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大陸偶然回頭

三十歲離大陆,經北美到澳洲,不再往回走,但往事回首,前程尚漫,淡定以往,Take It Easy。
正文

1974年到北京順義縣插隊經曆(6) : 村民

(2014-11-18 14:57:50) 下一个
欢迎加入“中共灭亡讨论组”

这南辛庄户村民几百人中,田,陈为大姓即多数人姓此二姓,甚至我怀疑那两个生产小队似乎也是按主要姓氏分的:一小队多田氏(我们房东大婶家就姓田),二小队多陈氏, 且大队长姓田(万聪),大队党支部书记姓陈(志洪),有点权力平衡的意思。另有一些所谓“地主”“富农”类姓葛,其它马,任,张等多是散姓,较少。村民们对我们知青,一般不太接近,算是敬而远之。村中在我们之前已有几个六几届(即196X年初中毕业的)北京学生在“插队”当知青,不知为什么都是女的(至今我也未弄明白),其中一位(据说有点精神问题)还嫁给了一个村中姓田的高个小伙子外号大蘑菇(长得倒挺帅且有两弟弟曰二蘑菇三蘑菇),所以大队长田万聪动辄便称那嫁了大蘑菇的女知青为“我侄媳妇”。这“侄媳妇”平常也混在多数农民中下地干活,不知根底的也看不大出她是知青,当然城里来的女子一般皮肤较白,本村生长的由于下地干活多,晒得多所以皮肤容易暗, 虽然她们常戴块薄头巾遮挡太阳但估计效果不佳。六几届的“老”女知青们曾有过穿裙子下地干活的记录(农村妇女都穿裤子),被村民们传为美谈。

村中的上岁数农民有位姓田的,干活时曾告诉我,“解放前”(即1949年前)他们冬天农闲时一般是没事情干的,多在家歇着,言下是当时冬天那些胡乱组织的什么挖水渠沟道什么积肥之类以前农民自己生产时是不搞的。他说得很婉转,与一般在中共高压社会下言辞谨慎的成年人一致。他还聊到当年日本兵(中日战争期间)在这里,不很凶残(至少没发生用坦克在大街上压碾男女学生身体),还给过他们(计算起来他那时应是青年)白面馒头吃:北京远郊农村在我们在时仍然一家每年只有春节过年时才吃白面,平日里只吃玉米面粗粮,米饭是没有的因当地无水稻,这样推算老田头对日军发馒头的记忆应该不谬。老田头还谈到所谓驳壳枪只能射击十来米远等等,他应是有过更多的生活回忆,但总的感觉他与我们交谈时有谨慎的意思。他还有个孙女叫田秀丽常在一起干活时碰到。

村民的另一位名田万库,体格健壮,粗背大头,职业车把式,即专门驾驶马车的,一天到晚戴着破草帽赶辆两只马拉的木制大板车将各类肥,土,粮等等东拉西运,那个初中来的鄢贵生后来便给这万库“跟车”,就是跟在万库的马车上帮着装卸运输货物。04年我们回村庄拜访时,进村第一碰见的就是这田万库,那时他已经老了,双手揣在袖桶里在村头闲溜。

另一中年田姓村民对我们谈到1959~62年“三年灾害”期间,城里城外都饿肚子缺食品,他们有人就冒险把猪肉(应是自己养的猪杀了)绑在衣裤内腰间躲避政府设置的关口卡子上武装民兵的盘查到北京城里去偷偷卖。

村民中有些是原城市居民被从城市里驱赶回来的,估计是“历史”问题或“出身”问题且在本村有亲戚 --- 这种野蛮的驱赶我在文革早期家住东郊朝阳区中纺部宿舍时就见到过,那时叫“遣送回乡”,其中一家姓陈,儿子叫陈刚,与我们年龄相仿,他母亲大家闺秀的样子,家里收拾得十分干净利落,但从未见过陈刚的父亲,包括我到他家里去做客的时候,当然我们也不好意思询问。另一家姓马,主人老马短小精干,家中院子里种满瓜果蔬菜类,我还记得天气炎热时到老马家他给我们摘架上的新鲜黄瓜大家分吃,解渴清凉。据说老马是“右派”,细节不祥。

村民中的葛姓人们,因为是地主富农出身,为人低调谨慎,他们的青年男子都是埋头干活,话很少。其中一位叫葛思成的中年人,说是原来在顺义县城里教小学,文革中被驱赶回村来,具体细节不明,但我曾和他一起晚上浇地(给麦地浇水)干过几次,他声音略带沙哑,言语礼貌,知识周全,应该是个知识分子。04年我们去访问时他已经退休又回村住了:我们知青走后他在文革后又回城去工作,其他文革中被驱赶来的人们包括老马陈刚家似乎文革之后也都走了。

其实回想起来大部分所谓“地富右派”之类子女其实多长得方头正脸,倒是“贫下中农”类常见獐头鼠脑者。

还有位姓张的外号张侉子的中年男人,似乎干活不利落或不爱劳动,被称为“坏分子”,估计就是二癞子般的喜欢游手好闲者。这类“坏分子”及“地富反坏右”等被“专政“对象常被治保主任马庆祥用大队部的广播喇叭招唤到大队部作训斥或宣读什么上级精神之类,总之是马庆祥耍威风欺负的目标。

田凤英是与我们知青接触较多的村里女孩,她与我同岁(55年生),下面两个妹妹,上面一个哥哥已经成家有孩子, 父亲在北京城里东单一带的理发店理发,母亲在家参加劳动。田凤英在村里”团支部“算是个委员,大概年龄相仿吧,她说话办事都向着我们。

那时农村的男青年对自身的出路,一是参军,一是当干部,再就是读书离开:村里有位叫张镇祥的,就是在外面当教员,他家是二小队的,我碰到几次,很客气。还有我们一小队队长任志刚的弟弟,年龄比我们稍长,有次在田里干活就对我说他的理想是当队长,还问我  "你看我能当队长吗"  ?


扫描至微信(QR Code)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pc123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马上续残梦' 的评论 : 哦多谢,您抬举了。
马上续残梦 回复 悄悄话 知青的故事也读过不少,你在顺义的经历仍然生动有趣。
湖说 回复 悄悄话 要不是德国造,有30-40米就不易了,可未必有杀伤力了。
湖说 回复 悄悄话 驳壳枪(德国造,大镜面)有效射程是50+米。您要是玩过火药枪,那玩意儿还能打4-50米。只是驳壳枪不好打,50米以外很难打中。像小说/电影里甩枪打电话线,完全是胡说。
pc123 回复 悄悄话 哦?你打过?我是不太懂,记得老田头说的是“几十步”远我换算下约十来米?该是不准?
activcard 回复 悄悄话 “驳壳枪只能射击十来米远”,驳壳枪的枪管比手枪长多了,射程必然比手枪远,手枪的有效射程最低也有三,四十米远,显然他在瞎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