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我吃过的一些北京小吃

(2004-10-28 18:40:45) 下一个

看来我真是没出息了,想写点北京的事,蹦出来的第一个题目竟是吃。不过,民以食为天, 吃还是大于其他的事,写写也无妨。
其实,我不太有资格谈论北京小吃,因为,我不是老北京人,而且对有些北京小吃还不喜欢,如麻豆腐等。不过,大多数的小吃,直到今天,我还是馋得流口水。
北京小吃,实际上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是平民百姓站在路边,坐在小饭馆里品尝的食品。以老北京汉回食品为主,各地方小吃为辅,杂合一起,大融合大发展而来,其中,尤以满蒙食品的影响较大,如,人们常称道的奶油炸糕,奶酪,萨其马,烤肉等。
-----豆汁。人常说,能不能喝豆汁是辨别北京人的标志之一。原来只是听说过,后来有一天,忽然想尝尝,还找了个有名的小吃店,天坛附近的锦芳小吃店,也是目前北京少数还卖豆汁的小吃店之一。第一次喝,感觉不好,像是馊了的刷锅水。还不死心,又试了几次,反而越来越喜欢了。记得最后一次喝豆汁是在新东安市场里,豆汁,焦圈,芝麻烧饼,辣芥菜丝,感觉很惬意。看来,我也有资格自称为北京人了,那些美食,现在回想起来,还直流口水。
----灌肠。这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食品,多在一些小吃店和大排档里才有卖得。 我一直喜欢吃灌肠,有时在饭馆,有时就在大街上的大排档上,将自行车往边上一靠,要一盘炸灌肠,那炸焦了的灌肠,沾上蒜盐水, 又焦又香,非常解馋。记得还有几次,买了生灌肠,回家自己做的,好像味道有点不对头,没有外面卖的好吃。再以后,总在外面吃了。
----炒肝。记得第一次吃炒肝,是因为老在媒体上看见它的名字,猎奇去偿的。在鼓楼大街上,一个有名的炒肝店,不过,吃后有些失望。因为,看名字认为,炒肝应该是肝才对,结果端上来一碗很绸的东西,里面有许多的肠,只有很少的肝。后来看文章才知道,炒肝原来是肝,为降低成本,演变为以肠为主,肝为辅的小吃。那次,也可能是我没放足蒜, 感觉有点异味。吃完后,觉得名不副实,以后再没有吃过。
----卤煮火烧。这个小吃,我是看得多,常看得流口水,最后也没下决心吃过。经常看见路边的饭馆,有一个大锅,里面一边煮着各种猪下水,一边是火烧,很远就能闻着香味。但那时,总觉得那些肠肚什麽的,他们弄得不干净,最多是保饱眼福, 没有下决心饱口福。现在有些后悔了,以后有机会,一定吃,要不然就太晚了,等年纪更大了就要忌口了,想吃也吃不动了。
------同样遭遇的,还有褡裢火烧。我回家总要路过朝阳门内一家专营褡裢火烧得饭馆,听说,现在饭馆给拆了。后来,也在其他地方看见过,看着挺馋人,油光光的两个小馅饼,并排躺在一起。因为听人讲,馅是牛肉的,从未动过吃的念头,不过,现在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 奶油炸糕。这是我的最爱,可能是因为小,也可能因为是女孩。记得第一次,还是在老的东安市场吃的。那时,老东安市场里有许多的小店铺,卖各种吃的和用的,据说,有的店都是几代真传,店主有可能就是+++的几代孙。卖奶油炸糕的那家,是在一进门口, 很小的店堂,不过很有名,屋子里满满的桌椅,顾客走路都很困难。一盘4个黄黄的炸糕,洒着白糖,散发着奶油的香气,配上红小豆粥,记得我吃了2盘。
-----桂花酸梅汤。卖酸梅汤的店很多,有名的是信远斋,总部在朝阳门外。不过,我是在和平里的稻香春食品店买的,那时还没有冰箱,每到夏天,将酸梅汤放在凉水里拔着,在外面玩得一头大汗,回家从凉水盆里拿出一杯桂花酸梅汤, 酸酸甜甜的一饮而下,又去暑,又解馋。
----- 糖火烧。 它的来历不太清楚,不过,它一直是我的主要购买对象。半发面的小烧饼,里面是红糖和芝麻酱,分几层烙熟的,外焦里嫩,香甜可口。那时,我常去和平里菜场边上的和平饭馆买糖火烧,当作全家的早餐。后来有段时间,对外面的食品卫生不放心,也曾自己做过几回, 味道只能是接近。再后来,还是以外买为主了。
----驴打滚。其实是年糕卷着豆沙馅,外面滚上黄豆面的一种食品,因为最后成品,要像驴一样滚一下黄豆面,才有此名。第一次吃,是下乡学农,在顺义牛栏山。房东的儿子是队长,还是农大毕业的。正是新粮下来时,房东用当年的黄豆,豆沙,合着江米面,做成了驴打滚,这是我第一次吃,真得很香。 那时还小,不知道粘食吃多了会肚子胀,当时吃了个肚园,后来好长时间胃不舒服。才从实践中得知,吃粘的东西, 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老佛爷吃过的一些小吃,如豌豆黄,栗子面窝头等,我也有机会吃过,不过已经上了档次,身价不菲,在饭店里吃的。可能是做得过于精细吧,反倒失去了食品原来的风味,吃起来,倒没有街边小饭馆里的那些小吃,更有味道,更馋人,更引人回味。
还吃过许多小吃,有机会再写了,等那天馋了,再谈谈我吃过的一些北京大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