状是,究竟有几人敢于站出来认错?‘朗读者’这本书我读了,很震撼!在纳粹时期,无知的人可以做出大恶之事,但遗憾的是,无知不能成为为自己辩护的理由!就像法庭上时常出现的嫌犯的自我辩解‘我不懂法’那样,既令人恶心,又逃脱不了罪责!”

  志涛说的好啊——“清醒认识到错误,以防再犯,从而彻底摧毁可以生长‘毒苗’的土壤。对此,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

  五、不要再让我们这些亲身经历一切的人来接受谎言的洗脑可能吗?这需要时间。估计不会太久吧。

  我之所以喜欢志涛的文章,因为感觉到他的那些文字没有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对于知青上山下乡这个问题句句都是在讲真话啊!

  一部电视剧《知青》遭到了许多有着知青经历的人的批评。志涛在他的《知青三定律》一文中指出:“上山下乡运动是彻底失败的。否则为什么几乎所有知青都返城了呢?即使是下乡铁杆扎根派,不是也离开了吗?甚至还跑得比谁都快!下乡时表决心,写血书;结果到了返城的时候,还是写血书,表决心。当然,很可能这不是同一批人所为。但是,知青基本都返城了,这难道不是事实吗?要是我见到哪个‘青春无悔’的家伙,我一定要告诉他:请他回到‘无悔’的地方去,我来欢送!不过,也许我不敢。因为我明白,和这样的人讲道理,耐心再好也难,怕是要从头启蒙。所以还是不惹他们最好,由他们去‘无悔’好了,也算是给自己失败的青春拼命留一点安慰吧?”

  先前有所谓的“无悔”与“有悔”之争,如今又发明了一个伟大的“知青精神”。在一部分人的眼里,“文革”不对,“文革”期间的上山下乡不对。但是在这个年代里,我们知青为国担当、勇于奉献、吃苦耐劳等等。这个知青精神是“具有传递社会经验的世界价值。”“成为激励我们自己和后人的精神源动力。”

  在《何为知青精神?》一文里,志涛斥责这种极不负责的说法——何为知青精神?知青精神既不属于某种个性化的精神世界,更不属于先进文化培育出来的精神空间,而是一代人扭曲的精神轨迹的代表。这代人自幼在封闭的环境下接受彻底洗脑、在中国特定的“革命运动”背景下土生土长。他们在应该受教育的年龄被剥夺了学习权利,以至于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至今仍然是无知无识的一群人,称呼他们为知青,简直是极大的讽刺!

  是啊,应该醒醒了!

  有朋友告诉我,现在继续讲什么知青精神,是一种变相的“无悔”论。

  是不是呢?

  不管怎么说,我们总不应该为那个苦难唱颂歌吧!

  这就是我今天介绍志涛的这些文章的原因。

  黄志涛,就像他用“涛声”来为自己的博客起名一样,涛声依旧!依旧在耕耘着,从天下大事到曾经的上山下乡。在他那里,你能够读到一种真话啊!

  真话,一种有力量的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6)
评论
X723 回复 悄悄话 現在他們只是把上山下鄉的經歷當威水吹而已。想當年他們要想方設法回城的故事,就可以證明上山下鄉的無奈,同要回城回家的無望。可憐的受害者。
十全老人 回复 悄悄话 只要不是出于自己自由意志的选择,你就有责任批判那个吧命运强加给你,给你的人生制造灾难和麻烦的人。“自强不息”不等于自动宽恕他人的罪行。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知情如何看待和评价上山下乡这段历史这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明明是受迫害,身心受摧残、煎熬,非要说是锻炼、考验的伟大机会?!因此美化文革,美化上山下乡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只会为人人咒骂的极左路线涂脂抹粉!
wqz220 回复 悄悄话 颐和园说得好,完全赞成
蓝天白云915LQB 回复 悄悄话 搞搞清楚好不好,是那些人下岗,是没上过学的返城知青。
颐和园 回复 悄悄话 请不要说上山下乡的一代人是没脸没皮的一代人,他们是我们的哥哥姐姐,是一批受尽伤害的人。70年代的北京普通人家里,谁家没有孩子上山下乡?我的一个大学同学的哥哥就是下乡插队时太绝望在农村自杀的,而他的父亲是留美50年代回国在文革中被斗得自杀的大学教授。我的一个发小学习特别好,文革爆发时她在北大附中读书,人也长得漂亮,下乡山西后遭了很多罪,最后不得不通过婚姻调离山西,她的经历说起来都是泪。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对中国这一大批曾经饱经磨难的年轻人,我们至少要同情,绝不应口出恶言。



