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合众国历史光影: 新英格兰海岸见闻(二)

(2016-08-25 07:57:26) 下一个

近400年前深秋的一个清晨,英国小伙子威廉.布莱福德(Willam Bradford),与他一半是亲密家人般的清教分离派会友一半是不亲密的随船乘客,一起在鳕魚角最北端走下了在大西洋上惊心动魄航行了60多天的破旧木帆船。这位后来成为北美欧州移民第一个成功殖民公社的领?并纪录了这段少为人知历史的他,当时看到的是今天海角上这样即将冉冉升起的朝阳吗?

当年这艘“五月花”号木船上走下的102名乘客,只有一半人活过了第一年冬天。可是,他们的后裔占到当今美国人口的12%,有超过3500万的美国人可以将族谱追溯到这批乘客,其中包括亚当斯父子,布什父子,富兰克林·罗斯福,格兰特等九位美国总统,还有著名诗人朗费罗,韦氏辞典的编纂者韦伯斯特,演艺明星玛丽莲·梦露,设计师蒂凡尼等人。

“五月花号”不仅在美国建国史上举足轻重,它由此而发生发展的合众国文明在世界上也竖起一面高高的旗帜,正如170多年前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断言,“新英格兰的文明,像高地燃起的大火...用它的光辉照亮了遥远的天边”。

来到鳕魚角,最急不可耐的,就是去亲身探访体验“五月花号”的登陆点。从远处观望最北端名闻天下的普罗文斯顿港湾Provincetown 。

高耸着的就是当年于此登陆的“五月花号”乘客朝圣者Pilgrim 纪念碑,1907年开始建造三年后建成,是此地声名显赫的地标。

纪念碑前的说明

底层纪念馆中复制的木帆船“五月花号”

1620年11月11日凌晨,当新大陆新家园历历在望,船上的人们无不思忖:我们将如何管理未来的新世界?领袖的权威,军队的威力,宗教的神示,还是国王的恩赐?...在登陆前,由当时清教分离派领袖在船舱内主持起草了“五月花号公约”,41个成年男人在上面签了字。下图是画家费里斯(Jean Leon Gerome Ferris)绘制的名画“五月花公约的签订”。端坐在桌旁注视人们签字的是当时清教分离派思想领袖威廉·布鲁斯特(William Brewster)。

“……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政治体。为了更好地落实、维护和发展前述目标,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将不时被制定、颁布或设置,只要其最符合、最利于殖民地的普遍福祉,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这份寥寥数语的草签文件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份真正的社会契约,也是将契约作为政府权力惟一合法来源的实例。它本来只是一群人基于对无常命运的恐惧而定下的权宜之计, 这颗种子却在日后长成参天大树,荫蔽数世,滋养亿人。它的签约方式及內容代表着人民可以由自己的意志决定自治管理的方式、不再由人民以上的强权來決定管理。這在王权与神权统治的時代,显露了第一缕人民民主治国的光芒。

没有朋友欢迎,没有旅社可以住宿...,16个全副武装的男人,第一次下船在北美这块荒凉的沙地上落脚。

靠岸后妇女们第一次洗衣。星期一从此成为新英格兰传统洗衣日; 男人们第一次出行发现了新鲜水源, 此地现在就叫朝圣者泉Pilgrim Spring.

第一次发现并偷走了印第安人埋藏的玉米,此地现在叫玉米山 Corn Hill;第一次与原住民印第安人遭遇战,这里现在叫首遇 First Encounter.

在鳕鱼角自驾游走过上述所有留有最初登陆者史迹的地区。这些人如图所示很快离开半岛转移到更适合耕种的地区成立了北美第一个殖民公社,并将自己的公社与英国的出发地同样命名普利茅斯。那里现在也设立了博物馆。

此地纪念碑墙上地上嵌满了这样的石碑。据说当年建造时散布全国各地的“五月花号”乘客后裔捐送石碑,一路免除邮运费用运送到此。

60层116级台阶逐步攀上纪念碑

纪念碑上俯瞰普罗文斯顿港湾

墓地里可曾葬有几世纪前从英国渡海而来的先人英魂?

纪念碑面对大西洋,朝圣者们的母国就在几千海里外的大洋彼岸。

从港口回望纪念碑

“五月花号公约”在北美新大陆的辽阔土地包括新英格兰,德克萨斯,加利福利亚,爱荷华等这些向西扩张的前沿州里,得到了先民自然严格的遵守,为全美国的政体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纪念馆买到的几本书特别是这本2006年出版的畅销书中,了解了当年欧洲赴美大移民前后的历史细节,特别是先民们与土著印第安人50多年的交往过程。

最为震撼的史实是,在17世纪中叶14个月的“菲利浦国王战争”中印第安人死去十之七八,比16世纪的大瘟疫中死去的更多;而在这场血淋淋战争中总共死人百分比远远超出独立战争及后来内战的总和!就在1676年,“五月花号”登陆56年后,正是当时乘客的后裔签署了通行证,让一艘名为“海花”Seaflower 的木船运出满船战后已沦为奴隶的印第安原著民,卖往加勒比海牙买加及非洲,其中包括当时帮助朝圣者落脚教会他们种玉米的印第安首领的儿媳和孙子--一些人为寻求自由来到美洲却迫使另一些人变成奴隶--历史再一次讲述了“农夫与蛇”的故事!我们每年的感恩节除了吃火鸡玉米真该增加些别的内容......

