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

一沙isar收藏自己拍的照片,也给大家看着玩.
正文

红河谷的回忆

(2014-10-12 21:39:27) 下一个

玩儿去先生写的那篇<红河谷的故事>您可能已经看过了,没看过也不要紧,网上很容易搜出来。强烈建议您先看了他那篇,他替俺说了好多,俺正想偷点懒。几年以前,俺就是坐在红河谷里(当然是家里,不是河边。河边是钓鱼加享受自然的好地方,谁还看书啊) 看他的‘红河谷的故事’的,所以俺有资格在此证明:玩儿去先生所言基本属实。和他一样,在离开了以后,俺也想写点那个地方的故事,让您通过另一双眼睛来观赏那片冷土。您可能奇怪:咋都是离开了才写呢?因为据说距离产生美,而人人又都爱美,换言之,如果还在当地就写,估计您更不爱看。在那段生活结束之后再写,也算是总结归档了。题目不好意思照搬他的,以免疑似盗版或山寨版,就改叫回忆了,本质完全一样。如果您在欣赏了他的玉版红河谷后,对那个地方还剩下一点兴趣,不妨低垂贵目,也看看俺这个砖版的。
       Red River near King's Park

还是从‘红河谷’那首歌说起吧,因为这首歌在国内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温尼伯(Winnipeg)这个小城市,虽然歌中的故事背景正是此地。歌词所说的事情,可能发生于当地人民在路易•瑞尔(Louis Riel)领导下为争取权利进行武装斗争的年代。路易•瑞尔的革命失败了,他以叛国罪被处死,一百多年前的事了。百年之后,在他的人民(印第安人和法国人的混血后裔)的不懈努力下,路易•瑞尔已被平反,追认为英雄、曼省之父。前几年曼省在二月设立了‘路易•瑞尔节’的法定假日,实际是为了二月里也能有个长周末,这一天在别的省叫‘家庭节’。这个节日,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全体加拿大人都能享受到的,俺当时作为红河谷的居民有幸经历了几回。现在客居西雅图,节假日少了,这个二月的长周末也就成了曼省的一大优点而念念不忘,曼省在有的方面还是先进的。
       冬天的温尼伯

谈到一个地方的时候,地理自然是首要的,红河谷(包括温尼伯)这一带地处北美大陆的核心(这北美大陆又不是个规则的几何形状,以核心自居的地方也就多了),多么重要的位置啊。当地政府的招商广告自然要强调这一核心地位,从核心去哪儿都方便啊,真所谓自古商家必争之地,当今您投资创业的首选。然而,去哪儿都方便就等同于去哪儿都不方便:都一样远。这正如万金油,啥病都治,啥也治不好,或者现在常见的多功能产品,啥都能干,但也都不是强项。北美的人爱扎堆在东西两边,这核心地带一向地广人稀,缺少了人气,还能指望财气吗。作为曼省省会的温尼伯也是该省最大的城市,全省120万人的一多半都幸运地住在这个省会里,这个比例似乎不太正常?只要看看曼省第二大‘城市’布兰登(Brandon) 的人口:5万(您没看错,就是5万),还能不明真相?
 
既然处于如此核心的地位,温尼伯的交通优势非常明显,按老话就是N省通衢:横贯加拿大的1号公路和CN、CP铁路自然也就横贯曼省,横贯温尼伯,更有众多的空中航线通达北美各地。在航空已经成为主流出行方式的时代,一个国际机场肯定少不了,温尼伯的国际航班基本以去隔壁美国为主,似乎也有去古巴啥的旅游热点地区的。像俺们华人要去中国,则只能到更大的地方中转。温尼伯机场到发的飞机都是737以下级别,小巧灵活型的。不过核心到底是核心,一些使用大飞机跑大地方的重量级航线 (如北京---芝加哥,美联航用777) 免不了要经过此地,每天都能看见那些大块头从天的一头慢慢爬上来,拖着又长又粗的白线向天的另一头缓缓落下去。有一次,一架777有点事临时降落温尼伯,竟然上了当地新闻:它成了温尼伯机场有史以来接待的最大飞机。
       温尼伯的冬天也有美丽的时候

