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驻外侨民归国后的失落

(2015-06-20 11:00:58) 下一个

驻外侨民归国后的失落

安吉拉·亨歇尔(Angela Henshall)

花生酱、马麦酱、炸鱼和薯条、茶包、多味腊肠……异乡客们定居海外后总会不时地泛起思乡之情,每每此时,他们脑海中都会浮现诸如此类的家乡特产。

移居海外的人们难免会有乡愁,这并不奇怪。但鲜为人知的是,很多海外侨民回到故乡后却会发现,眼前所见与他们记忆中的那个故乡并不一致,失落感油然而生。令人意外的是,很多侨民都难以适应和融入不复以往的周遭环境。

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应当如何应对呢?我们前往问答网站Quora,向长期旅居国外后回到祖国的人们寻求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格温·沙丘克(Gwen Sawchuk)建议在你仍然旅居国外时就回故乡买一套房子,经常回去度度假、过过节。这样一来,你就能与当地的社区建立各种关系。她写道,当你回去定居时,就会感觉那里更像你的家,感觉你真正属于那里。

沙丘克还建议人们报名参加一些课程,或者找份兼职工作,参加志愿活动——通过各种必要措施尽量多接触一些人。

不要急于谈论你去过哪些地方,做过哪些事情,诸如此类。这会令人们一时难以接受……疏远你与他们的关系。她写道,保持低调,就像约会那样,要在循序渐进中慢慢透露各种信息。

她还警告归国人士,刚刚回国时可能很难适应。你需要主动去适应。沙丘克说。她建议,你最好别把这里当成故乡,而是把它当做一个拥有众多流动人口的地方,当做一个当地人很容易接纳新人的地方。

劳拉·黑尔(Laura Hale)曾经在5个不同的国家居住过,她给那些还乡侨民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建议。保持原先的那份心态,就好像你刚刚搬到了一个不同的国家,据此制定计划。黑尔写道。她表示,旅居海外的人应当预计到潜在的文化冲击和短暂的疏离感,对于整套体系的运作方式也会感到难于理解。

工程师唐·梅里特(Don Merritt)警告称,回到家乡时,不要奢望那里还是你离开时的样子。时过境迁人不再——回乡定居的难度不亚于迁居国外。他写道,倘若你还奢望一切如故,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对于那些从中国返回西方的人来说,这种转变尤其难以适应。

埃利奥特·(Elliott Chen)写道,他从中国返回美国后,经历了非常艰难的适应过程。我住在中国时,如果遇到不舒服或令人恼火的环境,至少可以将其归为文化怪象,我会发现这很有意思,很稀奇古怪。他写道,但回到美国,我就不能再怀有这种幻觉。他表示,洗手液、最新的运动时尚、梦幻体育、超级碗和房地产投资是最令他苦恼的几个话题。这些天,陈还发现他的祖国令人压抑、监管过度——“究竟哪里能才人让抽根烟啊?

马特·夏文泽(Matt Schiavenza)发现,就连基本的沟通有时候也难以进行下去。我不在的时候,很多俚语和习惯用语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它们现在都一股脑地涌入我的脑海。他写道,我不知道在Craigslist上买东西时应该支付现金。看到对流烤箱和干衣机等常见的家电,我表现出了儿童般的惊奇。

回到纽约居住的第一年,夏文泽无比怀念中国的生活。我到处寻找中国朋友,还去哥伦比亚(大学)参加中国人的活动,甚至交了个中国女朋友。我抱怨纽约的物价过高。想在这里吃上一些健康的饭菜既困难又费时,我牢骚满腹。

最终,当他在一个夏天返回北京后,终于打破魔咒中国原先那些令我着迷的东西似乎消失了。他写道,我对那里的很多东西都感到挫败——网速太慢、出租车司机太狡猾、食品安全堪忧——但我曾经对这些事情毫不在意。

吉姆·布洛勒斯(Jim Broiles)从事科技行业,他只在中国工作了4个月就回到了加州。起初,他乐于见到湛蓝的天空,喜欢在秩序井然的街道上开车。但感觉却像住在鬼城。我感到孤独,感到无聊。食物索然无味,购物也提不起我的兴趣。这里没有人气。这里并不是每个角落都有生动的脸庞可以审视,有丰富的人性可以体味。他写道。

布洛勒斯说,人们工作时的节奏就像在糖浆池里移动。他感觉自己在靠惯性前进,但相对而言,我的效率很高,那是我表现最好的年份之一。这是硅谷的一家科技公司,所以节奏肯定不慢。这或许可以帮你了解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差异。


(转自 
BBC Capital 阅读 英文原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Tst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ayArk' 的评论 : 谢谢来我的博客。也什么感谢分享你的观点。
FayArk 回复 悄悄话 Reversed culture shock - 社会学里有专门研究。到另一个国家,会有culture shock。但离开自己国家后,再次回到自己国家的reversed culture shock,会让人更难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