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日常的日常(八十二)从蒋勋到卢梭

(2019-01-09 15:42:11) 下一个

蒋勋老师曾说:“如果我们不懂得在生活中感觉无所不在的美,三天两头跑剧院,音乐厅,画展,也只是鄙俗的附庸风雅.“非常感谢他简短明晰地表达了我自己想到了而说不清楚的那个部分。

人的高雅,不是看她的举止谈吐,也不是表现在她的接人待物,更不能由她的学问,收入来决定。古代的高人雅士舞文弄墨的也留下不少思想但总觉得在些什么地方有所缺失。现在想起来了,问题就在于“心灵",没有灵的人,不认为有灵魂存在的人在我觉得就是不够高。没有因为想着灵里的事情而对视界所得所感过分关注的就不够雅。高雅不是一种表象。它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但它不是什么我此刻好像能明白。

拿热门的瓦尔登湖一书来讲,卢梭在瓦尔登湖畔棲居,远离世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隐逸静思,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跋涉。这是高雅。而同在瓦尔登湖居住的普通农民,过着自给自足淳朴简单的日子,是不是高雅呢?更不要说我们这些后来人慕名而读卢梭,甚至前往瓦尔登湖旅游,是不是高雅呢?踩了先师的足迹就能听到他的声音了?听到先师的声音,就能变得和他一样,高雅了?我想不行。

当然,人被“高雅”洗涤过的前后会有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走近蒋勋走近卢梭。

从卢梭到蒋勋也是一个过程。一个隐世出世,一个挣扎地隐于世。蒋勋一边修行,修自身,一边到处演讲也是蛮幸苦的。卢梭是先师,蒋旭可是当代。有个活人可以跟着真好。我曾接连几天白天黑夜地听蒋勋的细说红楼,怕打扰别人还带着耳机。做饭时听,做好了吃饭时也听。一周下来人云里雾里的沉浸其中。现在回想一是因为喜欢红楼梦,喜欢蒋勋的国语,二来也是这种跟读博客让我体会到某种高级些的参与感。在他的博客下留言是我们这些自封文艺人员刷存在感的最好的办法。蒋老师经常谈美。如果说美是回来做自己,成了,美,便是幸运和幸福。那么高雅就是脱离不美。愿我们都学会平静和坦然,追求心灵美追求高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