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马虎虎9098

走过的路和眼中的世界
正文

2010中国行-上海,青岛

(2015-02-17 18:36:39) 下一个
上海世博会

2010年夏天回国正赶上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于是去参观,记得那天非常热,人很多。现在回顾这些照片发现上海的天空还是挺蓝的,世博会的建筑大多已经不复存在,这也是整理这些照片的意义所在,那曾经的辉煌都只能储存在记忆中了。

上海世博会场地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 大桥之间,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




入口处为排队的人群准备的防晒凉棚。




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园内分为5大场馆群,分别是独立馆群、联合馆群、企业馆群、主题馆群和中国馆群。




伊朗馆










世博园区的中轴大道。




记不得是哪个国家的了。



巴基斯坦馆




德国馆







中国馆,设计得让人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青岛怀旧之行

故地重游美丽的青岛,是我长久以来的愿望,终于在2010年成行,青岛是我求学的地方,在那度过了四年的青春年华。毕业以后就很少再去,上一次还是2000年的同学聚会,转眼又是十年,十年足以使一个熟悉的城市变得陌生。

以前青岛海滨多半是空旷的,没有很多住房,经济发展了,房地产开发商怎么忘记这海边的风水宝地呢,于是成片的别墅区出现了,这就是青岛海滨别墅,肯定价格不菲。




海大校园的梧桐树还是旧时的模样,林荫道上曾留下我们青春的脚印。那时我们或去图书馆,或去食堂都要穿过这条林荫道。




海大当年的主教学楼,80年代投入使用,当年崭新的大楼经过20多年岁月的洗礼布满了沧桑。前面的小楼当初是小卖部。




当年上课的教室(108),桌椅都换了。




当年住过的宿舍楼-2号楼女生宿舍依然是当时的样子,楼里装修得比以前更好了。




八关山是坐落在校园里的一座小山,山不太高,十分钟即可登上山顶,山顶上是气象观测站,上学时经常在那上课,实习。从山上看下来幢幢楼宇掩映在绿树丛中,环境优美清静。青岛的建筑特色还保留着上世纪30年代租界时期的德国建筑风格-红瓦屋顶,周围绿树环绕。





远处是信号山,山上有观测气象用的雷达。




往栈桥方向看,严重雾霾使得能见度很差,市中心林立的高楼都看不清楚。栈桥是青岛最具特色的地标,可以说它是青岛的标志,正对着市中心的中山路,多少人到此一游都要把它收入镜头,记得刚到青岛第二天就去栈桥照了像片寄回家。




黄海饭店和第一海水浴场,由于离学校较近,走路距离,上学时经常去第一海水浴场玩水(那时还不会游泳),海边散落着五颜六色的小房子作为更衣室。




海水浴场人真是多,很难感觉到海的辽阔,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







青岛新区海滨,以前这一片是荒凉的郊区,上学时曾到这里来郊游,踏青,现在完全成了青岛市区的一部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