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农田坐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走马观花看伦敦

(2016-10-24 12:45:07) 下一个

临行前曾在城里贴小广告《伦敦3日游求教》,请求推荐伦敦酒店和必看的景点。本想到过伦敦的网友一定不少,热心人也一定会大有人在。没呈想只有两个回帖,还竟然都是“时间在伦敦很好打发,因为太经典了。玩的地方按任何旅游攻略都不会错”的调调儿。想一想也是,越是热门儿的地方反而不容易抓重点。况且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谁知道每个人到底喜欢什么。三天时间(第一天到,最后一天走,其实满打满算也就两天)也没法做什么深度游,那就继续走马观花好了。按照TripAdvisor,排名一至五的伦敦景点是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V&A博物馆、伦敦塔、大本钟,大致就这样吧。出发!

Bye bye Golden Gate Park



不过这次出师不利,把手机充电器、手表充电器、充电宝一股脑儿忘家里了。还亏着送我去机场的司机好心,把他车上备用的手机充电器借给了我。但不是特别好用,每天到最后就没电了,连回酒店的路有时都找不到。居然有一次还把在大英图书馆内拍的照片搞没了。现在真成了生化人Cyborg了,没有这些辅助品好像都没法活了。

Hello 英格兰



泰晤士河畔:

决定了第一站是大英博物馆后,下一个问题是怎么去。由于是第一次到伦敦,到处都想看看;加上泰晤士河大名鼎鼎,遂决定沿河走过去。虽然会花费一点时间,但收获也会是大大地。

酒店离河岸不远,途中经过了“塔山纪念地”(Tower Hill Memorial):



看了看说明,才知道这是纪念一战中丧生大海的英国水手的,大英帝国能成为海上霸主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啊。喜欢铭牌上的用词,“他们没有墓碑,但是拥有大海”:



到河岸后第一个看到的是伦敦塔,已订好了明天的票:



还有就是塔桥(Tower Bridge):



再来一张晚上照的:



要说伦敦的规划设计搞得还是不错的,新旧建筑放在一起没有什么违和感:



有小孩的读者一定会唱《伦敦铁桥垮下来》: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My fair lady…

但想象中的伦敦桥肯定不是这样的,这个好像太“新”了:



这个到也不难解释,老的塌了吗:





再往前走,看到河滩上有一些人在捡东西,特别是还有几位“中世纪”穿着的女士很抢眼:



坐家的好奇心重啊,冒着两脚泥的危险上前询问,却原来这一带是老伦敦的港口,随着潮起潮落的总有些破碎的瓷器玻璃啦、锈迹斑斑的铁钉铁链啦伍的被冲上岸。这些都是志愿者,捡到后都上交给考古协会。大概也没啥值钱的吧,不然可能都顺家里去了。(后来查网时看到英国有条法律,私自窝藏文物不上交是要坐牢滴)。

谁知道伦敦的盾徽居然会是:



原来已走到老伦敦城的西边界了:



大英博物馆:

终于到大英博物馆了:



来了吗,该看的肯定都要看看:罗萨塔石碑、埃及木乃伊、波特兰花瓶、林道人干尸、复活节岛石像、大卫花瓶…,可惜中国馆不开门,想看看英国鬼子从我们那抢、偷、买的宝物只能下次了。几个小时的时间肯定不够,下次起码一整天。虽然租了语音导游,应该说做的还是不错的,但强烈推荐参加真人讲解,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可惜在中间坐家还是忍不住打了个盹,实在架不住8小时的时差。展品吗,反正也照不好,索性不照了。拍一张中庭吧:



伦敦塔:

到过伦敦塔的人很多,写过游记的也不少。就捡几件有意思的事说说吧。

坐家观看了城堡攻防战的表演,大致是将历史上3次伦敦塔受到攻击的事件戏剧化地表演在一起,两次是什么公爵伯爵的带兵来打,还有一次是伦敦的百姓不堪贵族的压迫起来造反。表演公爵伯爵都是在说他们才是正统的、或攻城的目的是清君侧。平民则极具鼓动性地问大家是不是想降低税率,且毫无疑问地获得了听众的一直叫好。串讲人——扮演保卫城堡的士兵的演员告诉大家伦敦塔总共只被攻破过一次,要大家猜猜是那一次。大家一致偏向平民起义(下图中间那位)。



答对了!就是平民起义那一次。查了查历史,那是1381年的事,起因是英王理查二世为打仗而加征人头税。起义民众6万人将理查二世和一众大臣围困在塔内。最后攻破了城堡,杀死了坎特伯雷大主教和财政大臣。但起义者忠君呀,没动当时只有14岁的理查二世,最后还是被镇压了。

当然了,伦敦塔内最贵重的东西当然是王冠上的珠宝了。几乎各个王冠都是珠光绚烂,代表了大英王朝的富贵。只有先前几个国王比较惨,王冠上的宝石都被继任者抠掉装在自己的王冠上了。看来他们这点倒是不在乎,不想我们的皇帝们那样都带到地下去。可英国人对伦敦塔内的乌鸦就重视得多了。有个谣言是这么说的,假如哪天伦敦塔的乌鸦都飞走了,这座城(暗示英王朝)就是要垮了。



