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土耳其自驾日记(8)-被忽视的孔亚

(2016-01-01 20:23:52) 下一个

孔亚(Konya)是土耳其一个历史古老的城镇,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定居于此。公元前1500年前后,这里是赫梯帝国(Hittites)的辖地。尔后佛里吉亞(Phrygian)人在这里发展繁荣。波斯帝国强大时,又是波斯的属地。到了公元前三世纪的時候,随着亚历山大大帝对波斯的征服,当地的语言,教育和文化开始希腊化,并成为自治城市。后来又被罗马和拜占庭占据过。

 

在1084年,这个城市被赛尔柱突厥人(Suljuk Turks)占领,并成为赛尔柱帝国的旁枝,罗姆苏丹国(Seljuk Sultanate of Rum)的首都,并正式定名为孔亚。在赛尔柱人统治期间,这座城市发展到鼎盛,留下大量的建筑物,是现存的赛尔柱艺术的典范之作。 

 

15世纪,孔亚并入奥斯曼帝国,并且逐渐衰弱。在19世纪末,伊斯坦布尔到巴格达的铁路修建并经过这里,才使孔亚再次得到繁荣。现在的孔亚是土耳其第七大的城市,有一百多万人口。

 

我们和多数人一样,计划中只是将孔亚作为去往卡帕多奇亚的中转而已。驾车离开地中海沿岸北上,我们在黄昏时分入住Lonely Planet 推荐的Dervis Hotel,打算第二天早晨就离开孔亚。但热情的店主强烈推荐我们去看一看当地的古迹,并对我们的短暂停留表示了很大的遗憾。事实证明当地人的推荐总是错不了的,只可惜我们仅能安排时间去了其中两处。

 

1. 梅乌拉那博物馆(Mevlana Museum) 

 

Mevlana Museum建于1274年,是孔亚最著名的景点,这座有着蓝色尖顶的建筑也是孔亚的地标,在夜色中尤为显得美丽。

 

Mevlana Museum 的前身是伊斯兰教的苏菲教派旋转苦行僧修行的场所,这里有索菲派神秘主义诗人哲学家杰拉雷丁鲁米(Jalaluddin Rumi)的墓地。鲁米是苦行僧旋转舞修行方式的创始人,追随者尊称为梅乌拉那,是“我们的导师”的意思,他的石棺安放在主厅,蓝色尖塔的下方,这里也是穆斯林的朝圣地。

 

庭院中有一个圆形的水池,过去是供苦行僧侣净身用的,现在来朝圣的信徒们也会先洗手洗脸,然后再步入圣殿。

 

中庭两侧分成两个主要展区,北侧是梅夫拉那的陵墓及伊斯兰圣器,庭院内也有苏菲教派的导师和先哲的陵墓。

 

中庭的另一侧是一排低矮的房屋,曾是苏菲派僧侣修行住所,现在房间内用蜡像的方式展示了当年的情形。

 

这是旋转舞的展示,旋转舞并不是作为舞蹈,而是最为一种修行方式存在。苏菲教派相信万物无时无刻都在旋转,人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旋转达到与神的沟通及接触。旋转舞跳舞者穿着白长袍,戴着咖啡色高帽,他们旋转时,右手向上,表示接受神的赐福及接收神传递的能量。舞者不停地旋转,直至头晕脑胀,他们认为在自己半昏迷时,便是与神最接近的时间。孔亚是旋转舞的发源地,来源于先哲鲁米。

 

主厅内是伊斯兰风格的花纹装饰,感觉很华美,与苏菲派苦行的修行方式似乎不符,也许是后世之人为了表达对神的敬仰和对先哲的尊重而建吧。

 

2. 苏丹哈尼驿站(Sultanhani Caravanserai)

 

苏丹哈尼驿站位于孔亚和Aksaray之间,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在13世纪赛尔柱帝国时期,当时的苏丹下令在这里修建驿站,提供军队和商旅休息之用。

 

驿站的正门有着蜂窝状的复杂雕刻,这是伊斯兰建筑中常见的风格,门口上也刻着阿拉伯文。

 

 

驿站规模不小,有很多房舍,可以容纳400人住宿,还可以容纳商队的主要交通工具骆驼。

 

走进内部可以看到这样的拱形,只是里面的采光很差,有点阴森的感觉。

 

驿站里面除了有许多的房间和畜舍供人休息之外,也有清真寺,厨房,浴室,货仓等设施。这是庭院中央的一座小型清真寺。

 

驿站四周有高大而坚固的墙围起,应该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这是庭院内的没有栏杆的石梯,通到墙顶。

 

两处古迹看下来,让我们对赛尔柱帝国时代的文化,建筑艺术和宗教有了些了解,也很遗憾留给孔亚太少的时间。最后要推荐下我们住的Dervis Hotel,是在老城区的一座奥斯曼风格的民宅中,室内装修很好,房间宽敞舒适,服务当然也是很不错的。

 

谢谢阅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