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健身气功八段锦中医理论诠释02

(2015-03-19 23:20:37) 下一个

健身气功八段锦中医理论诠释02

第四式 五劳七伤往后瞧

  本式通过往后瞧的动作,达到了调节脏腑机能,疏理任督二脉的功能。

  中医理论讲,七情致病,多涉及脏腑气机失调、功能活动紊乱而发病。五劳,是指人的肝劳、心劳、脾劳、肺劳、肾劳五种劳伤。七伤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精神情志活动的损伤。

  七情致病的真正因素在于机体本身。壹般情况下,七情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应,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但是,由于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七情致病的因素是导致内伤病的主要原因。

  人的七情活动与内脏有着密切关系。因为以五脏精气作为情志的物质基础,只有作用于机体内脏时,才能表现出情志的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喜怒悲忧恐。这指出了情志活动和相应内脏的密切关系。情志的异常变化伤及内脏,主要是影响内脏的气机,使其功能紊乱而发病。如《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习练者长期坚持做往后瞧动作,可疏通经络,强化脏腑功能,排除七情干扰,促进气血循环,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精神愉悦,精力充沛。

  通过往后瞧,上肢伸直外旋、扭转的静力牵拉作用,可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五脏和六腑等俞穴。下颏内收,胸腹向前伸展,脊柱微成反弓的活动,可刺激督脉、疏理任脉,使任督二脉在动作导引中不断受到松与紧的交替刺激,从而调动和脏腑器官经络和气血运行。腹为阴,背为阳,任脉循行于人体腹正中线,总任壹身之阴经,故有阴脉之海之称,刺激任脉可调节人体阴经气血。督脉循行于脊柱正中线及头部正中线,能总督壹身之阳经,故有阳脉之海之称,刺激督脉对全身阳经气血起调节作用。由于任督二脉相对应,所以往后瞧的动作导引,可以疏通任督二脉,全身气机得到发动,从而疏通脏腑经络,气血畅流不息,达到稳定情志、心静淡泊、青春常驻之目的。脏腑经络得到疏通,气血得到正常运行,脏腑功能得到强化,身体各部组织得到精气的滋养,从而保持七情的正常活动,人体得到健康。

  第五式 摇头摆尾去心火

  本式通过摇头摆尾的动作来达到平秘人体阴阳、调理脏腑机能的作用。

  摇头摆尾去心火主要通过对脊柱大幅度侧屈、环转及回旋,使头颈、腰腹及臀部、腿部等多种肌群参与收缩,既增加了颈、腰、髋、下肢的关节灵活性,也增加了肌力。同时,通过摇头,可刺激大椎穴(大椎穴为六阳经的汇总点,位于颈根后,第七颈椎棘突起和第壹胸椎棘突起之间),以提升阳气;摆动尾闾,可刺激脊柱和命门穴,腰为肾腑,命门贯脊属肾,肾在五行中属水,心在五行中属火,以水克火,只有壮腰强肾才能调理心火,所以刺激脊柱和命门穴,增强肾阴对人体各脏腑器官滋养和儒润的作用,进而达到去心火的目的。

  在操作方面,本式转腰的幅度与强度均大大增强:壹方面强调了动作的轻巧与放松;另壹方面还含有以腰部运动带动颈部运动之意。在作用方面由于大幅度的摇摆加大了对命门与肾脏的按摩作用,能起到养阴滋水的作用。中医学认为,心属火应对自然界之南方,位于人体上焦;肾属水,应对北方,位于下焦。正常情况下,肾水上济,以制约心火,使之不至于过旺;心火下降以温肾。两脏之间的这种生理关系称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当心火过旺为患时,通过补益肾水的方法加以灭火,是常用的治疗法则之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阐明天地上下阴阳水火之间相互关系。《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从宇宙范围说明天地之间阴阳水火升降的自然规律,为以后的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奠定理论基础。《中藏经》提出:“水火相交,阴阳相应,乃为和平观点,指出阴阳相交相应才属正常。在适应病证方面,主要作用于属于虚证的劳伤性疾病;本式作用于心火比较明显的虚实夹杂症候。