港湾今日建筑风貌

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普利茅斯成功公社的接应下,越来越多的欧洲移民来到了美洲,扩展形成的新土地就是与母国英格兰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新英格兰”。其中最为宜居宜运的波士顿成为重要中心。

睿智的国家城市不会忘记自己的历史。波士顿有一条著名的长达2英里半的"自由之路” Freedom Trial, 讲述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故事,每年吸引数百万游人从此一一走过--只要沿着图中所示红砖砌成的路线及路标。

它的起点是1634年建成的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 下图上1795年建成的州议会楼State House 正面对公园。下图左是1809年建成的公园街教堂Park Street Church, “美利坚圣歌”首次从这里唱出;下图中是国王礼拜堂 king's Chapel, 第一个英国国教堂;下图右富兰克林雕象背后是1635年由清教徒建成的第一个拉丁公校。

国王墓地 King's Bury Ground, 埋葬着美洲殖民地的首位政府官员,及图上右所示“五月花号”乘客;葛兰纳瑞墓地Granary Burying Ground 埋葬着许多著名爱国志士,及右下所示富兰克林父母。

这一阶段的景点介绍革命前自由独立思想的凝聚。

1765至1775年间,英国日渐沉重的政治经济压力迫使波士顿殖民地革命的火花开始燎原。左图是老南街教堂,1773年冬塞缪尔亚当斯 Samuel Adams在此成立波士顿茶党。右图上是老州会议室Old State House, 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 在此宣布独立诞生; 右图中是老角落书店Old Corner Bookstore--当时的革命文学中心标志; 右图下是在这幢建筑阳台下1770年波士顿英军屠杀现场的标志。

范纳尔大楼 Faneuil Hall ,当年许多重要会议在此举行,以塞缪尔亚当斯为首的革命者在此大声疾呼独立自由。下图是大楼对面著名的昆西市场。这一阶段的景点讲述了独立战争前的情形。

图上是位于波士顿老区北端保罗里维尔的家 Paul Revere House 。1775年4月18日,这个爱国银匠在老北教堂(图下左)计划悬挂出警示灯笼并不惜冒险骑马去莱新顿Lexington 及康科德Concord 殖民军队集结处报告英军袭击的军情,在打响独立战争第一枪中立下不朽功勋。图下右Copp's Hill Burying Ground 埋葬牺牲于1775年6月17日英军炮火中的爱国志士。

下图上左右是建于1843年221英尺之高的邦克山纪念碑 Bunker Hill Monnument, 纪念在独立战争中第一次主要战役中牺牲将士。1783年合众国终于征战胜利赢得了独立!战后为了维护政治自由经济独立,从1800年至今,查尔斯顿海军码头(图下)建立修整扩展不断, 世界上最老资格的宪法号帆船战斗护卫舰也在此展示。一条漫长血腥但发人深思令人振奋的开国之路!

今日波士顿掠影

鳕鱼角海因尼斯美国已故总统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 的博物馆,由1635年建成的老市政厅改建。内有JFK从1934至1963年的各式展品的多谋体展览。

博物馆附近设有约二公里长JFK遗迹步道共十处景点。第一处景点是总统父母于1928年购买的海因尼斯海岸边的一处夏日别墅,下图上为全家照。图下为景点二,1960年时的海因尼斯主街,到处是支持JFK竞选总统的居民游行及住满报道记者的旅馆。

景点三:芳名玫瑰活到92岁的JFK母亲非常喜爱玫瑰花,因此主街及附近珍珠街头到处可见门面前玫瑰。

景点四:南街上的这座教堂,是肯尼迪一家常去的教堂。

景点五:JFK在海因尼斯军工厂前发表了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讲话。

景点六:肯尼迪总统1961年签署了建立鳕魚角国家海岸线的法律文件。

景点七:肯尼迪总统1961年建立了美国和平团 Peace Corps, 50多年来20多万美国志愿者先后服务于139个发展中国家与地区。

景点八:附近的鳕魚角海事博物馆通过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争取到的资金建成。图下照片是博物馆前19世纪旧船模型。

景点九:肯尼迪家族爱好帆船运动的传统。

景点十:美国第35届总统JFK, 年仅43岁被刺杀身亡。

海因尼斯港湾边的肯尼迪纪念公园

旅居在此时我常常坐在此处国旗下面向大西洋的海港边读书沉思。

在新英格兰特别是鳕魚角波士顿行走,历史的故事不停在耳边回响;历史的斑影不时闪进镜头;历史的光芒不断照烁思想。在驴行中抚今追昔,真正是益处多多。

谢谢观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溪边燕语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二位到访鼓励!
雨女 回复 悄悄话 真票亮!我们今年春天刚去过。
coppertown 回复 悄悄话 a long recall of the history! Thank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