沿加拿大东西交通的大动脉----1号公路,也是东向能出省的唯一公路,往东可通达多伦多、渥太华(首都)、蒙特利尔那片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不过它们都在2000公里以外,最近的城市(入门级)是雷湾(Thunder Bay,10万人),当然不远,仅700公里。看地图上的1号公路进入安省就标为17号,觉得奇怪,到了现场一看,这17号路只能2车对开,也就是中国县道的级别。这才明白它是因为不好意思才改的名,曼省境内的1号公路,虽然没有发达地区全封闭的气派,好歹也是双向4车道。17号路地处加拿大地盾(Canadian Shield),丘陵起伏,湖泊蜿蜒,森林茂密,那风光比单调的大草原可强多了,就是少点人烟。一家韩国人介绍他们从多伦多自驾过来的成功经验:带个汽油桶,当然要装满油。后来俺对门的邻居要搬到渥太华去,也如法炮制,还把那仅供开往修车铺的小备胎换成正常尺寸的,第三天平安抵达,这是夏天的事。再后来另一家冬天搬往多伦多,惧于17号路上的荒山野岭外加暴风雪,干脆取道美国,从5大湖的南边绕过去,路程自然远些,好在美国的汽油便宜,还顺便游览芝加哥啥的。
        1号公路的大名到此为止,前方是荒凉的安省,这里是曼省与安省的边界.

从温尼伯往西走就更方便了:一条大路直奔温哥华,路上还能免费欣赏落基山的壮美景色,只是也要跑2千多公里。特别是贯穿大草原的这1千多公里:地平,路直,车少,跑起来那叫一个痛快。就开车来说,当时身在福中不知福,后来到了地无3里平的西雅图,才知道平原的好。西雅图人说这边开车很容易,俺一听就乐了:在高速上凑在前车屁股后面当蜗牛也能叫容易!沿1号路西行不到7百公里,就有1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隔壁沙省省会里贾纳(Regina),情况和温尼伯差不多:大草原上的一对难兄难弟。
 
从温尼伯往南看,最有吸引力了:沿75号路,仅仅100公里,车程1小时,就到美国。那可是美国啊,用俺一同学当年的话说:那是全世界人民都向往的地方。多少人把大把的银子给蛇头,甘冒坐牢和生命的危险也要去的地方,自然是高楼林立,红尘万丈,遍地美元。没去过的地方总是让人神往,何况还是美国,俺早就想去了,只是碍于签证。俺不想花钱还费劲地办那个签证,更不愿看那些把全世界人民都当偷渡犯或恐怖分子的嘴脸,所以只好等拿到了加拿大护照才去。先找个近点的地方练手,离温尼伯最近的城市叫大岔子口(Grand Forks),才250公里远,红河谷里的加拿大人常去买便宜货的地方,就它了。75号路与红河平行,标准和1号路一样高,看来温尼伯人跑美国比跑多伦多、渥太华还勤呐。到了边界,一看关口挤满了车,这显然是加拿大的高物价给逼出来的啊,苦等近1小时,方才过了关,车又不便熄火,可这1个小时白耗的汽油谁管?美国这边的红河谷,也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都是种庄稼的好地方。大岔口人口5万,是北达州第3大城市,在这片北美核心地带,也是数得着的知名城市之一,俺们在那转悠了半天,想找个当地的名胜或好歹能算景点的场所,拍张能向国内的亲朋汇报俺们美国一日游盛况的照片,竟未成功。如果愿意再往南跑点,在离温尼伯7百公里处,便是大都市明尼阿波利(Minneapolis),温尼伯也常有人去那儿,游玩兼购物。俺还没去过,听说那儿很繁华,就是小时候在合肥听别人说上海如何如何的感觉。
        北美核心地带名城之一: 大岔子口(Grand Forks), North Dakota.桥下的也是红河.

红河向北过了温尼伯不远,就流入在世界上排的上号的温尼伯湖,湖的两岸有些省公园,都是夏天孩子们玩水的好去处。温尼伯湖往北,还有无数的小湖,再往北就是北极熊和因纽特人(即爱斯基摩人,但这是印第安人的叫法)的家乡了,去那里玩的人,一般都是先富起来的,俺只在网上游览过那边。
       冬天的红河, King's Park, Winnipeg.

