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瓶颈 (ZT)

(2015-10-03 17:12:37) 下一个

恶人按: 这是一篇转自大千ID:  cutloss 的关于瓶颈的文章, 个人觉得非常的好, 完全是TA的心路......在股市里, 四季分明, 那就是: 打底, 拉升, 出顶, 回调。 最难熬的其实就是打底了, 突破前的长时间的盘整可能拖垮你, 有时候不能坚持了, 也就放弃了。 TA也一样, 突破之前, 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彷徨, 甚至会对自己产生怀疑, 这就是瓶颈。正所谓: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是的: 人的一生很多时候会处在痛苦之中, 但是当你笑对痛苦, 跨过痛苦之后, 剩下的就是升华了......

 

 

 

※※一般来说,交易者在成长过程中会都经历“瓶颈”,主要表现为——

  1、思路停滞;
  2、无论怎样优化交易系统,系统表现都难以改善,甚至倒退;
  3、账户净值曲线徘徊不前,或出现回调。

  我们先说最后一种情形——账户净值曲线徘徊不前,或出现回调。之所以先说这种情形,是因为本质上这是一种“伪瓶颈”——是交易系统处于回调期,而非交易者处于瓶颈期。

  任何交易系统都有特定的回调期,例如——

  -趋势交易系统,在震荡市中处于回调期;
  -震荡交易系统,在趋势市中处于回调期;
  -长线交易系统,在弱趋势市中处于回调期;
  -短线交易系统,在强趋势市中处于回调期;
  -大仓位交易系统,在小振幅市场中处于回调期;
  -小仓位交易系统,在大振幅市场中处于回调期。

  无论怎样优化,在和交易系统核心理念处于逻辑对立的市场状态中,交易系统无可避免的会进入回调期。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这是系统化风险,并非人力可以左右。

  因此,将交易系统优化至自己当前阶段的最优后,继续强行优化,边际效用会越来越明显;稍有不慎,还会进入“负增长”。这个时候,交易者的最优选择,是尽人事,听天命,一致性的执行交易系统,静候系统回调期度过。

  当然,“尽人事,听天命”的前提,是审慎的系统化交易者。对于非系统化交易者,没有一致性的标准,“回调期”的概念自然也无从谈起。

  ◆狭义层面的瓶颈

  在学习交易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觉得和交易相关的知识,自己已经学习的差不多了。无论看什么书(或者同他人交流),要么是“错误”的,要么就是老生常谈。但头脑中仍然是一片混乱和迷惑。被自己判断为正期望的东西,没有完全的信心;被自己判断为负期望的东西,仍存些许侥幸。

  在交易系统的优化上,感觉仍然有较大的改善空间。虽然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但收效甚微。

  出现上述的情形,通常是题主所说的瓶颈之一。其实,我自己觉得用“平台期”来描述,更加贴近事情的本质——

  -新的交易知识和既有交易知识之间需要整合;
  -交易知识和交易实践之间需要整合。

  整合,就像用水和(huó)面。和面的过程,既没有产生水,也没有产生面,最终结果是制作食物需要的面团。同样,交易知识是水,交易实践是面,经过整合,收获的是交易体验——自己的交易系统赖以构建的基础。

  说通俗点,就是把外来的知识,消化为自己的东西,需要实践和时间。

  交易领域有一些经典的书籍,常读常新。最明显的例子,是《股票做手回忆录》——

  在交易尚未寻得门径时,阅读此书,味同嚼腊;
  有了一定程度的交易实践后再读,才会了解到此书的价值;
  随着交易实践的不断积累和更新,每隔一段时间读一遍此书,都会有新的收获;
  即使成为了能够稳定获利的交易者,此书仍然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对交易者有指导意义。

  《股票做手回忆录》的“阅读史”,是一个很经典的交易知识和交易体验进行整合的例子。

  交易知识和交易实践的积累,交互式的螺旋上升。每一个交点,都会形成一个平台(平台期)。当交易体验突破这个平台,意味着交易“水平”,又提升了一个层次。继而进入一个新的成长周期。

