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吴英恺医生】

(2015-03-18 20:49:17) 下一个
吴英恺一生创建过三家医院:
解放军胸科医院,阜外医院和安贞医院。


1956年,吴英恺主持创办了全军,也是全国第一所胸科医院,半年之后,医院的改组和建设就基本成型了。
1958年8月,胸科医院转入由协和医学院改组成的中国医学科学院,
和一所正在筹备中的医院合并成阜外医院,吴英恺担任院长。

在阜外医院工作期间,吴英恺组织了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省一市的食管癌科研大协作。当时随他一起去到各地普查治疗的阜外医院病理科研究员吴遐讲到了当时的情况。
吴老曾经在59年、64年和79年三次到河南林县食管癌高发区调查发病患病情况,结果发现当地的居民们喜好热食,而且食物粗硬,缺乏维生素。在这些调查的基础上,吴英恺提出了预防食管癌的方案。在基层,他还带领医务人员积极开展普查和手术,使得许多早期患者得到生命延续的机会。当地群众常常说起:“要不是那位穿中山装的吴院长,我们不知道还要受多少罪啊。”

安贞医院是吴英恺一生中创办的最后一所医院,他倾注其中的心血也最多。
现在的安贞在心胸外科、心血管流行病学以及人群防治研究都有着优秀的业绩。
吴英恺对亲手创建的安贞医院有着这样的评价:“体制先进,环境优美、设备精良、人强马壮、成果初现、还要发展”。然而在建院之初,吴英恺得到的仅仅是一张“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批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要在这样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医院,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文革后期,吴英恺已逾耳顺之年,再上手术台已经力不从心,但是强烈的事业心和对医学科学发展的敏感,促使他开创了我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事业,并称它为自己的“第二专业”。

吴英恺十分赞赏《黄帝内经》中的“上医治未病”的哲学思想。


1995年,吴英恺写下一首歌作为遗嘱:
“行年八十五,提前立遗嘱,死后做尸检,火化不留骨,不开追悼会,不搞告别式,
如得不治病,我宁安乐死。我死心平静,亲友莫悲伤,人生总有死,活时当自强。”


2001年9月30日,吴英恺“后事先办”,立下遗嘱:
“我已91岁,生命即将到尽头,后事必须从简。倘如发现不治之症,不必积极治疗,尽量减少痛苦,让我自然归去。死后作病理解剖,与病历对照,有教学作用的标本由病理科保存。请安贞医院联系火化,不保留骨灰,不化妆,不举行告别仪式,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

在吴英恺去世后的第六天,按照他的遗愿,安贞医院没有为他们的老院长举行追悼会,只是打算在一个小范围内与他告别。然而,那天不约而同来为吴英恺送行的却有上千人。8名年轻的心外科医师抬着老院长的灵柩,从他生前最想看的心外大楼前将他送上灵车。
人们在雨中伫立着,怀着崇敬的心情,目送着这位把一生都奉献给祖国医学发展和人民大众健康的世纪名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