jyx-003 回复 悄悄话 下乡算什么啊,比下岗好多了!我们那里下乡顶多两年就被招工了,权当在农村玩两年而已,要是觉得在农村累,回家住一段时间也没人管。相比之下,下岗可是不好玩的,等着死就行了。
tsks 回复 悄悄话 没脸没皮的一代人。
京华人 回复 悄悄话 不言有罪说得好!可有人愿意受虐,享受受虐,随她去吧。
不言有罪 回复 悄悄话 嗨,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吧。假如一个恶魔强奸了一批女孩子。这些女孩子里有几个后来成就了,但其他的却从此生活在阴影里。这些有成就的女孩,能说是“强奸精神”使她们成功的吗?能说其他生活在阴影里的女孩是沉湎在过去痛苦的经历里而不能自拔的吗?强奸是正能量吗?
山菊花 回复 悄悄话 ‘多少正当年的青春少年,本该读书学习,被发配农村,当毫无意义的劳动力,本该谈恋爱,享受爱的甜蜜,没能正常恋爱,甚至被农村干部强奸,多少女青年终身未嫁,难道痛苦一辈子,连哼一声的权利都没有吗?如果以个个年代的人付出的努力比较,知青付出的最多,国家对他们回报最少,非常不公平,这段历史当事人刻骨铭心,不可能不提,请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痛’

回复‘蓝天白云915LQB’:如果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你上面这段话一点没错~~~社会和政府都应该多关心这一代人。不过我不是旁观者~~~站在‘自己’的立场,我时常提醒自己‘怨恨’永远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祥林嫂’也不一定就是骂人~~~对于我而言,插队是不能选择的。不做‘祥林嫂’则可以选择。而且,对我个人而言人生的苦难也并非只有‘上山下乡’~~~

