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走进网络----懒人上网流水账

(2004-10-28 19:02:00) 下一个

我知道计算机很早,接触计算机也不算晚,上网也算元老派的人,但因懒于学习---希望不是因为笨,上网的水平不高,技能长进不大,至今仍是网上小学生的水平。从发展趋势看,估计今生也就如此了。
我在70年代末就知道计算机了,因为同屋住着几个信息系的,每天回来,她们就在屋里摆弄一些黑色的,长长的打孔纸带,说是从学校计算机房打印出来的作业。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小孔,我曾问过她们,那些宝贝是什麽,回答是,小孔代表着计算机语言的01排序。再后来,同一些计算机系的研究生为邻,她们常谈的话题是,计算机如何如何,软盘硬盘,机房的整洁,无尘,上机时要换脱鞋进去---后来发现不全如此。每天看见她们抱着打印出来的厚厚的一摞程序,出门进宿舍,弄得我很崇拜那些计算机和会用计算机的人。不过,我是学文的,一直与计算机失之交臂,真正有机会摸计算机,是90年代初在国外。
单位有个进修项目,使我有机会在国外学习一年。 那时, 国内大学里,计算机还属专业设备时,只有少数系和专业人员才有资格使用。但国外,计算机已成为学校各系必备的教学设备,每个人都有资格用。
去了之后,先到学校计算机中心开了账户,拿到密码和使用证,就可以随时上机了。学校的机房24小时开放,人也不多,空空的屋子里,一大排计算机,只有几个人用。计算机主要是校内和校际联网,学生们多使用电子邮箱。记得用的程序是DOS,很烦琐,要不断地输入指令,才能接受邮件和查阅信息,不像现在,用微软的视窗,只要会点鼠标,就万事大吉了。不过,丈夫到是更喜欢用DOS而痛恨视窗,我则相反,可能是懒吧,这是后话。
说来惭愧,那时我没有多少朋友,也没有多少电子邮件可收,对计算机兴趣不大,回想起来,总共只去过几次机房,上机也不过是查收学校的通知而已。不过,学习还是离不开计算机的。学校安排的一些课程,主要用计算机来完成,如建立模型,计算数据等。记得教师给开了一些简单的计算机课,就安排上机了,用的软件好象有lotus 123。 我的计算机水平菜得很,常是同事都做完了课题,我还在那里走不下去,不是死机,就是程序错了,结果不对,每次都急得一头汗 ,从此种下了计算机恐惧症。
回国后不久,单位买了一台计算机。那时我还是心有余悸,能不碰就不碰,但因工作需要,单位要求每人都要学,会用。我只好硬着头皮学会了打字。不过,之后也觉得用计算机方便了不少,写的东西可以存在硬盘上了。
90年代中期,国内兴起网络热,几个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办了一个网站,举办讲座,我去听过几回。那时候上网用得还不是微软的视窗,而是奈特斯盖普netscape ,还第一次看见了掌上电脑长得什麽样子。回来后,曾鼓动头头联网,但因费用太高,没有成功。 从这种意义上看,单位里用的计算机还不能说是真正上网,因为没有联网,计算机的功能和打字机差不多。我真正开始上网,是90年代中后期,从国外上的网。
那是正巧有机会到国外大学呆一年。去了之后,先在学校计算机中心开了账号,到系里拿了计算机房的钥匙卡,让系里的计算机主管给设了密码,就可以自由使用计算机了。记得上网的软件已变成微软的视窗了,学校的电子邮箱用的是伊多拉软件。后来,在其他人的指点下,我在hotmail 开了个人邮箱。两边邮箱我都用:学校的事情用伊多拉邮箱,系里有事,常用此信箱通知,网上的事,用hotmail邮箱。说来可笑,记得在hotmail里注册时,不相信那是免费的,将注册须知翻来覆去地读了许多遍,因为学校的计算机是要付费的,不过不是我个人掏钱,我心疼那点生活费, 不愿为另开邮箱出血。
这次,我才是真正地走进了网络。最初,出于生活和研究的需要,在网络上逛荡。开始,找房,联系人,都是通过上网发消息。曾收到一个中国高访的信,他在另一个大学里,想认识一些中国人,我给他回了信。后来,我们还真成了朋友,在国外的日子里,相互帮助,回国后,还时不时地联系一下。搞研究需要资料,我都从网上找,不仅是本系本校的,还有其他国家的研究成果,眼界扩大了不少。
