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瑞士徒步 (10) 古城卢塞恩(Lucerne)

(2025-08-09 04:24:33) 下一个

卢塞恩(Lucerne)是一座风景如画的城市,融合了湖泊、山脉和中世纪建筑,到瑞士是必到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必游景点包括了卡贝尔桥(Kapellbrücke, 垂死狮子像(Lion Monument)以及可俯瞰卢塞恩湖的皮拉图斯山(Mount Pilatus)。我们的时间有限,仅能在市内走走看看。廊桥与狮子山两处都在火车站附近,走路大概半个小时以内。

卡贝尔桥(Kapellbrücke)又称教堂桥,是卢塞恩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也是欧洲最古老的有顶木桥之一。桥上有中世纪彩绘,始建于1333年,原为卢塞恩的防御工事,连接老城区与新城区。 桥长约204, 横跨罗伊斯河(Reuss River)。桥身呈斜角,造型独特。 桥梁内部装饰有约12017世纪的历史画作,描绘卢塞恩的历史与传说。桥中央的石质八角形水塔(Wasserturm)曾用作监狱、金库和瞭望台。

卡贝尔桥横跨市中心的罗伊斯河,而这条河流在桥附近设有一套古老而巧妙的水利系统,称为 Spreuerbrücke水闸系统。 罗伊斯河在卢塞恩市区流速较快,为了防止洪水和调节水位,桥附近设有一系列木制水闸和水轮系统。这些水利设施最早用于驱动磨坊和调节城市水源,已有数百年历史。如今这些水利设施仍在使用,帮助控制卢塞恩湖与罗伊斯河之间的水位,防止城市洪涝。

卡贝尔桥对面一带的建筑物,尤其是靠近罗伊斯河的邮政大楼(Swiss Post)和瑞士银行, 与卡贝尔桥的中世纪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这些楼盘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体现了现代金融与通信的进步,也承载着瑞士国家发展的一段重要历史。许多建筑内部仍保留历史元素,如老式邮政柜台、壁画或拱顶结构。

 

狮子像是为纪念1792年在法国牺牲的瑞士卫兵,被马克·吐温称为“最令人悲伤的石雕” 。由丹麦雕塑家托瓦尔森(Bertel Thorvaldsen)设计,于1821年落成。 这尊雕像刻在岩壁上,描绘一头奄奄一息的雄狮,背部插着断矛,前爪搭在两面盾牌上,一面是法国王室的百合花徽章,一面是瑞士十字。这象征着瑞士卫兵为法国王室而战的忠诚与牺牲。雕像上方刻着拉丁文:“HELVETIORUM FIDEI AC VIRTUTI”,意为献给瑞士人的忠诚与勇敢。这个历史故事, 说的是1792年8月10日,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爆发暴动,民众攻入杜伊勒里宫(Palais des Tuileries),试图推翻国王路易十六。瑞士卫兵约1100名受雇保护法国王室,面对数千暴民,他们坚守岗位,誓死不退。结局异常惨烈, 约760名瑞士卫兵战死,幸存的350人中许多人后来也遭处决。因休假而幸存的军官卡尔·费弗(Karl Pfyffer)后来发起建造纪念碑以悼念战友。

 说句题外话,瑞士卫兵至今仍是梵蒂冈教皇的专属护卫。 他们身穿文艺复兴风格的制服,手持长戟,既是仪仗队,也是实质上的安全部队。 这支卫队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现役军事单位之一,也是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他们的存在既浪漫又庄严。虽然瑞士在1874年起禁止国民担任外国雇佣兵,但对梵蒂冈给予了特殊豁免。这是一种荣誉象征,也体现了教廷对忠诚的最高认可。梵蒂冈之所以只由瑞士卫兵守卫, 是因为瑞士人长期生活在阿尔卑斯山区,锻炼出强健体魄和团队精神。在中世纪,瑞士雇佣兵以纪律严明、忠诚勇敢、战斗力强而闻名欧洲,是各国王室争相雇佣的对象。在 1527年罗马之劫战乱中,当罗马帝国军队攻入罗马时,189名瑞士卫兵中有147人阵亡,仅剩42人成功护送教宗克莱孟七世逃亡。 他们的忠诚赢得了教廷的高度信任。

 这尊石狮静静地躺在池塘边,它不仅是卢塞恩的地标,更是一段关于忠诚、牺牲与历史记忆的沉思。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