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国女人美丽密码ZT

(2005-11-18 12:05:36) 下一个
--法国女人美丽密码   除了基因和运气,法国女人还掌握什么样的美丽密码?   如果有本女人大辞典," 法国女人" 的查阅率一定名列前茅。当然不是只有法国出美女,但不可否认,她们象征着浪漫、优雅又精致的世界,拥有婚姻束缚不了的自主,无视世俗眼光的信心,令人欣羡向往。   中国历史虽然悠久,有特色的经典女性却乏善可陈,大体不脱红颜祸水或以夫为贵两种,即使再有才华,也往往被性别偏见遮蔽。   法国可不然,两千年的历史舞台上,各式各样的女性竞相争辉。远有对抗英军的圣女贞德,心狠手辣、被誉为16世纪最有权势的女人凯瑟琳皇后(她让3 个儿子都当上国王,女儿玛歌也曾是皇后),以及对科学、哲学颇有研究,也是沙龙文化代表人物之一的夏特蕾侯爵夫人等。   近代则有身兼作家、记者,才气纵横并投身社会改革的乔治.桑;得到诺贝尔奖的居礼夫人;改变女性时尚的香奈儿;写出《第二性》,成为20世纪妇女运动先驱的西蒙波娃等。   她们之所以经典,并非把男人踩在脚底下,而是善用女性的天赋,忠于自我又能活得精彩丰富。   是什么因素,造就法国女人美的传奇?   特色决胜负在法国,以貌取人绝不是说说而已。想遇见丽质天生的大美女,在巴黎的机率并不会比上海高太多。但要看到打扮得体、别具风情的女子就容易多了。地铁、露天咖啡座,路上稍微驻足,便能有这种邂逅。   对法国女人来说,塑造风格而非跟从流行是天经地义," 比美" 绝不是以计算全身上下的行头值多少钱为准,也会用名牌,但更重要是保持自己的特质,《Marie Claire》(美丽佳人)杂志国际编辑部时尚暨美容总编辑Marion这样说。   两百多年的时尚传统,让法国女性对流行拥有高度敏锐和自信,打扮是一种游戏,,运用创意混合不同价位、设计的衣着,让旁人称赞自己好看才是高手,不够自信才需要靠牌子炫耀。   " 了解自己的特质,做最好的呈现,给别人深刻印象就是美女," 曾在上海工作的冉师兰表示。她也这么身体力行教孩子,女儿吵着想跟同学一样穿牛仔裤上学,她会说别人穿好看,但不适合你;还带她们到博物馆、画廊欣赏艺术,潜移默化养成自己的审美观。   用智慧抗老中国女性常被教育,胖的人最好穿深色,上班族不能穿低胸,结了婚的女人要端庄朴素……然而在巴黎却观察不到这些逻辑,只要觉得自己是美的,怎么打扮都行。   这样的美,出自个人的品味,融合独特的真我,既不会随岁月消逝,经时光雕琢反而愈发深刻优雅。   法国人看女人有没有魅力,比起外表,更重视她们展现的智慧和自信," charming" (迷人)对法国女人来说,不是只靠肉体上的吸引力,包括处世的幽默风度,言语的巧妙机锋,都是迷人与否的指标。   她有很强的个人特质,让她的内在很美,Marion总编辑以法国影星伊莎贝拉罗塞里尼为例,即使因为皱纹失去代言化妆品的机会,她也不想改变自己去模仿任何人。   " 我不怕老,只怕未老先衰," 法国人心中永远的女神凯瑟琳丹妮芙,在60大寿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从不隐瞒年纪,我服膺真理,也以说实话为荣,如果隐瞒年纪,反而是坏的开始。" 法国女人并非不在乎皱纹,而是能用岁月的历练超越年龄、增添魅力。年轻男子拜倒成熟女性的裙下,在法国从不是特例,而是传统。   18世纪法国有名的交际花Ninon de L'Enclos ,最后的恋情发生在72岁时,对象是才20岁的瑞典王室成员,他给Ninon 的情书写道:" 年轻女孩令人乏味,我更欣赏成熟女人的智慧,尤其是我甜美温柔的Ninon 。" 法国女人可以谈一辈子到死的爱情,和年纪无关,作家钟文音指出。踩着前人成功的步履,法国女人不浪费时间对逝去的青春无病呻吟,能有更多心力花在活得热情独特,成为出色的女性,作家Edith Kunz在《法国女人怎么做到》(How French Women Do It)分析。   为自己的命运负责事实上,法国女人为了拥有这份独立与自信,也奋斗过漫长的时光。   