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趁年华

点点滴滴,尽是生命的印记。
正文

父亲在北大荒的日子(4)- 双蒸饭

(2010-09-17 08:25:42) 下一个

 
                 1959年,中苏关系紧张,牡丹江地区的人民公社与各农场合并,由农场派出转业军官,到各大队当干部,这对于靠近苏联的边境地区,是有实际战略意义的。我被分配到一个大队当文化教员。那正是大跃进期间,各处公社都在虚报产量,而虚报的结果,是要如实上缴公粮的。每天干部领着民兵,到各家各户翻箱倒柜去“动员”社员交出口粮,以完成上缴公粮的任务。当时,各大队都成立食堂,互相攀比,开伙食现场会,邀请邻队领导参观,白面、粗粮任吃,有肉有菜,吃得人人满意,以证明公社化的优越性。 

后来缺粮了,为了节省粮食,公社食堂想出许多办法来,比如: 

1. 双蒸饭:把饭一蒸再蒸,蒸到从质变到量变。

2. 二合面:用玉米叶在水中浸泡几天,等叶子的淀粉质溶解到水里,再把浸成透明的玉米叶捡起丢掉,把水倒掉之后,用剩下像豆腐渣似的沉淀物掺和其他面粉,做成窝窝头;

3. 代食品:将榆树皮或豆秆碾成粉状筛出细粉,掺和豆饼、野菜、萝卜缨等,煲成粥。 

每晚,社员用面盆打饭,每人足有三公升,就着咸菜吃倒是饱了,但过不了多久放几个屁、撒几泡尿,也就饿了。这些“代食品”比如榆树皮,虽然无毒,但吃后使人发闷呆滞;而这些豆秆,是长纤维的形状,筛出细粉之后依然像一根根短针,这东西吃进肠子后,尽量搜刮肠胃的脂肪,使肠胃壁膜受损变薄,最是伤人。 

当时我一个人住在社员家里,夜里肚子饿得像打雷一样,辗转反侧地抵受住饥饿的煎熬。好容易等到东方发白,终于食堂开饭的钟声响了,赶紧跑到食堂,一看,又是双蒸饭! 

那时生活非常艰难,我曾试过一早出发,步行三十华里到虎林县城,花十五元(这是我一周的工资)吃一顿“高级餐”,有萝卜汤,有白瓜炒野猪肉和两个馒头。饭后花三毛钱去浴池洗洗澡,然后又步行回村,还未等到家,肚子就又饿了。过不了多久,我就因为缺乏营养,下肢浮肿,头晕眼花,全身乏力而必须卧床休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