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研究发现中医与现代主流医学的交汇点
正文

怎样寻找好医生

(2017-02-25 14:29:50) 下一个

钟西宜

 

没什么不能没钱,有什么不能有病。这句话虽是微信语言,前半句很好理解,有时也最好解决。后半句对很多人而言可能只是说说而已,只有当自己和亲人生病时,才会想到没什么不如没病,有什么不如有个好医生。如何找到好医生的方法和标准中外可能有不少差异,不妨让我们探讨一下,也许有助于中外患者或家属找到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

 

Doctor[Physician、Surgeon、Medical man、Medicine man]医生也称(住院、主治)医师、大夫、郎中、杏林大夫是中国古代对行医者的称谓,现在中国的北方仍在沿用。郎中因为太多江湖色彩,现己很少应用。杏林则用来专指医术精良,医德高尚的医生。“医生”应该是(Doctor)的中文译文,其本意是指专精医学的人,“生”指先生(是中国人对年长、有学识、品德高尚的人或老师的敬称)。中国人病了要去看病,国外人病了就要去看医生。这时我们会发现看医生比找个好饭店去吃饭要难多了。但因为都有服务的成份,大部人也会用类似的方法去找好医生。

 

1)通过亲人或朋友介绍寻找好医生。这个方法较为常用,好处是因为被介绍的医生对人好,虽然医术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大部分疾病诊疗过程并不复杂,关怀胜于治疗。如果病情复杂,治疗方案不一或需手术。你要去看的医生正是你朋友或亲人的好友或同事,则找到医德双修的好医生把握更大一些。

 

2)通过社交媒体寻找好医生。微博、微信、twitter 或Facebook 等将世界联系在一起。自然会有人通过这种现代方式咨询病情,联系买药或找人推荐当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好医生。如果在专业群中以病例讨论的方式,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针对特定病例,拿出一个诊疗方案,可以造福很多类似的病人。另外能与群中起带头作用的好医生取得单独联系,进行一对一的请教和咨询也是个好办法。如果条件允许,线下去亲自拜访相关医生则更好。另外有的专门网站会提供网上远程医疗咨询,提供线下一条龙服务,网上买药等。这些新兴产业以“营利”为目的者较多,监管不易,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需要谨慎使用。

 

3)通过专业或国家级网站寻找好医生。在美国象以往依赖电话薄、报纸、广告片和电视等方式找医生的方式日渐衰退。如今在网络上,保险公司和专业网站都可以找到你要看的医生在你生活区域的名单。如Healthgrades.comVitals.com, 或者US News & World Report’s Doctor Finder directory。也可以在google 上找到相关专业的最好医生名单。为保险起见,可以在国家级网站查专业证书

 American Board of Medical Specialties (ABMS) (registration required)。各州专业执照网站查医生热照及相关不良记录。对待国家和州的网站信息注意执照的有效期和有无不良记录。查看其它专业网站时要注意医生本人的性别、年龄、语言、特殊爱好,行医时间,附属的医院、办公室地点、接受保险类型,是否接受新病人,受教育和培训的简介(一般在医生诊所或者医院网站上)和患者评价等。对待网站对医生的评价注意有无差评。因为大多正直的美国人认为给医生好的评价主要想对医生的帮助进行非物质的表扬和奖励,同时也为了更多病人受宜。 但岀现差评还是应该警惕,因为多数正常人如没有很不好的经历是不会花时间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在当今的中国,医生的广告在报纸、电视节目仍铺天盖地,各种网站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微信上评选好医生一波又一波。但是由于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机,可信度如何则不得而知。其实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对医务人员的执照管理和不良记录的公开网站,更有利于解决对医生的信任问题。对中国在网络上找医生本人没有太多发言权。期待中国的读者批评指正。

 

4)通过分诊的方式寻找好医生。在美国有大量的医院、医生或联锁药店等开的诊所都属于全科或家庭医生服务。主要为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防治,对专科病进行分诊。如果通过上面提到的方式能找到好的家庭医生,根据病情需要也许会被介绍给好的专科医生继续诊疗。另外可以利用新兴的线上医生如eDocAmerica.com 进行咨询,如病情需要再用上面讲的方法找专科医生也不失为一顶便捷的选择。目前许多医院正在扩大机器人分诊或看病的范围,这都有利于现代的循证医学、大数据和精准医疗的推广。随着人工智能的开发利用,机器人诊疗技术的成熟。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各地诊断及医疗方案的设计水平将相差无几,寻找有崇高医德的医生,进行因人而异治疗就显得更加重要。

中国当今快速发展的社区诊所和社区医院是老百姓看病的很好选择,可以快捷方便地做常见病的防治,如果怀疑某种疾病有进一步诊治的必要,也有一个初步该看哪个科室的意见。再按正常程序去看较大医院的专家门诊,另外国家允许医生多点执业,为有经济能力的患者寻找本地或外地医院的好医生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中国也开展网上医生、远程会诊、空中飞刀(异地专家手术)等项目。这可能会有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本人不好评论。

 

5)寻找好医生的客观因素:

美国医生的学历:我们都知道在美国学医是个艰难的过程,每个医生的简历中大都包括毕业的医学院,实习所在医院,住院医所在医院。专科医生许多还包括博士后所在医院。因为美国对医生教育和培训实行统一管理和同样标准,所以除了世界著名医学院和医院毕业和培训出的医生,其起点可能要高一些外,大部分医生的水准在成为主治医时相差不大。包括我们从中国医学院毕业的医生,如果经过努力通过美国的医生资格考试的第一和第二步,并能完成所唯魔鬼或士兵突击般的训练后,也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主治医生。