红河谷里最有名的土特产就1个字:冷。就冷而言,温尼伯在世界同等规模的城市中排名第一,即使按相同纬度来比,也足以傲视全球。多伦多人也爱自夸零下40度,那只是风冷指数,即风吹出来的感觉,温尼伯的零下40度是不需要吹的。不过,货真价实的-40度,俺也就经历过1天,还好,那天一点风都没有,冷就安安静静摆在空气中,俺从停车位走进屋,不过几十米的距离,棉裤就冻透了,它不是羽绒的,后来查知,那天最低达-41.7度。低于-20度的情况下,羽绒服的面料在走路时会发出纸被揉搓的声音,但并不会坏。-30度以下时,雪刷子敲在轮胎上的声音跟敲在水泥上一样,倒不用担心,这橡胶轮胎-40度还照样跑。
冷的好处也很多,比如不用担心买的冻鱼冻肉冰淇淋会在路上化掉,也不必多花冤枉钱买新鲜鱼/肉,到家已经冻硬了。冷能够检查窗户的密封情况,走风漏气的地方不结冰,在冰上留下彗尾状的空白。
       窗户上的漏风点

冷的合适,窗户会长出冰花来,多种多样,都很美,最奇怪的是竟然有弯弯曲曲的冰花,冰雪结晶可都是直线条的啊!弯曲的冰花一条条从下往上蜿蜒伸展,每条的形状都一样,下窄上宽,还左纠右缠,就觉得窗户成了长满某种水草的鱼缸,只是这草是黑白的。打开窗户通风的时候,滚滚白雾倾泻进来,如同水坝泄洪,只是无声无息,再往外看,洁白的云团蓬勃上涌。一扇小小的窗口,同时往完全相反的2个方向冒白汽,把空气的对流运动显示的如此明明白白,还不要1分钱,精心设计的教学演示实验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窗户上的冰花

冷可以检验植物的耐寒能力:冷地方的人偏偏爱养热带植物,想找点身居热带的感觉,俺也养了点,一次冬天搬家,那天-30度左右,知道它们怕冷,所以最后装车,最先卸下,路程仅1公里,总共不过几分钟的事,结果铁树的叶子枯死95%,橡皮树的叶子损失100%。这样对它们的耐寒能力就有个定量的了解,可以给起个科学名词术语,就叫耐寒度吧。这种耐寒度的数据,在园艺书上是查不到的,估计人家不做这种731式的实验。
冷还可以考验汽车打火的耐寒能力(与电池无关),你没听说过吧?这可是专家透露给俺的,他说GM车冷天打火没问题。俺家的老Lumina正好也是GM车,当初买它只贪便宜,没想到还有这么个强项,只是到了最后1个冬天,才出现天冷在P挡打不着,搁在N挡还能打着的现象。路上打不着火被拖走的车,大多比俺的车高档,不过比Lumina更不值钱的车本来就比较罕见了。温哥华多伦多的人没机会体验这点,往往认为在-40度打不着火,不管啥车也算正常了。这可不是给GM做广告,俺没拿GM一分钱,当然也没法证明没拿。

冷的另1个好处是冰雪不化,只要愿意,天天都能在冰天雪地里玩。附近的小公园(King's Park)里的人造小山坡,是孩子们滑雪(当然不是skiing)的好地方。各种雪橇齐上阵,最简陋的就是1张塑料皮;好点的是硬塑料壳的,有圆形的,边滑边转圈,也有船形的,大点的能1家子挤在上面凑热闹;有泡沫塑料下贴1种摩擦力很小的塑料皮的,滑的最远,也做成圆的和船形的;也有充气的,做成各种奇形怪状;还有木头的,做成小椅子;更高档的是小车状,骑着滑,有笼头,能拐弯。次数多了,就有了经验:-5至-20度之间最合适,再高则雪会把衣服弄湿,再低又嫌冷。等河里的冰足够结实了,政府会在市中心那一带的河上清出几公里长的冰面来,供大家免费滑冰,Forks里有租冰鞋的,生意好的很,每次(都是周末)去都要排队,滑道旁边还有玩冰球、冰壶的场地。有时能看见冰钓的,等了半天也没任何动静,收工了就把过完了节的圣诞树插在钓洞里,下次来好找,也方便别人利用,最重要的是避免有人掉进去,废物利用的极高境界啊。
 
一般到了4月初,积攒了一冬的冰雪会在1周之内全化完。前天还是水(冰)位很低的静悄悄的冰河,今天就满满一江春水向北流。碰巧了能看见大片的浮冰互相挤压着往前走,发出的声音相当震撼。有一回看见满河的冰块(已经没大片的了)正在通过中,回家拿相机去,过了约2小时再到河边,只剩下三三两两的散兵游勇款款而来。遗憾的是从没见到冰河解冻最初那一刻的样子。
        冰河的尾声

