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德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肚子饿 ......
正文

中国经济一些问题的看法 - 跟小桃兄商榷。

(2016-01-31 01:10:13) 下一个

首先向小桃兄致歉,这几天私事较多,没有及时回复,见谅。

古人说兼听则明,我和小桃兄交流主要目的不是说服对方,能够从和自己的意见相反的人那里得到信息,分析并吸收有用的部分,是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平衡,接近现实的一个好方法。能和小桃兄这样阅历丰富,思维缜密的人交流令人愉快。

你说的对,任何单一商品,尤其是像苹果,香蕉,猪肉之类的初级产品,不能体现老百姓生活成本的变化。我选择Big Mac Index除了我以前阐述的原因(定价合理,包含谷物,蔬菜,肉类,服务,物流等价格信息),还有就是因为希望找到一个非官方的,更加客观,真实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方法。小桃兄用企业的调薪幅度来衡量通货膨胀我认为有很大的缺陷。一般的来讲,对一个企业来说,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的价值比没有工作经验的要高,而且员工的价值随工作经验的增加而成非线性增长。中国企业员工的流动性本来就大,企业要想留住有经验的人才必然要给出高于,甚至远高于通货膨胀率的薪酬调整。所以用企业调薪幅度来衡量通货膨胀容易夸大事实。

所谓距离产生美,小桃兄常年在国内,看到,听到了很多阴暗面,自然悲观一些。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海外华人,父母亲人朋友都在国内,我每年至少回国探亲一次。每次回国,感觉除了空气质量在变差之外,都能发现很多积极的变化。城市越来越整洁,街道越来越宽阔,私家车越来越多(当然这不一定是好事),高铁使交通有了质的飞跃。前年我所在的一个二线城市通了地铁,真是又现代又方便。我父母是普通的教师和工程师,现在退休金已经达到每月将近12K人民币了,冬天海南,夏天东北,很是滋润。周围的人都在想尽办法赚钱,生活质量都是越来越高,甚至可以和国外媲美了。家家有房有车,很多人有投资房和度假房,甚至到国外去买房。所以我想尽管中国有很多阴暗面,但总的来说整体是进步了。就像小桃兄所说,评价一个事物应该全面,阴暗面哪里都有,但不应该只看到阴暗面,这样得到的结论未免过于悲观。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低端过剩产能需要淘汰,房地产需要去库存,企业需要去杠杆,整体经济必须从投资和低端制造业主导过渡到消费和高端制造业主导。为此政府必须逐步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鼓励公平竞争,并在政治上实现法制和一定程度的民主监督。共产党能不能完成他的历史使命,现在是关键。

闻兄要回国了,祝一路平安。希望保持联系,有机会继续探讨。

********************************************************

我的想法 来源: 2016-01-28 12:24:30

Tom兄,谢谢你的回复。我感觉我们可能谁都不能说服对方了,不过这也没关系,很多课题都是这样的,讨论的本身有时候比结论重要,讨论的本身帮助我们磨砺思路,提高思辨水平。这个世界里的事情本来就错综复杂,有十个维度的因素在起作用。人类总是追寻用建模型的方法来揭示这个世界的规律,想法很好,可苦于我们观察世界的能力只有四维,且四维里面的事情还常常看不清楚,所以我们建的模型只能逼近规律,不能揭示规律。