另外,对‘知青精神’持正面态度就是为上山下乡运动唱赞歌?
这样逻辑我也只能醉了~~~
蓝天白云915LQB 回复 悄悄话 我是下了乡的六六届高中,我从来都是活在当下,我从没放弃努力,从没放弃学习,现在也就混成这个样子,比那些下岗,失业,生活无着落的好多了,似乎也可以无悔了,但以我的努力,我的才华,远不应是这样的下场。不止一个人说,你应该去搞科研,我有能力,谁给你机会?农村干活去吧。我提过去并不影响我活在当下,反而让我更珍惜剩余的宝贵年华,过好晚年,那些高喊青春无悔的人大概觉得自己功成名就,可以快活享受了吧?
jk 回复 悄悄话 http://huangrick2006.blog.163.com/blog/static/102638406201592781626203
京华人 回复 悄悄话   在《何为知青精神?》一文里,志涛斥责这种极不负责的说法——何为知青精神?知青精神既不属于某种个性化的精神世界,更不属于先进文化培育出来的精神空间,而是一代人扭曲的精神轨迹的代表。
------------------
这才是对所谓“知青精神”的最好定义。记住和纪念过去,并不意味着不看重当下。但一代人的青春的伤逝,难道不该问个究竟吗?难道几句类似为国奉献的官话就可以一笔带过吗?如果给点阳光就灿烂,还不以为耻地唱赞歌,除了贱这个字,就找不到其他的形容字了。
不言有罪 回复 悄悄话 好想知道什么是“知青精神”?奋发图强?随遇而安?谢皇上不杀之恩?皇上没错是臣民不努力?在我们农村人眼里,知青最不中用,也是落地的凤凰。如果我从以前的奴隶到了今天的进步,我是不是还要编造个“奴隶精神”,大大地理解同情我的奴隶主一番呢?我只知道,我的几个表哥,聪明才智远高于我,却因为文革,如今只能在老家开出租度日。大概他们是那种没有知青精神的吧。那不是精神。那是神经。神经病。
蓝天白云915LQB 回复 悄悄话 唱赞歌人,要多站在被伤害,被毁灭了一生的广大知青的立场上想一想,多少正当年的青春少年,本该读书学习,被发配农村,当毫无意义的劳动力,本该谈恋爱,享受爱的甜蜜,没能正常恋爱,甚至被农村干部强奸,多少女青年终身未嫁,难道痛苦一辈子,连哼一声的权利都没有吗?如果以个个年代的人付出的努力比较,知青付出的最多,国家对他们回报最少,非常不公平,这段历史当事人刻骨铭心,不可能不提,请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痛,有点人性就应该关怀他们安慰他们,起码让人家心里好受一点,而不是往伤口上撒盐,骂人家祥林嫂。
蓝天白云915LQB 回复 悄悄话 唱赞歌的人,是自以为比同样下乡的人混得好,所以有一种是你们不努力,下场悲惨,活该!这样的心态,可你可以想想如果没有下乡,以你的努力以你的才华,大概诺贝尔奖都拿到了,可现在也只有跟在小弟弟小妹妹后面打工的份,落到这个地步,还在为上山下乡唱赞歌,不是很可笑吗?
山菊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Dove2009 ’:
‘有些人把过去的遭遇当成人生的历练,而更明白要怎样活在当下。有些人没完没了地回忆,挖掘过去的痛苦,像祥林嫂没完没了,永远出不来。’ --- 这正是我想表达的,你说得真好!

我只是分享一点自己的经历和感想,又没有强迫别人相信。结果楼下这位‘京华人’就不依不饶,可说的话除了主观扣‘帽子’没一点干货,而且逻辑混乱,根本没看清楚我个人领悟的‘知青精神’就乱喷。我懒得搭理吧,就说‘恼羞成怒’~~~到底是谁怒了啊?留给旁观者自己判断吧:)

京华人说:‘所谓知青贵族,你想想,林彪事件后,哪些人最先返城?又是哪些人最先成为工农兵学员?’~~~都不知道俺是哪年还有怎样离开农村的就敢把人划拉进‘知青贵族’阶层?

呵呵~~~只能呵呵啦:)
京华人 回复 悄悄话 山菊花已经恼羞成怒了。不过,针对你所谓最后发言,我可以告诉你,你的理解力让人笑掉大牙!所谓知青贵族,你想想,林彪事件后,哪些人最先返城?又是哪些人最先成为工农兵学员?至于你说来美后,知青的生活鼓舞你克服各种困难,直到你有了一份满意工作。那你就再好好想想,来美的人多了,而没有知青背景的人应该是多数,他们同样在美获得了成功,而不仅仅是你这位有着知青背景的人。所以,还是奉劝你,多考虑知青整体,而不是你周围的一小撮微信群里的人。最后,你说了幸福是要自己争取的。不错,可是争取幸福也要有机遇和机会,你获得了这个机会,可很多人没有获得机会。你能说她们不努力?没有知青精神吗?所以,以后你和你的一小撮朋友嗨的时候,最好想想,还有多少当年的知青连嗨的机会都没有。
Dove2009 回复 悄悄话 有些人把过去的遭遇当成人生的历练,而更明白要怎样活在当下。有些人没完没了地回忆,挖掘过去的痛苦,像祥林嫂没完没了,永远出不来。
破棉袄 回复 悄悄话 上山下乡是早有定论的事情,伤痕文学中早有体现。现在因为习包子,非要把上山下乡说成革命的正能量,事情又复杂化了。能从上山下乡中捞到政治资源,或享受女知青性贿赂的人毕竟是少数,这件事早完还要正本清源
五味七色 回复 悄悄话 不管怎么说,我们总不应该为那个苦难唱颂歌.
山菊花 回复 悄悄话 '于是就有了知青的大返城,于是就有了我们这代人逃离农村的举动,于是就有了上山下乡的被终止!'