后来,发展到公私兼备,找资料的同时发现许多网站,我就到处乱逛。除和专业有关的网站外,还有其他一些非专业,非学术网站,我是来者不拒,全盘照受。那段时间,我读的东西很杂,基本是泛读而不是精读,涉及的领域, 从时事新闻,文艺娱乐,甚至旁门左道,读了许多过去没有读多的东西,还真长了不少见识,开阔了眼界。
再后来,转变到不务正业,搞自留地为主,做研究为辅。在网上到处溜达,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网站,提供免费主页空间,试着用他们的程序,作了一个非常简陋的个人网页,这也是我一生中做的唯一的一个主页(那个主页,多年不用已经死掉了),每天不时地换换主页的背景颜色, 图片,字体,看着一串小动物在频幕上跳舞,倒也自娱自乐,不亦乐乎。 有了成绩,总爱招摇 ,我不知天高地厚地,时不时地地将调试的结果传给丈夫显配,殊不知, 我俩的计算机水平差了远不止一个等级。他倒是一幅笨人可教的心态,很有耐心, 鸡同鸭讲地听我吹牛。己所欲,也加于人。自己技术挺臭,还兴致勃勃地将新发现告诉那个高访。他正做试验忙得找不到北,又不想放弃免费午餐,让我帮他做了个主页,传的满天下都是,主页水平当然也是同一档次的臭。不过,我这点水平同他的网上水平相比,已属专家级了。
系里的机房只有6台电脑,用的人多。每天,我都早早到校,抢占一台计算机。后来发现,除系里的计算机外,几个图书馆也有机房,计算机很多,不过,每台机器的使用时间有限。由此,我转移阵地,开辟新战场,每天在几个图书馆之间打游击,一个图书馆的计算机时间用完了后,再换一个图书馆。那段时间,我真是非常辛苦,常常是一早出门,7:30就到校了,中午带饭----为省钱也为吃不惯西餐,直耗到晚上9-10点钟,图书馆关门才离开。那里公共汽车8点多就收车了,没了公车,只好步行一个多小时回家。可以说,那一年里,只要到学校,我基本都是在网上挂着,在图书馆里泡着。如果一天不上机,就会觉得心里有事,一天无味,有什麽事没有办。
不过,也正是那段时间的疯狂上网,使我对网络世界有了一个基本地了解,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现在回想起来,我还真感谢那段经历,因为网络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坐在小小的计算机面前,超越了时空地域的限制,面对着频幕,看到的是整个世界。
遗憾的事,受物质条件限制,那段时间的兴趣没有持续多久,回国后就消失了。单位的计算机已经联网了,但网速太慢,上不了几个网站,自己又没钱买计算机,上网的嗜好就此歇菜。幸运的是,随着经济发展和计算机普及,上网已由享受的奢侈品变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平民百姓上网也容易了许多。 加之,摊上一个懂计算机的丈夫,上网就更易如反掌了。家里有人懂计算机的好处是,上网方便了许多,机器坏了,杀病毒,要升级了,装新软件,都不用我操心,有人自愿提供无偿服务。不好的是,我变得更懒了,其实是不好意思说自己更笨了。
现在,计算机远不像十几年前那样简陋,附加功能更多了,如聊天,视频,刻盘,编程序,放音乐,放电影,配图片,修照片,做主页,发传真等。 不幸的是,我是懒人上网,够用就行,不愿学习。虽说网龄十几岁,属上网老前辈,但除了使用邮件,发文,转贴,回帖之外,其他的都不会,也不想学,仅有的那点做网页的技能早就忘了。
说是会上网,其实也就只会开机,关机,重新启动。如果死机了,染病毒了,只有叫嚷的本事。丈夫曾不止一次地表示,想传授他的各种看家技艺,估计内心是为了卸包袱,也可能是看我还是懒人笨人可教。但我不买他的帐,早看穿他的居心不良,所有提案被我一口回绝。心想,有个现成的义工,不用白不用。何况,义工不像机器,任劳任怨,不能保证运行状态永远良好,如果赶上他罢工的那一天,我还不后悔一辈子,没有早扎干他的最后一丝潜力。
现在,如果赶上我勤快,每天的程序是,开机,上网,关机,睡觉;如果赶上我懒,丈夫就将开机,关机的工作代劳了,我每天的程序就变成了上网,睡觉。从目前的情况看,估计我这个懒人还有资格继续懒下去,不过,我还是要上网的----也就是继续保持咱懒人上网的优良状态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