  第六式 两手攀足固肾腰

  本式通过幅度较大的俯仰腰身来进行两手攀足的动作,从而达到健固腰肾,疏通经脉,调理人体气血,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

  本功法以动为主,习练中要求动作自然伸展,舒缩充分,柔和连贯,松紧结合,使肌肉、筋脉充分舒张,从而促使经气活跃,滑利关节,活血化淤,强筋壮骨。随着动作流畅展开,要做到意随形而动,主要集中在动作的部位和过程。练功中的呼吸吐纳,要与动作导引相配合,按照起吸落呼的规律,采取逆腹式呼吸方法,两掌缓缓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两掌从腋下后插时吸气,推摩攀足时呼气,要求意到气到,气到力到。要使动作、意念、呼吸协调配合,必须坚持不懈地长期习练,熟练掌握功法技能,才能达到调身、调心、调息的目的。

  中医理论讲腰为肾之府。《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其生理功能是藏精、主骨、生髓,为生殖发育之源。又主纳气、主水,开窍于耳及两阴,其华在发。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之精藏于肾。如《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肾精化气,即为肾气。因此肾精充足,肾气就旺盛,肾精不足,肾气就随之衰减。肾精属阴称肾阴,肾气属阳称肾阳,对人体各个脏腑起着儒润滋养和温煦生化作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转化,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就会正常。加强锻炼,从调节肾阴肾阳着手,做到炼精、保精、充养先天之本,增强肾脏功能。

  通过两手攀足运动,脊柱大幅度前屈后伸,可刺激人体先天之本——足少阴肾经。首先,此经起于足掌心涌泉穴,经内踝下方,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贯脊属肾,络膀胱。当两掌沿两侧腰部推按腰、臀、腿、足经脉穴位,对肾、肾上腺、输尿管有良好的牵拉按抚作用,不但可以疏通众多的经络不平之气,还对相联络的器官内脏起到调节作用,达到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效果。其次,还可刺激脊柱督脉与腹正中线任脉,打通阴阳经气机,发挥温补和儒养作用;推摩脊柱上的俞穴、命门、阳关等穴位,有助于调节肾阴,滋助肾阳,生精补髓,可防治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的慢性疾病。再次,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脊椎两旁,联络肾,与肾相表里,按摩经脉八髎、委中、承山等穴,疏通经气,调和气血,对潜伏在膀胱经上的疾病,如头晕脑胀、腰背酸痛、股关节伸屈不灵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总之,人到老年,肾的精气衰减,生理机能和生殖能力随之减退,形体也逐渐衰老。在病理上,凡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表现异常,都与肾气虚衰相关,因此,人们必须重视肾气的盛衰,调养人体先天之本,以求固肾壮腰,延缓衰老。

  第七式 攒拳怒目增气力

  本式通过攒拳怒目的动作达到增强气力之目的。其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肝藏血,主疏泄,在体为筋,开窍于目。如《素问·五藏生成》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素问·五脏生成》说:人卧血归于肝。元代医家朱震亨《格致余论》提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本式中的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经,使肝血充盈,肝气升发。筋为肝所主,肝在体合筋,指全身筋的活动都依赖于肝之阴血的儒养及肝气之升发,《素问·痹论》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通过习练攒拳动作导引,左右冲拳,前后拉动手臂筋脉,有助于改善肝藏血和调节血液流量的功能。同时攒拳,两腿下蹲十趾抓地,双手攒拳、旋腕,手指逐渐强力抓握等动作,可刺激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的俞穴和督脉阳脉之海,从而调畅经脉气血,使全身肌肉、筋脉受到牵张拉动,达到全身筋肉壮实,气力增加的效果。

  第八式 背后七颠百病消


http://sports.kaiwind.com/tywh/201411/03/t20141103_2054478.s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