最后提醒一句~~~'知青的大返城'和'上山下乡'一下,都是那个时代的'运动。而且是同一个政府发动的运动~~~不是说你想逃就能逃的。

这当然是一种悲哀,但应该属于另一个话题,而不是这个'知青精神'被'发明'的话题。
山菊花 回复 悄悄话 回'京华人':
看看你自己的措辞吧~~~如果是真心探索真相,不会是这样的口吻~~~俺要回家做饭了,懒得再答,好自为之吧。

另外,出了国就是'既得利益'的'贵族'啦?

没看见那位余杰也说了:'志涛说:因为幸福生活不是靠谁恩赐的,而是我们自己争取的,不是吗?'
京华人 回复 悄悄话 山菊花,你说你只能说你自己知道的事情。但是知青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不仅仅是你那个微信群里的一小撮。所以,让你从大多数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有错吗?你不知道并不代表他们不存在。如果你真的关心知青这个群体,你就应该多去了解一下,你不是来自贵州的吗?那你回去看看是不是真的没有当年的知青了?如果有,你看看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再有,所谓贵族,当然是当年的既得利益者们。虽然那时还没这个词。可以告诉你,那个梁晓声就是其中一个!最后,在你蔑视别人小我的时候,您这个大我是不是真的能够站的更高,看到知青整体的全貌,而不是仅仅嗨你那微信一小撮!
山菊花 回复 悄悄话 回'路边的蒲公英' --- 我的人生际遇,有幸运(至少没被吹到水泥路上被践踏而得不到基本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有自己的努力。比如89年随风吹到美国,最初几年在餐馆打工,那种辛苦一点不比插队轻松(所以被戏称为'洋插队'),正是当年的'知青精神'让我努力工作并给自己挣了一份还不错的生活。
山菊花 回复 悄悄话 请问京华人:
1。知青当中的等级(贵族/非贵族)是如何划分的?

2。'大多数人依然留在那穷山恶水的山沟里'---这个'大多数人'是如何统计出来的?或者从谁的文章里得来的印象?

我只能说自己知道的事情~~~我来自贵州山区,高中同班的几十个同学,因为现在都退休有时间了,有几个热心的正在到处联络老同学并建了一个微信群。就现在所掌握的情况,出国的的确不多,只有两个。但是当年插队的也没有一个还在农村,都先后返城读书或工作。人生的际遇当然有不同(就算不插队也不可能人人都出国),有的同学后来遭遇下岗,现在每月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但每次同学聚会大家都玩得很嗨,拿低保的和当大老板的(还有我这个出了国的'贵族':)共聚一堂,一玩就是一整天。

最后,你并不了解我的情况,怎么就有底气下断言,说我老人家'从来没学会从大多数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仅仅拿你自己和周围的几个特例在那里炫耀'?

