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茶香烟尚绿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正文

偷袭珍珠港——从航空展到电影《虎!虎!虎!》

(2014-11-17 19:13:42) 下一个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无意为这段二战史上的经典事件再去描述一番,或是挖掘一些被遗忘的细节。这里是一段在圣路易市的航空表演,用独特的方式来纪念这段历史。

 圣路易市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地理位置十分类似中国的武汉,就是城市排名也很相似。是密西西比河中游最大的港口(当然也是美国内陆最大的港口)。典型美国中部大农村,地广人稀,民风淳朴,一点小事就引得人们拖家带口的凑热闹。而在河对岸的Scott Air Base则是美国中部著名的空军基地,每年7月4日独立日和9月中旬都会开放基地,让游客家属参观,并欣赏全天的飞行表演。一年一度的Scott airshow就成了这里的一项传统节日。这里的飞行表演无非是让老百姓们来聚一聚,让飞行员们显示一把技术,让俺们对美帝铁军充满信心,让退休的老飞行员再玩一把特技,然后大家皆大欢喜,堵着车回家。

历年的飞行表演多包括:F-4, F-14, F-15, F16, C-21, C-9 ,C-17, C-130, A-10, F-101, MIG-17, Blackhawk , KC-135, T-33, Blue Angels, Red Bull等等,今年的重头戏是:Tora Tora Tora(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这段历史很多人都是从电影:Tora Tora Tora(中文翻成虎!虎!虎!)中了解到的。注意:俺们这里指的是1968年美日合拍的影片,这是俺认为拍摄的太平洋战争最好的影片,而不是2001年的《珍珠港》Pearl Harbor。


2001年拍摄的珍珠港是一部运用了大量的电脑特技的烂片,给之前的《虎!虎!虎!》拎鞋都不配,靠着电脑技术,那后面的几十分钟特效比较炫,其他的一无是处,不知所云,女猪脚又很难看,尤其令人不平的是,居然还要两位大帅哥来追她,这这这也太。。。



Tora Tora Tora了解珍珠港事件前因后果、战略战术,本片是最佳选择。这部由美国和日本联合制作的影片,细致地呈现了双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军事和情报的发展。影片在观点上不偏不倚,极其客观;在细节上不厌其烦,忠实史实。它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类似的影片还有《最长的一天》等。 这是战后二十多年,敌对的双方可以平心静气的坐在一起回顾这段历史了。

 日本方面原来准备是黑泽明导演,后来改做深作欣二,这也是一位名导演,我们知道的《莆田进行曲》和《大逃杀》(里面还有北野武啊)就是他的代表作。美国方面导演:理查德?弗莱彻(他是谁啊,上google查先) 本片从日美双方出发,真实客观再现了珍珠港事件的历史真相,以近似个案检讨的方式交代日军偷袭珍珠港之所以会成功的来龙去脉,故不像其它大型战争片那么富有戏剧性和冲击性,但严谨的制作可让观众了解历史,日机轰炸珍珠港的场面亦拍得逼真可观。本片是一部可与纪实片媲美的经典战争电影。曾获奥斯卡最佳特别效果奖。有趣的是2001年的《珍珠港》也获得了最佳视觉特效奖。

电影是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拍摄,在当时的制作成本是两千五百万美元(在当时可是天价投入了)。俺的家庭影院刚配好,买的第一部蓝光影片就是《虎!虎!虎!》,将手头已有的DVD版进行逐帧的画质对比。 



该片的唯一不足就是对人物的个性刻画稍微欠缺一点,这也难怪,如此大场面的历史描述,每个个体都会显得渺小。不过看完以后,俺记忆深刻的是在
150寸的大荧幕上,蓝光高清显示是南云忠一那一脸的坑,让人震撼啊。



影片中使用的日本战机都是由美式教练机改装的,因为当时无法找到能够飞行的日本战机(让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炸得叫个干净,早知道要拍电影,这么也得留个百八十架)。其中零式战机由AT-6型教练机改装,九九式舰载轰炸机由BT-13型教练机改装,而九七式舰载攻击机则由AT-6的机头和机翼与BT- 13的机尾拼装而成。每架飞机的改装费都耗资3万美元(當時的豪華車也就3-4千美元,三万美元可以买大豪斯了),影片拍摄结束之后,这些飞机以每架1500美元的价格拍卖,其中的大多数现在仍在飞行。 片中复制的部分日本战机后来参加了1976年的《中途岛之战》、1980年的《最长的一天》和2001年的《珍珠港》的拍摄。