你写得东西我会仔细思考,不过我过几天就要回国了,可能后面一段时间上WXC就不方便了,临行前匆匆匆匆做个回复,不周到指出请谅解,并欢迎指正。

你关于Big Mac Index的解释我部分认同,一时也想不去更好的办法说明我的point,这里就提一个分析思路吧。其实你说的理由,用在香蕉上也一样。香蕉是更被普遍接受的一种水果,分布极广,也包含了种植到物流的信息,可你要是用香蕉去衡量中美之间的物价,你会觉得中国的通胀太恐怖了。好吧,你会说,香蕉不是一个好的例子,因为它只是一种水果,没有代表性。OK,那我们换一个吧,玉米怎么样?玉米在两个国家都是主要粮食类作物之一,玉米在美国大量用于各类食品,在中国也一样,中美加起来人口16亿,你说是吃Big Mac的人多呢,还是直接间接食用玉米的人多呢?美国的大玉米,我们这里打折的时候一美元买6个,你要是拿这个跟中国比,中国的通胀更恐怖了。好吧,可能你又说玉米也狭隘,那牛肉怎么样,这个算主食吧?我们以同样品质的牛肉来比的话,中国的进口超市的价格很高很高。如果这些你都不喜欢,那我们用3个商品组一个包,1/3香蕉,1/3玉米,1/3牛肉,这比Big Mac合理一些吗?还是不合理吗?我们再加个汽油价格怎么样?综合我的意见是,任何单一的商品用来比较两国的货币价值都不合适,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偶然性。应该用一揽子商品比较好。

关于中国通胀,你的用M1/GPD的方法证明中国的通胀并不高,用Big Mac Index说明中国CPI大约只有1.78%。好吧,那作为一个在企业里跌打滚爬的人,我就要提一个问题了。据我知道中国体制外的企业,过去10年每年工资的平均调薪幅度大约在每年8-9%左右。如果每年通胀只有2%左右,企业每年涨8-9%,连续十年,难道是企业管理者们都疯了吗?每年7%的差异,10年compound起来是一个惊人的比例,劳动者们都富得冒油了吗?没有,实际你去企业打听打听,大家手头都很紧,甚至认为生活水平比几年前有下降。这怎么解释呢?

华为是一个非常不典型的例子,华为的背景非常复杂,华为身上经常发生一些外界看不懂的事情,不能用它的事情来类比。我本人因为朋友关系,知道一点华为当初起家的情况,这里不便多说。这不是一家一般意义上的民营企业。国内有大量的有创造性的民营企业,苦于融资困难。这样的例子我听过见过很多。Tom兄如果有机会去沿海江浙一带民营经济发达的小城市走一走,会非常有感触。还有,如果你坐下来跟一些银行的管理人员聊聊,听听他们放贷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他们平时开什么会,关心些什么问题,哪个行长最近为什么被批了,你会明白我说的话不是基于看几家公司的债券,我是从大量的观察和业内人士交流中摸到的一些规律。

Tom兄热爱故土的拳拳之心隐隐可见,我感同身受。不过,中国的问题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数字下面的潜规则,数字下面那些不上大雅之堂的故事。那些故事,诉说着人心,诉说着数字的来历和真伪。宁尊大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我个人拙见,中国的事,表面的只是文章,下面的才是细节,潜规则决定了细节。这是中国的独特性。如果不知道细节,你就不知道同一卡车粮食可以在中储粮仓库前后开3圈,卖3次,只要给经手人好处。那么我们的粮食储备数字对吗?如果不知道细节,你就不知道同一个物业可以在几个银行之间反复抵押,圈出几十倍的贷款,那么我们的资产,现金流收益和坏账准备对吗?如果我们自己的资产的数字都会错几倍的,那怎么计量消费和负债?那我们算的CPI有多准? 如果你见过这些人,参加过他们的会,去看过他们的仓库,翻过他们的报表,我相信Tom兄你会跟我一样,陷入沉沉的思考,我们看的数字都对吗?当模型和眼前的现实发生巨大偏差的时候,我们选择相信哪一个?