虽然法国大革命揭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新主张,但实际的权利仅止于男性享有。直到20世纪初,法国妇女才有权支配自己的薪资,不必依法全交给丈夫,名小说家兼剧作家米尔伯(还曾大放厥辞:" 女人不是头脑,女人是性,那要美丽得多……女人除了做爱和做母亲之外,做什么都不适宜。" 但法国女性可没有默默三从四德下去,即使被打压,每一代仍有不畏男性霸权的妇女挺身而出。19世纪中,民间女权思想开始出现,早在1848年发行的《女性之声》中,便有争取女性政治权力的呼声。   等到1944年女性取得参政权,1949年西蒙波娃的巨着《第二性》出版,为之后风起云涌的妇女运动点燃火炬。1970年代被视为法国女权运动的英雄年代,避孕和堕胎合法化,女性大量进入职场,更推动1980年代新妇女的胜利:不需牺牲事业和家庭其中之一。   她们是战斗力很强的一代,为后来的女性带来许多自由,生育自主改变了女人的命运,让她们能掌握自己的生命方向,而非听从男人的意志。   所以千万不要认为法国女子一直过着浪漫随兴的日子,在争取应得的平等尊重上可非常强悍," 她们什么都想要," 《美丽佳人》杂志国际编辑部总编辑杜鲁花指出,包括好工作、好生活、好先生、好小孩,还有爱和自由,所以抱怨也很多。   而能贪心得理所当然,也来自国家支持,除了受高等教育及工作机会,托育系统的完善让职业妇女没有后顾之忧,敢于追求想要的生活,快乐自信去" 庆祝生为女人," ,这是她们散发迷人魅力的主要原因。   因为女人值得2004年美国《财富杂志》(Fortune )选拔全球商业界最有权力的女性,首度由法国核能电力公司Areva 负责人Anne Lauvergeon 拔得头筹。   " 法国女性可说是世界的标竿," 欧洲职业妇女协会巴黎分会主席Avivah特别撰文分析,并非因为法国有较多女性位居管理阶层,而是法国女性拥有更多其它国家女性想要的。   在法国,选择工作或家庭从不是个议题,法国花在家庭政策上的经费占GDP (国内生产毛额)3 %,为了帮助父母照顾孩子,创造了被世人嘲笑的35小时工时,及3 岁开始的免费幼儿教育,让养小孩成为快乐的事,而非职业生涯的缺口。   对照北欧鼓励母亲从事兼差工作,女性仍得脱离正式职场;德国提供优渥的津贴想办法让妈妈留在家里带小孩;西班牙工时太长,双薪家庭很难兼顾育儿。只有法国女性,25~49岁妇女劳动参与率为79.8%,高居欧洲第一(上海为47.61 %),总生育率1.8 ,仅次于爱尔兰(上海为1.2 )。   为了促进工作和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 ),2003年法国政府宣布9 项支持家庭育儿的政策。虽然美国在女权运动上领先一步,但法国女性已在" 拥有一切" (having it all )的路上。   有趣的是,经过三、四十年妇运的洗礼,法国女人已寻找出不同于上一代的角色扮演,反而是男性开始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女性则坐享其成。法国《ELLE杂志》 2003年的调查披露年轻一辈的心声:女人对男人的要求太高,除了要会赚钱,外表有吸引力,床上功夫也不能逊色,令男性深感挫折。   女人的改变,促使男人必须寻找新的角色认同,女人是为了自己的生涯奋斗,而不是为了反对男人。别忘了,两个人才能一起跳舞。   很难想象,百年前还饱受歧视和贬低的法国女子,现在竟需要提醒她们别和男人犯一样的错,变成过份跋扈、予取予求的大女人!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南西.艾科夫曾在他的著作《美之为物》中写道:女人需要更多权力和快乐的来源,唯有当女人了解美丽只是众多资产的其中之一,才能更尽情享受美丽。   似乎是今日法国女性的写照。她们拥有更多肯定自己的方式,掌握着美的诠释权,真我的风采随之绽放。   自在,尽情享受身为女人的喜悦,但愿未来这对中国女性不再是口号,而是真诚的赞美!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