冰雪融化产生的洪水只是一年中的第一次洪水,红河谷独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她一年发两次大水的机会:第二次在6月的雨季中。水再大,温尼伯市内没事,因为早已建设了防洪工程:一条泄洪渠道加上下游两道闸门。开这条泄洪渠挖走的土在当时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巴拿马运河。2009年春,俺在这伟大的防洪工程的保护下,欣赏着电视里上游美国那边大岔口、远走(Fargo)等地一片汪洋的胜景,幸灾乐祸。
        夏季洪水时期的市中心的红河

夏季的洪水是钓鱼的黄金季节,上游的闸门离俺住处仅5-6公里,平静的上游河水从抬高了的闸板上冲下来,变成滚滚激流,吼声震耳。在激流的两侧有一片平静的水面,其外围的水缓缓绕圈,内部则基本不动,那不动的水底下,尽是大个的鲤鱼,当然其他位置也有许多鱼。近岸的水则逆向往闸门奔去,还不停地拍打岸边,状如海潮。第一次看见在波涛汹涌中钓鱼,还真有些震惊。水越大,闸下的鱼越多,鱼的个头也越大。鱼众我寡,岸上的渔夫们只好排成人墙,并肩作战,身后的家属们则提供后勤保障。战斗的场面一壮观,还吸引了些热心观众来助威,士气就更高了。咱华人钓到鱼都小心保养着,希望鱼能活着到家,伪善如俺的则希望鱼到家再死,正好避免杀生的罪过,怎奈当地毫无鱼道的军法(宁可错杀1千,也不许拿走1条活的)不容俺们华人发扬这优待俘虏的光荣传统。可怜一二十斤的大鲤鱼,一片盔甲都比一块钱钢崩大,剖腹他杀,当场就义,还前扑后继的。
       洪水季节的温尼伯城南红河水闸

捉鱼的事玩儿去已经写了,俺再补充点,那种鱼叫white sucker,平常也能钓到,钓到的个头小,体色暗,黑瘦的样子,没有美感,但这模样应该是常态,书上的照片都如此。这去产卵的white sucker个个都一般大,仿佛鱼塘出身,而且都长的膘肥体壮,还特别白(这才符合它的名字吗),让人一看就喜欢,但就因为模样和平常差别太大,猛一见都怀疑还是不是white sucker。这鱼谈不上好吃,所以也就是过把捞鱼的隐,特别是孩子。俺只知道Westbourne那个村子附近的捞点,离温尼伯约150公里,都是跟别人去一趟才知道具体地点。俺家每次去只捞10条,由孩子主捞,回去也尽量送人。网上说有的人一捞就是200公斤,俺也亲眼看见有开着皮卡来拉鱼的,有边捞边加工的:把肉片下来,剩下的扔回河里。虽然这鱼没限制,随便捞,可也没啥销路,难道喂牲口?
       别人捞的鱼

到了6月初,天暖和了,蚊子也就出来了。蚊子的猖獗玩儿去描述的很生动,体验过的人肯定都终生难忘。对付蚊子,可以穿那种防水的衣服,有胶,蚊子叮不透,就是比较闷。蚊子虽然没洪水动静大,但持续时间长,而且年年有,仅凭这2点就足以使它的名气超过洪水。蚊子固然不受欢迎,却不得不敬佩它的顽强生命力:-40度也冻不死。雨水多的年头则蚊子也多,政府正对蚊子严打中,当地一位专家说了句“They were here before us, they will be here after us”,一听就经典。
 
温尼伯冬天有多冷,夏天就有多热,三十多度正常,湿度高的时候,感觉就如同四十多度。夏天自然是出去玩的好时光,周围虽没有名山大川那样显赫的景点,周末休闲的好去处还是有的。在Portage la Prairie正北的曼尼托巴湖边,有个公共沙滩Delta Beach,那地方的湖水特别浅,走出二百米去,还淹不到脖子,最适合孩子玩了,还不收费。
        Delta Beach

