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chufa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谁来说说《将来的事》

(2017-08-28 07:53:58) 下一个

谁来说说《将来的事》 L'avenir

 

五十上下的娜塔莉(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饰)是哲学老师,她有一个也是哲学老师的丈夫汉斯(安德烈·马孔 André Marcon 饰)和一对成长的儿女。明显的,这是一个完美幸福知书达理的知识分子的家庭。

直到有一天(这是我用以代替“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句话)汉斯告诉她自己有了外遇并决定离开她。又加上年迈的母亲日日夜夜的纠缠着她,她的出版社停止出版她写的教科书。总而言之,她美好幸福的人生遇到了挫折。

年轻时候她以激进为自豪,加入过共产党,去过苏联。至今还自认为思想开放。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女性,这些打击对她不应该有任何重大影响。她继续自己的生活。和学生们讨论哲学,把母亲送入养老院,收留了母亲的大黑猫,最后为母亲送葬。

 

又一年过去了,她成了外婆。抱着孩子无比幸福。同时女儿体会到,自己父母的家已经不存在了,现在有的只是自己的新家。

 

她去了一次远在阿尔俾斯山区以前宠爱的学生法比昂(安德烈·马尔孔 André Marcon饰)的家。把那只大黑猫给了他们。

圣诞节到了,一家团聚在一起(没有前夫),她唱着催眠曲抱着小外孙慢慢入睡。

 

这不正是一部法国版的“我的后半生”吗?

 

和罗子君不同,娜塔莉是一个已经小有成就被尊敬的老师,也不必为自己今后的衣食担忧。用不着像子君一样到处打拼。

 

肯定最初一段时间会很痛苦。回家后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几乎一辈子费心伺候的园子和自己再也无缘了,好几本自己喜爱的哲学书也被老公拿走了。出去看电影还会受到骚扰,在路上看到老公和小三结伴而行。渐渐的,这些不痛快的事都被抛在脑后了,到最后,老公来讨一本忘掉的书时,她匆匆的找出书给他,把家里的钥匙收回,把他赶了出去。她甚至把大黑猫送了出去,她感到彻底的自由,对前夫和过去的生活已经没有丝毫留恋了。她开始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不过她最伤心的是法比昂对她说的一句。用今天的说法, 娜塔莉属于白左,为社会平等自由的斗争而不遗余力。但法比昂认为她做这些只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表现以安抚自己的良心,底线是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方式,大白话就是“口头革命派”。这句话刺痛了她,而在晚上抱着大黑猫哭了一场。她也认识到了自己和下一代的差异。

 

言行一致的法比昂后来离开巴黎到山区工作。

 

丈夫背叛,儿女长大离开了,赋予她以自由之身走回她自己熟悉的道路,在哲学课上,她对学生说了有希望就能有快乐,这将成为她的生活宗旨,只抱希望不求所得。 一年来,她以往的一切一眨眼都没有了,失去带来的痛苦还少吗?至少她不应该像她的母亲,无法忘却失去的爱情而终生痛苦。

 

和罗子君一样,娜塔莉也找到了自己的一条路,只是她的道路有点无奈,被动,但也平淡,从容。相比起来,似乎更真实。

 

她生活在一个哲学之家,丈夫汉斯(德国腔的名字)和她各有所好。汉斯偏于德国的严厉刻板的哲学家康德,叔本华等,而她却偏于法国的强调自由的卢骚,笛卡尔,结果出轨的却是丈夫。可见哲学和生活还是不完全一致的。提起哲学,我总爱想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老红军说哲学就是忽悠,用二十种不同的方法证明黑就是白,白就是黑。今天的世界,统治者那里还会想到哲学这个东西,连胡弄人都做不到。娜塔莉却利用自己的哲学而找到出路。

 

本片得柏林影片奖提名和导演奖。

 

女编导米娅·汉森-洛夫 Mia Hansen-Løvebian以本片得柏林影片导演奖,和以《我孩子的父亲》 “Le père de mes enfants (2009)”得坎城一种关注单元评审团特别奖。

 

于佩尔阿姨以《她》 “Elle (2016)”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提名,以《爱之谷》 “The Valley of Love (2015)”得戛纳女主提名,以《维奥莱特·诺齐埃尔》 “Violette Nozière (1978)”得戛纳主竞赛单元最佳女演员。我记得她的《希望人生》 “La vie promise (2002)”,她带着一个私生女和一个小偷亡命天涯,沉闷压抑,最后前途也是难卜。虽然已经十多年了,面对没认出她的小儿子,她满面的关怀和慈爱,但也悲哀因为马上就要分开。

 

安德烈·马尔孔以《玛格丽特》 “Marguerite (2015)”得凯撒奖提名。

 

罗曼·科兰卡是法国演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介绍,还没看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