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南

一位喜爱琴棋诗书画联茶花,生活在世外桃源的凡夫俗子一枚
个人资料
正文

江南文化一:长三角的“文化基因”

(2019-01-30 17:47:38) 下一个

江南文化一:长三角的“文化基因”

 

《江南》

汉乐府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一说到江南,涌上心头的是“人生只合扬州老”“三生花草梦苏州”“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清词丽句,而这种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是古代江南人民留下的珍贵文化。

 

到了现在,一首《采莲》唱出了多少江南的风花雪月,江南是否只有这样的浪漫情怀呢?

今天,文化在线为你一一道来。

 

//
江南文化缘起
//

纵观历史,两晋南北朝政治中心转移,吴越文化与南迁而来的中原文化相互交融,脱胎换骨,逐渐形成生命力强劲的江南文化。这段时期可视为江南文化的1.0版。

北宋末年,中原王朝遭遇靖康之耻,重演退守一幕,江南却因祸得福,随经济中心南移完成走向全面腾飞。至南宋,民间已盛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这可以称为江南文化的2.0版。

到明清,江南更是成为财赋之地、人文渊薮。近现代,西风浸染,作为桥头堡的上海,在江南文化基础上又熔铸出海派文化。而作为母体的江南文化,也因不断变革和创新,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上海社联主席、研究员王战认为,海派文化是江南文化的3.0版。

?

“江南文化是根,上海文化是叶,只有江南文化根深,才让上海的文化品牌枝繁叶茂。”王战认为,江南文化堪称继先秦文化、中原文化之后中国文化的第三座高地。其独有的移民文化与融合的宗教文化支撑商业活动,提升了古代长三角地区商人的地位,改变了人们重农轻商的价值观,并进一步影响了海派文化的崛起。

在“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城市群” 进程中,江南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环。重工商经济的江南文化,激发了长三角各地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活力;重对外包容的江南文化,促进了长三角各地的对外开放和融入全球;重合作诚信的江南文化,让长三角地区的跨区域合作丰富多彩、不断深化。

 

//

江南文化支撑长三角经济发展

//

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成长基因,以江南文化、大运河文化为共同纽带,长三角区域结成紧密的共同体,既有历史文化的渊源也有现实经济的基础,更有市民心理的引力。站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期,江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光是‘江南文化’这四个字,就已经让人感到非常鼓舞了”,著名作家王蒙认为,对许多文化人而言,江南文化不仅仅是文化产业的品牌,更是民族不可或缺的一段重要历史。

 

王蒙说,江南近现代在产业、服务业、商业方面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处处走在前面、奔向全面小康的发展,说明江南文化又是一个象征劳动效率、科学技术和匠人精神的概念。从名人、景点、碑亭、书籍、寺庙、道观,到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日常民俗,长三角有太多太多的文化载体,但在王蒙看来,文化更重要的表现在于人。

 

“我相信,我们不但会有各种物质的产业的成品,而且完全可以做到使长三角地区这些城市,成为文明的典范、文化的典范、世道人心的典范和贯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典范。”王蒙如是说。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文化可谓光彩夺目。文化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用好红色文化、江南文化资源,充分激发江南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对加快“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城市群”建成有重要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士林认为,要以江南文化品牌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比,长三角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区域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其他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相比,集聚着世界一流文化人才和团队的长三角,拥有其他地区不具备的视野和优势。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共同的传统文化资源,重振江南文化有利于解决长三角内部的文化冲突。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成长春认为,未来,长三角地区应以江南文化为基础,加强对沪苏浙皖四地文化产业的整合与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创新联动,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要坚持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扩大文化品牌效应,形成城市文化名片,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江南文化产业聚集区;要重视江南文化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拓展,将江南传统文化嵌入长三角创意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与产业的互动发展;要推动文化产业的智能化、科技化和高端化,建立文化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平台。

 

//

打造江南文化品牌,以文化促发展

//

 

浙江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剑锋指出,江南文化产业要与时俱进。新时代,江南文化产业要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的追求,创新产品、拓展内容、提升品牌,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与生产方式创新。要注重产品创新,延展产品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重视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新,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研究、挖掘好江南文化的同时,要向世界推广优秀的江南文化,让更多人通过长三角地区独有的文化形式和技艺,了解长三角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潜力,打造江南文化品牌是关键。

?

 

江南文化品牌建设三步走:

一是要注重提升文化原创力。在保护好、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原创力贯穿于文化建设与文化生产全过程,推出文化精品,筑造文化高地,蓄积文化力量。

二是要注重发扬开放、包容、创新、合作的精神。借助有效的制度设计,将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资源互补、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凝聚并引领周边文化共同发展。

三是要注重创新表达方式、拓宽传播路径。光明日报总编辑张振认为,江南文化品牌塑造,要有效借助高新科技手段和新型传播渠道,把江南文化的故事告诉世界,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使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引力源”。

 

//

上海擦亮“江南文化”金字招牌

//

 

以江南文化为文化根脉的上海,也正向更加开放包容、更具时代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迈进。在打造江南文化品牌过程中,上海擦亮了“江南文化”金字招牌。

 

今年9月,由上海市政府新闻办牵头,联合上海市文联、东方网等单位共同创意发起的“艺江南——中华文化走出去”项目在上海松江广富林朵云书院正式启动。

?

 

“艺江南”以创新方式、创新手段,生机勃勃地传播江南文化,让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在交流中互动互鉴、交相辉映。在启动仪式上,主办方为来自上海驻沪领馆的领事和外企高管们准备了一场独具韵味的江南文化午茶,外宾们观昆曲、听古琴、品香茗、体验非遗木刻水印技艺,都对江南文化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埃及驻沪总领事哈立德·优素福在接受采访时说,这场活动真的让他沉浸在江南文化之中。中国和埃及都拥有灿烂的传统文化,通过参加“艺江南”活动,让他对江南文化产生了深深的喜爱,希望今后能将这么好的文化项目带到埃及。

 

9月22日,“艺江南·江南百工”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外巡展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和郑和·朵云轩(马六甲)惊艳亮相,集中展示了花丝镶嵌、木版水印等长三角地区数十种非遗作品和技艺。数位海派非遗手工艺大师现场进行展示展演,向当地民众介绍和推广中国非遗文化,现场互动很是热闹。

 

10月12日,“艺江南·金山农民画京都展”走进日本京都,展出75幅金山农民画,题材覆盖上海金山乡土人情、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东京艺术大学副校长保科丰巳面对一幅幅农民画杰作,连说“太令人感动了”。

 

江南文化是上海文化的根源,上海则是江南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未来,发源于上海的“艺江南”还将不断扩大朋友圈,搭建更多平台,推动长三角地区更多优秀文化资源走出去。

 

◆ 本文整理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