美国医生工作或附属医院的美国排名:在美国大部人看医生主要以距离近和方便为主,医生附属的医院并非主要考虑因素。反而是中国患者无论咨询或就医对医院排名要求较高,这与国情有关。美国医院分公立、退伍军人和私立医院。公立和退伍军人医院由于各种原因经营不善、医疗质量一直有待提高。而私立医院虽多属非营利组织,但医疗质量的提高对维持经营仍很重要,不然仍有倒闭或被收购的风险。根据医院与医学院的关系又分为教学医院和非教学医院。教学医院的排名往往靠前,但因为有教学任务,医学生、实习生、住院医生、博士后、主治医生、教授以金字塔方式排列。很多著名医生都是教学、科研和临床多方兼顾,实际在临床第一线工作时间并不多。如果需要手术或者并不复杂的治疗,反而不如得到第二诊疗意见后,在就近的私立医院找到信任的主治医生进行治疗为好。美国医生的年龄:大部分美国毕业的医生在完成住院医训练时在三十岁左右,外国毕业生则年龄差距较大。大部分专业在独立行医五年左右,医术上基本具备了好医生的条件。外科医生要看每种手术所独立操作的次数。但是独立行二十年以上,对现代技术和知识的更新程度可能会影响对某些疾病的诊治,在美国并非医生越老越值钱。

中国医生的学历:中国从七七年开始恢复正规医学教育,学制有四年到八年不等,学位有学士、硕士、博士、海归博士后不等,医学院从国家级到省巿级不同。在医学院最后的一年短期实习,类似于美国医学院最后二年在临床上课。毕业后没有正规的国家实习和住院医生统一培训,大部分人都没有独立行医的能力,好学历成了去好医院的敲门砖。

中国医院的排名:中国医院也开始向国际看齐进行排名。这种排名受到中国特色的医院分级影响巨大,排名靠前明显与城市的级别,国家财政支持,附属医学院的排名有关。排名靠前的在设备和人材上优势太大,医生毕业后的独立行医能力与医院排名联系紧密,加之没有人材分配的合理渠道,造成专家扎堆情况严重。以至中国人看病,是先看医院再看医生。

中国医生的年龄:中国大部分医生毕业后进入临床行医比美囯要早。实际上在医院工作五年后,大多数人提成了主治医生,之后论资排辈再升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独立行医尤其在大医院大晚成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中国并不象美国注重对人材的分流和避免近亲繁殖。在美国自己培养的人材除极少数留在本院外,大部分都交流出去扩大自己的影响,同时留出位置吸收别的医院的好人材好经验。而中国走的是近亲繁殖、讲究师承,自己培养的好人材尽可能留下,结果造成倒金字塔结构,大医院主任、付主任医师一大堆,住院和主治是少数,在手术科室就造成年轻医生很难有机会独立做一台完整手术。而每一位美国主治医第一天上台就应该带着住院医或医生助理完成自己被医院批准可以做的手术,请其他专科帮助手术常有,但本专业需要另外一名主治医生在同一手术台上非常少见。所以在中国如果去大医院看病,越老的医生越值钱也许是对的,而去小医院看病也许年轻一点的医生就足够了。

 

6)寻找好医生的主观因素:在美国用上述方法找到你想看的医生后,打电话预约时可以注意接听电话人的态度、约的时间长短、需要注意的事项、关于保险及付费情况等。自己在看医生前应该将保险卡,原有的病历和检查结果,服药的清单,过敏的药物,联系人电话都带好。看医生的当天可以注意接诊人员、护士、医生助理和其他人员最终是医生的专业水平和礼貌态度,诊所或医院的整洁和舒适程度,等待时间的长短,医生为你所花的时间,将来如何通知你检查结果,如何拿到你的病历记录等。总之通过亲身经历和主观判断证明你是否找到了好医生。在中国看病可以省去预约的过程,除非是要看的医生是很亲近的人介绍的,否则大部人要排队挂号看病。医院其他工作人员对你的态度期待将来会有所改进。你要看的医生对病人的态度和医疗水平的发挥,应该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可如今的社会,有的医生可能会因为你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对人态度会不一样,你自己要有一个现实和主观的判断。如果你能理解绝对公平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到医院找公平并非现实。如果判断这个医生很好或者大体不错,病可以继续看下去。如果判断此医生并非是你想看的医生,换个医生或者医院即可。在医院搞口头和肢体冲突的医闹并无任何好处,在美国会吃上官司,在中国将来也决不能允许。另外看医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美国如果你不喜欢这个医生,你可以选择其他医生,如果严重影响到你的身心健康,你也可以投诉,相关部门会调查,如属实会给医生相应处理,如果你用律师进行法律诉讼,也许会得到应有的赔偿。在美国有些问题是患者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如有些病人没有健全的人格,身体有病会易于迁怒于他人,对这种名声很坏的病人,医生也会开始就拒绝建立医患关系,或者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患者属于无礼取闹,会想办法以合理渠道结束医患关系。

 

当今中国少数医生会报冤好病人少,少部分病人会报冤好医生难找。造成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是多方面的,短时间不可能有显著改变。主观上医生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初心和誓言,也许好病人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少,如果在中美两国都做过医生的人,公平地讲中国病人比美国病人好多了。如果不幸成为病人,将看医生的过程做为看破人生提升自我修养的契机,更应懂得珍惜生命,尊重有可能给你第二次生命的人。将心比心,有饭店愿意招待盛气凌人,不尊重工作人员的顾客吗?在饭店闹事,那是在拿自己的胃开玩笑。在医院闹事,不是拿生命开玩笑吗?寻找好医生的最大前提是先寻找好的自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