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領袖密集訪華 泰國各派争取中國支持
觀察人士認爲,泰國政局未來依然存在許多不确定性,中國與泰國各方勢力保持友好關系,同時也嘗試調和泰國各對立勢力。
在經過了近一年的動蕩後,泰國政壇在去年8月巴育正式就任首相後漸趨穩定,但各派政治領袖去年最後三個月密集訪華,似在争取中國的支持。觀察人士認爲,泰國政局未來依然存在許多不确定性,中國與泰國各方勢力保持友好關系,同時也嘗試調和泰國各對立勢力。
自從上任以來,巴育和中國總理李克強已多次碰面,包括去年10月在意大利米蘭舉行的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11月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12月在曼谷舉行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五次領導人會議,以及巴育的中國北京之行。
在李克強12月訪問曼谷時,兩國總理共同見證了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和中泰農産品貿易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署,這使得中泰的“大米換高鐵”計劃重新啓動。“大米換高鐵”是泰國前首相英叻與李克強在2013年10月商定的合作計劃,在去年5月泰國軍事政變後被認爲胎死腹中。
根據備忘錄,中泰将合建800多公裏的鐵路,比先前商定的300公裏還多了500多公裏。此外,泰國将采用中國裝備和中國标準,将現有的單線鐵路升級爲複線鐵路,爲日後采用中國高鐵奠定基礎。
中國社科院東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許利平受訪時說,泰國政局還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包括王室未來的變化,軍政府何時舉行選舉還政于民,新憲法的内容等,所以目前對泰國進行大規模投資是不合适的。盡管如此,中泰兩國還是簽訂了106億美元(約141億新元)的大規模鐵路合作,顯示這項合作符合中泰兩國的根本利益。
他也說,兩國政府現階段隻是體現了合作的政治意願,因爲要落實鐵路項目還須進行很多工作,真正動工至少是2016年以後的事。
美國将泰國推向中國?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學者利德森受訪時說,鐵路線須穿越農村和農耕地,須征用土地,而農民是他信的忠實支持者,所以鐵路項目的落實很可能遭到農民和紅衫軍的反對與抵抗。
利德森也說,泰國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合作關系,是因爲美國對泰國軍方的制裁。
泰國民族報集團副總編輯鍾嘉濱在民族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美國對泰國局勢作出“缺乏理解和傷感情”的反應,特别是那些常駐泰國的美國外交官的反應,讓泰國認爲這個盟友冷漠和不夠敏感。而自1975年泰中建立邦交以來,無論發生什麽區域危機或泰國政局動亂,中國對泰國的支持使得它幾乎可稱爲泰國的盟友。
據新華社報道,泰國政變後,美國凍結了3億5千萬美元的對泰軍事援助。美國國務卿克裏對泰國政變表示失望,并批評政變沒有正當性,将對雙方關系、尤其是軍事關系構成負面影響。
中國與泰國的長期友好關系,使得泰國三名分屬兩派勢力的前首相雖然在野和流亡海外,仍積極維持與中國的關系。
日本新聞網引述消息人士報道,英叻和達信應中國有關部門的邀請,于去年10月24日從日本飛抵北京訪問,并會見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但中國官媒沒有李源潮會見兩人的報道。
他信的政敵阿比昔則在11月中率領泰國民主黨代表團訪華。據新華網報道,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在北京會見了阿比昔一行。
利德森說:“中國很聰明,知道如果泰國舉行大選,(他信的)爲泰黨可能會東山再起。不過話說回來,英拉和他信都是前首相,他們訪華,中國政府給予禮遇,是很正常的。”
許利平不認爲中國在扶持親中國的泰國政府。他認爲,泰國此前的兩任領導人,都奉行對華友好的政策,而且泰國在大國平衡、處理對外關系的手腕非常娴熟,所以中國沒有必要刻意扶持哪一派。“如果刻意扶持哪一派,對中國來說,政治風險是很大的。”
中國調解泰國對立勢力?
星暹日報評論員嶽漢受訪時說,泰國目前已出現軍方籠絡達信勢力的迹象,軍方要利用達信的力量,保住軍方在來屆大選的政治權利,而中國欲借機撮合雙方,希望促成泰國政壇各方和解,打造一個可預期的泰國政治環境。
嶽漢說,訪華期間,他信在中國官員陪同下在各地高調亮相,按照中國外交慣例是相當不可思議的。在目前泰國由軍方執政的情況下,中國絕不可能因爲“念舊情”而貿然得罪泰國軍人政府或民主黨。
有泰國媒體說,他信和英拉訪華期間相當高調:中國駐泰國前大使管木幾乎全程陪同;英拉身邊的保镖被中國網友認出是曾保護中國國家主席夫人彭麗媛的中南海女保镖;他信和英拉遊覽北京故宮時,坐在一張龍椅上留影,被中泰媒體廣泛報道。
據泰國媒體報道,在他信和英拉訪華期間,與他信前妻私交甚好的泰國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巴逸低調訪問北京。有報道指巴逸代表軍人政府與他信在北京談判,但巴育駁斥稱,巴逸赴北京是“與中方磋商泰國大米橡膠的對華出口事宜”。
嶽漢認爲,中國嘗試扮演“和事佬”,提供場地擺設宴席,希望緩和泰國政局的對立氣氛。
他說,中國外交政策向來很謹慎,忌諱卷入他國内政,但随着海外利益快速擴張,中國希望現有國際格局基本平穩。因此,對于泰國,中國想要的是“最好都别鬧,如果已經鬧翻了,就趕快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