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訪問如斯博園讀文章的時候,發現博主不僅文章寫的好,而且還非常喜歡讀書。 很欽佩如斯的知識面很廣。在讀《2024,告別離》一文中,如斯提到了在2024年先后離世的四位華文女作家。她們是聶華苓,齊邦媛,葉嘉瑩和瓊瑤。對瓊瑤的名字很熟悉,而對另外三位女作家聶華苓,齊邦媛,葉嘉瑩的名字卻感覺很陌生。于是就去網絡查詢了一下,發現這三位華文女作家成績斐然,著作頗丰。只能說一句,文海浩瀚,星光燦爛,人才濟濟。沒讀過的書籍真是太多了。
下面的信息介紹均來自網絡:
1. 聂华苓
聂华苓(1925年1月11日-2024年10月21日),出生于湖北宜昌,后于武汉长大,湖北应山(现湖北省广水市)人。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美籍华裔女作家、翻译家。
1948年,聂华苓以笔名“远思”发表第一篇散文《变形虫》。 次年同家人到台湾,在刚创刊的《自由中国》当编辑。在此工作的11年间,编发了300多篇文学作品,由她主编的文艺版,开启纯文学的风气,培养了朱西宁等多位作家。 1960年秋杂志停刊后,聂华苓靠写作、翻译等工作维生,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奠定了其在台湾文坛的地位。 1962年起,她先后被台静农、徐复观邀请至台湾大学、东海大学教授文学创作。两年后受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之邀,成为访问作家。 1967年,聂华苓与丈夫保罗·安格尔共同创办“国际写作计划”。 1988年退休,专门从事写作。同年10月21日,根据南京大屠杀写下文章《亲爱的爸爸妈妈》,后被收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课本。 2024年10月21日,聂华苓于美国逝世,享年99岁。
2. 齐邦媛
齐邦媛(1924年2月19日 —2024年3月28日 ),女,辽宁铁岭人,台湾地区以及国民党政界人士齐世英长女。著有《最后的黄埔》 《一生中的一天》《巨流河》等作品。曾任美国圣玛丽学院、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访问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教学、著作,论述严谨;编选、翻译、出版文学评论多种,对引介西方文学到台湾,将台湾代表性文学作品英译推介至西方世界,卓有贡献。
1947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同年到台湾,受聘为台湾大学外文系助教。1948年,与罗裕昌结为伉俪。1950年,随夫迁往台中生活。1956年,考取美国国务院傅尔布莱特计划奖助,到美国进修、访问 。1968年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 ,1969年出任中兴大学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1988年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内退休,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迄今。2003年,在齐邦媛的呼吁下,在中国台南正式成立“国家台湾文学馆” 。
1993年,获得中国文艺协会颁发的中国文艺奖章荣誉奖章的散文创作奖 。2011年3月,获得华语文学奖2010年度最高奖“杰出作家”提名 ,5月7日,获得2010年度散文家 。
2024年3月28日凌晨1时,齐邦媛去世,享年100岁 。
3. 叶嘉莹
叶嘉莹(Chiaying Yeh ,1924年7月2日-2024年11月24日),生于北京 ,号迦陵 ,本姓叶赫那拉,满族 ,加拿大籍华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
叶嘉莹于1941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 。1945年,先后在北平志成中学等三所中学任教 。1948年,在南京私立中学圣三学校教书 。1954年,进入台湾大学任教 。1966年,应邀赴美国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任教 。1969年,举家移民加拿大温哥华 ,任教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半年后获聘为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1974年,回中国探亲获得批准,从加拿大温哥华回到阔别26年的故乡北京 。1979年春,正式回到国内任教,先任教于北京大学,不久转到南开大学 。1989年,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正式退休 。1993年,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2012年6月,获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15年10月17日,“迦陵学舍”正式启用,定居南开园 。
叶嘉莹主要从事古典诗词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 ,出版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等著作数十种 ,曾获得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 ,2014中华文化人物 ,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2024年11月24日,叶嘉莹去世,享年100岁。
( 在紀念著名作家瓊瑤的短文中,曾經介紹過瓊瑤的概況。)
願人們的生活更美好,願和平的陽光普照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