可听说还真有段时间发生过这种情况,还就是在伊丽莎白二世的任期内。可老太太都在位60多年了也没事呀。知道下图中间的牌牌是啥吗?告诉你吧,就是当朝英国女王的徽号,E是Elizabeth,R 是 Regina ,拉丁文女王的意思,中间自己猜。



伦敦塔中最重要的建筑当然是白塔了,好几任英王都在里面住过:



白塔内据说是国王寝室中一个只有3 英尺宽,紧挨着一面向右转角的墙的小房间总是有人驻足,挤过去看到了这个:



导游说这就是是国王的御用厕所,当初的意思是下面几百英尺就是护城河,这就避免了所谓的“来自后方的泼溅”问题。可惜护城河也没有污水处理系统啊,在长时间接收城堡废弃物后,护城河中散发的气味使城堡生活变得不再令人心旷神怡了。所以国王都会在夏天最热的几个月内找借口到别处避暑(臭)。

伦敦塔最后一次被作为王宫是1566年至1625年,当时的英王是詹姆士一世。中国那是应该是明嘉靖年间吧。对比一下当时两大王朝的龙椅:





(我知道我知道,介个到底是清朝的还是明朝的还有争议,我们姑且信任维基和百度的它是明嘉靖年间造的说法吧)

我们的大明王朝啊…

还听到件有趣的事,从前在英王室中有一项特殊的职业,叫做“厕所侍从官”(Groom  of the stool),本职工作就是给国王擦屁股。其实也不是啦,这些人都是贵族的小孩,颇有些国王私人秘书的味道。并且到了一定年纪(好象是14岁?)就不干了,国王还要在大庭广众表扬一番,称其工作认真负责云云。女王也不例外啊,据说还有一些后来声望相当显赫的公侯伯子男爵们,可我欧洲历史早忘光了,一个也没印象。

朴茨茅斯港:

会议组织到朴茨茅斯港一游。区区两个小时也是走马观花,还是一样,说几件记住的趣闻吧。到了朴茨茅斯,当然不能错过纳尔逊爵士的旗舰胜利号(HMS Victory,下面是网上抓来的照片,当时用手机,没照好):



说起胜利号那是大名鼎鼎无人不知。当时纳尔逊就是在这条船上在特拉法加打败了法国人和西班牙人的联合舰队,一战打就了英国百年的海上霸业。英国海军能打善战,当然和英国船坚炮利有关。另外,放弃保守的队列炮击,发展出近距离混战战术并能屡战屡胜,也是奠定英国海上霸权的根基。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是英海军的饮食可是不赖,根据计算,1733年时水手每日热量高达4500卡路里!特别是纳尔逊统帅地中海舰队时对后勤更加重视,据记载,“从1804年2月中旬到4月底,舰队物资采购官理查德•福特(Richard Ford)奔波在地中海沿岸,共为地中海舰队的42艘大小舰船安排了以下食品交易:1627头牛、219头羊、70416加仑葡萄酒、30326加仑白兰地、99箱柠檬、21300个橘子、超过30000磅洋葱、913个卷心菜以及其他许多小宗商品”。这是船上的餐桌:





就说喝的吧,当时每人每天的定额是1加仑啤酒,也可以用1品脱葡萄酒或半品脱的烈酒(如朗姆酒代替)。当然了,那时他们是很少喝水的。

在特拉法加战役结尾,纳尔逊不幸被流弹击中丧命。按照当时的规定战死在海战中的都应该海葬。但全舰官兵一致决定将其遗体带回英国安葬,用的办法就是泡在烈酒中。待将纳尔逊埋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后,舰队的军官们每人还痛饮了一杯纪念。这家伙也算是善于鼓动士气的一代战神了,他在特拉法加决战前在胜利号上的旗号着实了得:

英 格 兰 期 盼 每 个 汉 子 恪 尽 其 责!

(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
 

(维基百科)

本来还想写写国家美术馆和大本钟、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后两个都是在外面观花),都是在离开前匆匆一游。没什么情绪了。只想在提一次的是参观美术馆最好能跟一次导游解说的活动,虽然只能看几幅画,当真是能学到很多。

国家美术馆就在特拉法加广场:



介个特拉法加广场广场吗,当然是为了纪念特拉法加大捷的。纳尔逊的雕像就在照片中纪念柱(纳尔逊纪念柱)的顶上,夜以继日地俯瞰着大伦敦和英格兰的芸芸众生。纪念柱的四面有四幅青铜浮雕,是由俘获的法国枪械融化雕刻的。分别描绘的圣文森特角战役,尼罗河战役,哥本哈根战役和纳尔逊在特拉法加之死。四角还有四个青铜狮子:





不知是不是只有我这样看,这狮子在威武间还有着一丝的无奈和惋惜。联想到了在美术馆中看到的一幅威廉姆·特纳的画作:





画中的英国风帆战舰被现代的拖轮牵引到船坞解体拆毁,据说特纳为了显示战舰的尊严特别给他加上了已经拆掉的桅杆。背景中一轮夕阳在缓缓下坠。



Farewell, 大英帝国!



2016年10月24日

北加州旧金山国际机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就一天啊?太紧凑了,真是走马观花。这里一星期都不够
闪闪星空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很精彩!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