温尼伯往西170多公里有一小片沙漠,约5平方公里吧,据说是加拿大仅有的两小片沙漠之一。之前俺们家的人,包括知道的亲戚,从没去过沙漠,所以非常想见识一下。国内虽不缺沙漠,可都太远,没机会去。发现这么近的地方就有沙漠,当然不肯错过。那天正好是9月初的劳动节,盛夏早已过去,计划只在边缘附近转转就出来,所以觉得1瓶2升的可乐就够了。待进了沙漠,才知道它的厉害,偏偏那天碧空如洗,艳阳高照,沙漠风光还没欣赏够,可乐瓶已经见底,赶紧撤退。退到草、树、沙混居的边缘地带,竟然有个压水井在迎候俺们这种冒失鬼,政府想的太周到了。赶紧卖力压水,出来的水是铁锈色,看来好久没用了,继续使劲压,水色有所好转,但始终是浑的。这浑水搁在平时洗衣服都嫌脏,可在那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就顾不得它未经消毒,不知含有多少微生物的事实了,先灌饱了再说:人在沙漠里,是水就能喝。
       Spirit Sands

温尼伯虽然是正经的城市,许多野生动物也喜欢这块地方,俺说的不是松鼠兔子之类的小东西。Waverley路西有些树林,那儿常住着一群鹿,有二三十只。零下三十多度的冷天,天还没全亮,那些鹿就在覆盖着厚厚一层雪的田野里找吃的,感叹他们糊口的艰难,也佩服其耐寒能力。



雪地里偶尔还能见到白色的狐狸。熊有时也来城里逛逛,这熊进城一趟不容易,最近的森林也在50公里以外呢,人家可是步走来的,当然回去时肯定是享受政府的免费专车待遇了。夏天鹈鹕会来吃鱼,在水闸、瀑布下常见它们,鹈鹕们会挨在一起合伙捕鱼:同步下口,对他们这种提高效率的办法总有些怀疑,人家自己肯定清楚。钓鱼跟着鹈鹕走,肯定错不了。河狸(beaver,加拿大的国家形象之一,5分硬币的背面就是它)常在红河里出没,有时甚至会爬上岸来看你。

数量极多而且常来常往的,是大雁(Canada Goose),春秋两季,随便一个水塘周围都有成群的大雁。雪还没化完,草当然更没有长,其先头部队就到了,也不知靠啥为生,去年的枯草?当看见上百只大雁在天上排成一个庞大的阵列,以成建制的规模分波次推过来,当然就是主力了,这时候草也绿了,春意已经深入人心。到了9、10月间,天空格外热闹,他们以少则1-2只,多也就十来个的小编组,在低空乱窜,没统一的方向,累了就下来歇会儿,可能是出发前的热身,反正这时候的空中和地上到处都是大雁,还嘎嘎地叫个不停,跟开奥运会似的。赶路的时候则排成整齐的队伍,从高空一批批地过去,高峰阶段可以同时看见近十支雁队在不同的方位同时向南进发,如同开赴战场的战机群。天渐渐凉了,总有些雁迟迟不肯走,直到十月末的第一股正规寒流夹带着风雪杀到。随后,红河谷以及整个大草原,再次成为白色的世界。

说了这么多,可能大家都不太感兴趣,但是好吃的东西,估计您总会喜欢的。靠着红河,自然不愁吃鱼,况且这河里的鱼大小全算也有50多种。好吃与否,当然是比较主观的事,所以有些鱼人家说如何如何好吃,俺吃了却理解不了。在吃过的那些红河鱼里,真正能算好吃的就一种:金眼(Goldeye,眼白上有一抹金色)。这金眼鱼,不用煎,不必烤,最简单的水煮,还不需要任何调料,仅它本身固有的味道就足以吸引俺:其肉粉嫩,其味鲜甜(这甜可不是糖的甜,只恨甜字仅一个,无法表达不同的类型)。金眼的外形也中看:全身银白。那鳞片一碰就掉,收拾起来特别方便。这鱼还没刺,吃起来有安全感。简直就是食用鱼的完美境界了,很遗憾还差一点,也仅差一点:个头比较小,大多数重仅2-3两,过半斤的就算巨物了。
       这条金眼可能是俺钓到的最大的了.

红河谷的这么多好处,可惜只有当地人能理解。当初在多伦多说要搬到温尼伯去,还被人笑话。好在俺已经体验过了。最后总结1下,红河谷有3宝:一冷、二蚊、三洪涝。
(2011年3月,西雅图)
一沙isar注:本篇是旧文,原发于本人的新浪同名博客,但那边没人看,作了补充修改后搁这里,大家没事看着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一沙isa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五湖以北'的评论: 多伦多等繁华大城市的人都看不上的贫穷落后地区,但我在那里生活过,还是有感情的.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在加拿大,温尼泊其实挺有名的,大家都知道那里的comedy festiva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