****************************************************

和小桃兄再商榷... 来源: 2016-01-28 01:49:20

小桃兄不愧是做技术的,态度认真,做事及时,不拖踏。我是学理的(经济数学),真正是百无一用。所以我一向钦佩搞技术的,希望你能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有所贡献。

我觉得Big Mac Index对衡量和人民生活成本的变化来说是个比较好的指数,原因有2。第一,McDonald在中国虽然不象在美国一样铺天盖地,但在中国稍具规模的城市分布广泛。而且McDonald的管理一流,价格本地化。第二,一个Big Mac的价格包含了谷物,肉类,蔬菜等生活基本原料的价格信息,同时也包含了服务和物流的价格信息。可以说Big Mac随小,但它的价格里包含了和普通城市居民生活成本的所有信息。房产的确是中国人生活的一个重要话题,但是购买房产不是消费,而是投资,因为房产有保值和升值的作用,所以不能纳入消费价格指数里。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M1里包括的所有现金和活期存款,不用自己计算。我查到的数据是到2015年12月,中国的M1是40万亿人民币。中国2015年的GDP是大概67万亿人民币,M1和GDP的比率为60%。同期美国M2和GDP的比率为69%。你对定期存款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即使对定期存款做30%的加权,中国的cash and cash substitute和GDP的比率也就是100%,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个值不高。

其实我并不喜欢用M2/GDP来衡量financial deepening或者inflation。拿它来做国家间的横向比较就更没有意义了。一个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金融界又不发达,M2/GDP比美国高出很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实际上从Mackinnon在70年代提出这个指数就没有被广泛接受,Friedman就曾指出这个指数作为横向比较意义不大。

你说有活力的企业融资困难,对此我有疑问,2014年9月华为公司债券发行利率为4.55%,同期10年期国债收益为大概4%。可见有活力又有实力的公司融资困难不大。有困难的是有活力,没实力和没活力也没实力的私营企业。不过这样的公司在美国融资也不容易。央行最近对农行和小银行提供定向融资,政策方向是对的,效果如何要再观察。

*********************************************************

中国经济一些问题的看法 - 跟Tomcat77兄商榷 来源: 2016-01-27 18:01:23

Tom兄,谢谢你的回复。看得出你对经济和货币学颇有研究,很钦佩 。申明一下我是搞产品技术的,经济学是业余爱好,所以只能就事论事地谈谈我的看法,回答一定不专业,请谅解。

我觉得Big Mac Index不是一个好的指标。主要有3点原因:(1)Big Mac Index基于用单一商品衡量purchase price parity的假设,它的本意是衡量不同地域货币的相对购买力,是个横向关系,而通胀是个纵向关系。所以用Big Mac Index来看通胀这个方法本身,并非用其长处。(2)Big Mac Index的基础是一个假设,即Big Mac这个产品是一个可以横向类比的、货币价值的一般衡量物 (universal gauge of purchasing power), 这个假设具有非常强烈的美国色彩,因为McDonald在美国铺天盖地。搬到中国就不太合适,因为中国人大多数不吃这个东西。我大致匡算了下,McDonald去年营收$27 billion, 其中美国$9 billion, 中国估计最多$1 billion.  占各国餐饮总消费的多少比例呢?分别是千分之3, 百分之1.3.  这个还是说明问题的,这个一般衡量物的假设不成立 (3) 中国的消费结构不同,中国现在买个房子很多要两代人的积蓄加一辈子还债,美国要轻松很多,从房价收入比就可以看的。这些因素必须考虑。所以,Big Mac Index只能用它的原理,再把它index到一揽子商品价格,这样有可比较性。至于这一揽子是什么东西,把70%人群的每月80%的消费类别做一个categorization 并加权,就可以啦。

货币供应量的讨论比较复杂,我们的意见也不一致,主要不同点是居民存款。你认为居民存款相当于美国的IRA和Keogh balances, 所以大家都剔除出去,这样比较才公平。我觉得美国的IRA和Keogh balances应该对应于中国的养老金和医保,大家都是long term savings for retirement purpose, 很合适。居民存款不列入中国M2有点牵强,正因为中国社会没什么保障,这笔钱其实是multi-purpose的,买个房生个病,一会儿就花完了,这样的例子很多。其实是一笔天雨修屋漏的钱,应该算liquid asset.