  当交易者处于知识和实践整合瓶颈时,不要着急,也不需要彷徨。此时最大的可能是,交易知识的积累和交易实践的积累,有一个走得太快了——

  -交易知识走的太快,理解上缺乏交易实践的支撑;
  -交易实践走的太快,操作上缺乏交易知识的指导。

  如果是交易知识走的太快,不妨暂停学习和交流,专注于交易实践一段时间;如果是交易实践走的太快,不妨暂停交易或系统测试,重温一下自己曾经读过的经典。

  汉末名将张飞有诗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张桓侯文集》卷六十《蝶恋花·与月英书》)磨刀的时间,正是木柴增长曲线上的平台期;之后,会重新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广义层面的瓶颈

  为什么有人做价值投资,有人做价格投机?
  为什么有人青睐基本面分析,有人青睐技术分析?
  为什么有人模仿格雷厄姆、巴菲特、艾略特、江恩,利物莫,实际上不过是交易市场中的炮灰?

  本质上,这是狭义交易系统,受制于广义交易系统的表现之一。

  先定义一下上述两个概念——

  狭义交易系统,通常所说的提供交易点位和资金管理的系统。
  广义交易系统,是交易者同交易相关的背景。

  *扩展阅读:交易者的三个系统飘文花注:交易者的三个系统

  格雷厄姆在《The memoirs of the dean of wall street》中,举了一个自己早年的例子——

  格在学生时代,初看Made in japan的羞羞片时会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会去拍羞羞片?
  后,操千曲,观千剑,在街上遇到漂亮的女孩会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不去拍羞羞片?

  这就是生活经历,对认知的影响。虽然没有提及,必然也会影响到对女孩的操作层面。

  交易者的生活背景,会影响到交易者对交易的认知,进而影响到狭义交易系统的构建。

  例如,劝说一个初入股市的大学生,暂时放弃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理论,对方会说,这是价值投资之父啊,这是世界首富啊!向一个中国老股民推荐价值投资,对方会鄙夷的说,在中国管个P用!这就是生活背景,对交易认知的影响。

  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更新,对生活的认知,会改变对交易的认知,进而改变狭义交易系统。例如当年的大学生股民,成为老股民以后,可能也会觉得价值投资管个P用。

  因此,很多关于交易的瓶颈,实际上——

  是交易者的广义交易系统和狭义交易系统之间需要整合。

  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同一套交易系统,在不同的交易者手中,表现大相径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交易者的广义交易背景不同。无论交易者怎样在狭义层面优化交易系统,受制于自己的广义交易背景,都难以有所突破。

  而且,相对于狭义交易系统层面的知识和实践整合,广义交易系统和狭义交易系统之间的整合,需要更多不同层面的实践,以及更长的时间。

  处于广义层面的瓶颈,不能期望在短期内有所突破,毕竟人生层面的积累和作为生活一个局部的交易实践积累,不在一个档次上。我们在前文中曾提到过“将交易系统优化至自己当前阶段的最优”,做现阶段最好的自己。

  那些在交易领域这样的微观世界中的真理,和宏观生活中的真理是和谐一致的。这种信仰让我能够把交易生涯坚持下来,虽然早期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机械交易系统》理查德·L·威斯曼)

  刻意的在交易中,发现同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发掘交易的影子,会加快广义层面和狭义层面的整合。豆瓣交易领域的一些豆友,时常会谈论这方面的体悟。这种看起来“然并卵”的东西,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在交易领域的成败和业绩。

  ◆结论

  交易的瓶径,更像是交易学习成长之路上的里程碑,提示我们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横盘区”,需要“消化行情”,期待继续“上涨”。

  美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Taylor Swift的《Gu piao mai mai》,优美的旋律,在学习交易的生涯中,一直激励着我——

  瓶颈不是你想破,想破就能破~
  需要知识需要实践还需要整合~
  狠下心来踏实学,不心怀意外~
  用心浇灌的交易,赚钱才明白~
  duang duang duang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夏草2015 回复 悄悄话 这篇比较难懂, 看的不太明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