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64)
2017 (57)
2018 (66)
2020 (84)
2021 (85)
2022 (75)
2023 (43)
新冠记:遭遇蜱虫 (Tick)
加拿大累计病例1.36M 死亡25,231
安省累计病例522k 死亡8,614
多伦多累计病例159,249 (+445)死亡 3,307 (+11)
魁北克累计病例 367k 死亡11,084
BC累计病例141k 死亡 1,667
城里城外 (三)遭遇蜱虫 (tick)
闻香说,其实我还是很期待你把几年前那篇连载小说续完的。 说实话我也一直是这样希望的,可惜时过境迁,情绪不再, 很多细节也无从记起,几番起意,几番作罢。
以抒发为主的作者大多都知道,抒发得抓紧,等到情绪成为过去时,我们可以做的就只能是忍痛割爱,服从新的情绪调遣,坐在已经启动的列车的窗口,看着自己刚刚短暂停留过的站台在车尾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过去里;调转视线, 车头正引领我们前行, 在那不可预期的未来里, 或近或远,下一个站点正在来临, 我们不知道那会是什么,在哪里,那里又会有什么样的风景,陌生的,还是熟悉的。 不确定性,未可知,有它的无奈, 也自有它的魅力,一如我们的情绪,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生命。
比如这次的蜱虫(tick)事件, 就是发生在上一个站点的故事。事情发生在上上个星期五,本来在上周的记载计划里,上周要记的事情不少,《城里城外》越写越长, 不得不打散分集, 两集城里, 两集城外。结果是城里的两集完成, 城外的两集来不及整理,被遗弃。 现在回头望去, 城外的两件事里只记得起蜱虫这一件了。
坐在开往未来的列车上,我重拾已经被划归在历史碎片里的蜱虫事件, 一是想在自己的日历上给蜱虫标上一笔, 二是正当户外活动季节, 给喜欢户外运动的朋友们提个醒。
言归正传,上上个周五 (二零二一年五月十四日)一个同事休假, 我代替他出了个现场。地点在多伦多市区,机场附近,离办公室二十分钟的车程。那里是一个油气管道公司的分输站,二十米长十来米宽,很小, 被铁丝网篱笆围着, 我和同事卡姆还有管道公司的两个人,围着篱笆墙走了几圈, 隔着篱笆看了看里面情况, 讨论了一下。我长衣长裤,走的是草地, 草很矮, 跟家里或者公园里的草坪相似,所以也没有太注意。
回了家后,坐在电脑前整理笔记和照片, 觉得肚皮上发痒,捉住一个小小的爬虫。 我把爬虫放在桌子上,仔细观察它的形状, 突然警觉,这可能是只蜱虫。连忙拍了照,把虫杀死,装到一个密封的袋子里,准备送去实验室化验。 虫子又平又瘪, 按了几次按不死, 最后只好把它掐成两段 (阿弥陀佛),没有体液或者血浆从断口处流出,听说蜱虫咬上人时一时半会儿不会松口,捉住它时它在爬行,以此推断,很有可能它还没有来得及在我身上下口。
通知卡姆和管道公司的两个人, 让他们及时检查自己跟衣物。我把衣服脱光, 洗净烘干,再把自己在蓬头底下从头到尾洗巴干净,才算踏实下来。 给公司的健康安全顾问杰西卡发过去蜱虫照片, 她建议联系本地健康部门,给了我电话。 电话打过去, 健康部工作人员先让我把蜱虫照片发过我, 看看是不是可能携带莱姆病毒(Lyme Disease)的品种再决定要不要把蜱虫送去检验。 照片发过去不久,健康部科学家回信说 , “Today is your lucky day”, 我带回家的那只蜱虫是狗蜱虫 (dog tick), 是不携带病毒的品种。
把消息传给一起去现场的几个人,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后来又有人说, 蜱虫品种是不是带病毒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的吧, 让我放回肚子里的心又提了起来。 不管怎么样, 这只蜱虫应该记录在册,以防万一, 如果未来的日子里我出现了莱姆病的症状, 这篇日记也算是个记录,可以协助病源的追踪。
夏季是蜱虫季, 出去远足或者野营钓鱼的朋友们请注意衣装 (长衣长裤),远离草丛灌木, 回家时及时检查自己的身体和衣物, 避免蜱虫的叮咬, 降低感染莱姆病毒的几率。莱姆病是一种非常难缠的病症, 会给人的皮肤系统,大脑/神经系统, 心脏系统和关节系统带来不可预期的后果,严重时让人生不如死。也许这句话不合时宜, 但逻辑上它没有错误,你是宁愿感染新冠病毒,也不愿意被莱姆病毒给沾上的。
为什么写了不贴出来呢?
太同意你説的了,時過境遷,接著寫不容易,但是也説不定,記憶的閘門哪天又會打開。
我的小説只是在王府的一次活動中放了一點。
蓝莓是买的,这次做蓝莓山药,所以熬了蓝莓酱。
你做蓝莓酱,蓝莓是自己种的吗?我喜欢吃新鲜蓝莓,觉得做酱可惜了。要是丰收来不及吃,再考虑做酱(做梦呢,哈哈)。
不是腌花, 做蓝莓酱, 放点丁香花提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