好吧,for discussion,我再退一步吧,把居民存款剔出去又如何呢?中国2015年居民存款余额43万亿,合$6.6 trillion. 其中60%定期,40%活期。活期总不好意思剔吧,那个是close substitute to cash. 好吧,就剔定期吧,那就是$4 trillion.  中国的M2是$22 trillion, 剔除以后,Adjusted M2 = $18 trillion.  相对于中国的GDP, 依然高得厉害。

其实中国需要超发货币是一种无奈的需求,实体经济不能创造利润,有活力的企业融资困难,基础货币流失严重,外资出逃堵漏艰难,为了维持经济体需要的基础货币,必须不断超发,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你看看现在央行一周就要投8500亿的流动性,实属无奈啊!根据中国的货币投放的规模,我测算我们的实际CPI大约是9%。有机会以后我来写。

粗糙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我喜欢心平气静地谈论问题,喜欢严谨的思维和逻辑分析带来的快乐,喜欢交流的愉悦。我们能够平和地探讨问题,是幸事,也是我的荣幸。论坛中几位,从来不看到他们有严谨的思辨,有推理的逻辑,有详实的借事喻理,一开口就是给别人戴个帽子,嘲笑几句,然后哈哈走人,此等水平不知道他们自己汗颜否? 我很希望我们这样平和的分析能够给他们一些启迪,做严谨的学问严谨的人很难,但严谨赢来的自身的收获、他人的尊重;而轻浮只是在水中望月,虚度人生。

************************************************

我对中国经济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小桃兄和大家交流一下。
来源: tomcat77 于 2016-01-27 08:24:47

非常感谢小桃兄的回复。我在文学城混了几年了,象你心态这么好的还是头一次见到。从你的随笔可以看出你是个阅历丰富的人,观察力强,善于思考,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爸曾经跟我说过,他活了大半辈子悟出一个道理,细节决定成败。有些细节看似无关紧要,但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就拿广义货币供应M2来说,为什么用它来衡量货币供应?因为在美国,M2是M1+M1的close substitute,这部分货币可以随时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M2包括了企业及个人所有类型的存款,这里当然也包括了中国人自己积攒的养老存款。而与此相当的IRA和Keogh balances却不包括在美国的M2里面。由于中国人的储蓄观念很强,所以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不应该算做M1的close substitute。所以我说中国的M2和美国的M2没有可比性。要比较的话应该用中国的M1(现金+活期存款)。2015年12月份的数字显示,中国的M1/GDP为54%,美国的M2/GDP为69%。你说中国2007-2013发行的货币量为$13 trillion,那你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吗?没错,就是2013年的M2减去2007年的M2。那这个数字的意义有多大呢?那么中国的M1增长了多少呢?3.9 trillion, 和美国相当。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感觉自己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呢?我觉得原因有两个,第一,人们只看到了物价上涨,却没有注意自己的收入也大幅度上涨了,和10年前相比,中国城镇居民的平均工资上涨了3倍,物价能不涨吗?可中国大多数的人生活质量和10年前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第二,相对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中国的个人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所以给人的印象是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衡量中国的通货膨胀程度(不包括资产价格上涨),我觉得Big Mac Index比较靠谱。2015年中国Big Mac Index上涨1.78%,官方CPI上涨1.4%。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tomcat77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三河匹夫' 的评论 : 房地产属性特殊,统计起来困难本来就大,你现在有加上了所谓的投资部分和自用部分,请问这个数值怎么计算?假如你两年前买了房自住,两年后你的房子价格的上涨了10万,于是你把房子卖了租房住。总的来将你在房子上的消费是岂不是负10万?所以房产不是消费品,是投资品,这是全世界的共识,没有什么可辩论的。
你说在天朝房价不算在CPI里,那我请问在哪个国家房价是酸在CPI里的?你说中国的房租随房价的暴涨上升幅度仅略低一点,请问有没有具体数据来证明你的观点不是主观臆测?我查到的数据是上海市的租售比2013年为约1:600,国外一般在1:200-1:300之间。
三河匹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omcat77' 的评论 :
CPI指数里不包括房产价格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不包括的只是投资部分,但为自住的消费部分是算在内的。中国的房租随房价的暴涨上升幅度仅略低一点,比所谓1.8% 的CPI高几倍。顺带提一下, 你能回答PM2.5 近千而中国环保部照样报告”空气质量良好“的问题吗?