至于你的最后一段,做'人'说话要凭良心,我就不跟一个只看得见小'我'的人一般见识了。
路边的蒲公英 回复 悄悄话 山菊花 发表评论于 2015-10-28 12:18:52
我们~~~像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吹到哪里就在哪里安家,而且,给点阳光就能灿烂:)
==============================================================================
您幸运飘落到高山上灿烂得像山菊花,岂可知大多数零落在路边,勉强生根,任人踩踏,饱受摧残。
颐和园 回复 悄悄话 真话不仅有力量,还有生命。我童年少年时期认识很多聪明的哥哥姐姐,他们没上山下乡前我天天跟在她们屁股后头混。文革中期,他们走了,上山下乡去了,结果回城时有的身体毁了,有的婚姻极不如意。如果他们没有能在77、78和79年考上大学,他们的聪明脑袋能够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人生也变得非常有限了。他们现在都老了。他们那一代人能够生存下来是多么的艰难呀,一步步都是坎儿。我认识的曾经上山下乡的人,没有一个捂着伤口唱赞歌的,他们说的是真话,他们是被剥夺的一代。
京华人 回复 悄悄话 山菊花,你大概也是知青里的贵族吧?如今在海外说些不温不火的风凉话。可你应该清楚,返城的人是少数,出国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依然留在那穷山恶水的山沟里。他们唯一的好处就是子女可以有当年他们来自城市的户口。他们一生都被钉死在那里,无法翻身,岂止是青葱岁月呀。如果当年返城,招工也都是公平竞争,对他们也多少合理一些。可这些事情里无不充斥着各种腐败。你也算过来人,他们中的一员,可从来没学会从大多数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仅仅拿你自己和周围的几个特例在那里炫耀。还给点阳光就灿烂,是不是给你一个大嘴巴,再塞块糖,你就载歌载舞啊?
山菊花 回复 悄悄话 这个作者高高在上地断言我们这些当年的高中毕业生们都是些无知被洗脑的人,其实自己早被西方媒体洗得连祖宗都不要了,而且连基本的概念也要混淆~~~'上山下乡运动'与'知青精神',请问这俩概念是一回事吗?

我个人的理解:前者是'政府'在国门封锁国库空虚的情况下,为解决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后者则是被'权宜'的一代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个人'所收获的精神财富。

这几年我和我那些已经退休的中学同学相聚,聊起插队的岁月,唏嘘的同时也一致认可这份'精神财富'在后来的人生中所起到的作用。如果当初我们能够自己选择,当然不会选择下乡。但是在'被选择'的情况下自强不息,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我们所说的'不悔',就是欣慰当初做了'自强不息'的选择~~~像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吹到哪里就在哪里安家,而且,给点阳光就能灿烂:)

蓝天白云915LQB 回复 悄悄话 我只能说我青春无悔,当知青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谈不上悔不悔,逼我杀人,我没杀,难道让我杀人还对了?
gcdgmd 回复 悄悄话 有悔和无悔,这是个人自己的事,人可以悔的是自己做错了,但可以避免的事。 上山下乡是当时的潮流,很少有人可以回避,当时一些人不下乡,待在城里吃父母,其实生活更难熬。 所以我认为下乡是没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因为你没有选择。 但下乡后的生活却是每个人自己过的,你用什么心态,努力与否,却是自己决定的。 当年在农场我认识的一些朋友,凡是努力学习,工作的许多人今天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的成了大学教授,律师,或是大学的校长,其中一人还成了美国科学院院士,他们如果回忆自己的青春岁月,大概不会后悔吧, 应为他们没有浪费自己的青春。

上山下乡本身是一种社会的反动,是和世界城市化的逆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当时社会负担,是一种无奈之举。 生活中总有你不可抗拒的事,战争的爆发既是一种,和我们的父辈相比,我们远离了战争,没有把青春消耗在战场上,应该是幸运的了, 我们什么时候听到过父辈们讨论青春有悔和无悔吗?

今天有些人后悔自己的青春,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觉得自己做错了。 但有人感到无悔,那是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辜负自己的青春,那有什么不可以呢? 我就不后悔,在农村也好,在城里也好,在美国也好,我都努力学习和工作了,即使生活有时非常艰苦。
懒死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不言有罪' 的评论 : 非常同意你的说法
不言有罪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在苦难中有人能脱颖而出有人能成才,但绝不能把制造苦难的罪犯和事件说成是正能量。
京华人 回复 悄悄话 前几天在微信上就看到了。写得好!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