片中有飞机起降的日本“加贺”号航母其实是由美国“约克城”号航母(CVS-10)乔装改扮而成,而在片尾驶入珍珠港的“企业”号其实是“好人理查德”号(CVA-31)。 在影片开头,山本五十六在战舰上接见军官,画面中的战舰是全尺寸模型,甚至还搭载了一架水上飞机模型,模型在日本海滩建造,同时制作的还有“赤城”号航母和“长门”号战列舰的复制品。 



片中的一架
B-17经过彻底修复后成为美国密西根州伊斯兰提美国空军博物馆的展品。 片中复制的部分日本战机后来被Confederate Air Force的成员购买,Confederate Air Force是一个擅长于再现空战和收藏飞机的组织,在该组织每年举行的飞行表演中这些日本战机的复制品都会出现在偷袭珍珠港的场景中,这项表演从1972年一直延续至今。 

先说零式战斗机,零式战斗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日本陆海军的主力战斗机,从中国战场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整个太平洋战区都可以见到它的踪影,堪称日本在二战时最知名的战斗机。在战争初期,零式以转弯半径小,速度快,航程远等特点压倒美军战斗机。但到战争中期,美军缴获零式后,其弱点被研究出来,零式战斗机的优势逐渐失去。到了战争末期,零式战斗机成为“神风特攻队”的自杀攻击的主要机种。

创造者是日本三菱重工著名设计师崛越二郎,宫崎骏的收山之作《起风了》就是讲述他的故事。零式战斗机在
1940年(昭和15年)正式由日本海军采用时,该年正好是日本皇纪2600年,后两个数字刚好是“00”,因此被称为零式战斗机,简称零战。零战是日本产量最大的战斗机。由三菱重工与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两家业者共同生产,总计生产10449架,只可惜到战后连一台都没有留下。

 


再来看九九式舰载轰炸机,这是日本在战时的主力攻击机,为俯冲轰炸机。参与了早期的侵华战争、袭击珍珠港、珊瑚海海战、圣克鲁斯海战、中途岛海战等等。到后来日本海军的精英飞行员都折损殆尽后,九九式攻击机开始沦为神风敢死队的主力机型了,九九式还是二战中击沉盟军舰艇最多的攻击机。战时一共生产了1486架。

 在2001年拍摄的《珍珠港》一片中,有个经典的镜头,九九式攻击机将一枚炸弹从高空中瞄准战舰,视觉镜头跟随炸弹落下,直接命中。镜头效果非常震撼,成为许多影视柜台的展示片段。当然,这些都是依靠电脑特效完成的。 



九七式舰载攻击机,是水平鱼雷轰炸机。电影开始,日军在模拟攻击珍珠港时,训练九七式超低空飞行,因为当时珍珠港内的水深只有
45英尺,相当于15米,正常的投放,鱼雷必然会插入海床的淤泥中。当初美军认为珍珠港不会被攻击,也是基于这样的分析。在第一波对珍珠港的袭击中,九七式出动了89架,并击沉了亚利桑那号战舰。在第二波的攻击中,出动了54架,击沉了内华达号。这在影片中都有展示。九七式一共生产了1149架。




今天,我们看到现场表演的就是这些个飞机。



拜天气不好至赐,这批片子带有一些阴沉沉的杀气。这是全景合照。







零战近景。





第一波起飞,一共是五架,前面四架是零战,后面一架是九九轰,可以看出九九式的起落架是无法收起的。



迎着阴云



后面有三架,两架是九七式,刮着鱼雷和炸弹,一架是零战。



投弹,轰炸。



连续进攻。



虽然只有八架飞机,但是满天纵横,却能感受当时的氛围。



这张虚了,气氛不错。











低空突防,投掷鱼雷。



这张俺比较满意,阴云显示出一种末日之感



来张轻松点的,老兵们又穿起当年的战袍。

第一次发这样多图的贴,大家多包涵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