“理由很简单,买房是投资,不是消费。” 这一点我想不需一辩,绝大部分人都靠mortgage只有一套房,几乎唯一的目的是消费,升值凭运气罢了。

“员工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自身价值是提高的” 只是加薪的原因之一,2008年以来美国平均加薪只有2% 多一点,能说几亿人的工作经验带来的自身价值突然从2008年起大减?如果中国的私营老板在通胀只有不到2% 连续给雇员加8-9% (小桃语),这种幸福工作还需跳槽?地球上有这种国家公司雇员连年每年扣除通胀的实际工资上升7%,经济学还不赶快出新理论得诺奖? 伟大!幸福超过北韩了!

多数人都有过各种方式大幅薪涨的经历,但那与整个国家经济没关系。指出一下您用自己加父母的收入个例来作证明,是毫无统计说服力的,而且有炫耀之嫌。如其他跟贴所言小桃的数据才真有参考价值。
tomcat77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三河匹夫' 的评论 :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CPI指数里都没有房产价格,而只有房租价格。理由很简单,买房是投资,不是消费。房地产自身有保值,增值的作用,尤其在中国。如果买房算消费,那么房产价格的上涨对CPI的贡献对没买房的人是正的,对买了房的岂不是负的?
tomcat77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三河匹夫' 的评论 : 我觉得你观察到的现象正好证实了我的猜测。那就是如果公司只给出通货膨胀率的加薪是根本留不住人的,因为只加通货膨胀率意味着生活质量没有提高,而员工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自身价值是提高的。人往高处走,换了你也肯定跳槽。我从工作以来工资7年涨了一倍,你不能说通货膨胀率100%吧。
tomcat77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eewee32' 的评论 : 如此劣质的回复,恕不回应。
zing20 回复 悄悄话 还是小桃子说得比较靠谱。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如果你以美国中产的基本支出为标准,以同等质量的消费价格比较,一美金合一百人民币都不是妄谈。如果你以中国民工的生活消费和美国的相应价格比,一美金合一人民币也有可能。麦当劳是美国的穷人消费品。在中国是中产消费品。不论那头都不是生活消费的主力。用它做标准根本胡来。美国中产消费,住房,汽车,教育,医疗,旅游,体育,娱乐,饮食很小一部分。而快餐更是其中很小很小一部分。美元发行两百年,钢镚还能用。人民币,一块钱有人捡吗?
三河匹夫 回复 悄悄话 加一句,天朝CPI 就像几年前的空气质量指数,能见度低的飞机不能起降,照样质量良好,无非是不算PM2.5 罢了, 尽管PM2.5 是第一权重指标。柴静说的清楚不过的。房价当然是不算 CPI 的指标了。
三河匹夫 回复 悄悄话 桃子说的更有道理,多数老板不会凭空给雇员多加薪。曾在一Fortune 300 以内的公司,与工程部的常去的华人闲聊谈上海的地区技术中心,他说每次去遇到的基本是没见过的,turnover 高的惊人。原因是总部控制按公开的通胀水平略多一点加薪,在当地没法维持基本生活不下降。由此实例官方的CPI 不知是如何稀释的。有一条是确定的,尽管住房在包括中国的全世界所以国家是第一大开支,房价是不算在天朝的CPI 里的。房价一暴涨,几乎所有成本都会跟着来。过几年就翻番的第一权重,真正CPI 要吓死人的。
weewee32 回复 悄悄话 如果你觉得赵国这么好,就请义无返顾地移民回去吧!说话要口对着心,别做另一个精分患者!
巴乌力 回复 悄悄话 共党治下的一切都严重偏离了正常轨道,大变动不可避免。
portfolio 回复 悄悄话 中国的未来就二个字 ——危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