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和老公,亲戚,闺蜜等一行九人相约去到墨尔本艺术中心观看了中国来的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现在将一些感想写下来分享给大家。首先,这次的演出阵容可谓强大,由中国中央芭蕾舞团的七八十个演员组成。舞台设计绚丽夺目,灯光和影响效果非常出色。其次是指挥可赞。乐队和合唱这回请的是澳大利亚交响乐团和合唱团。现场的乐团指挥年龄不大,指挥起来却游刃有余,使伴奏,和声与舞台上演员们的表演配合得天衣无缝。演出非常成功。
“红色娘子军”这出芭蕾舞本身编排得也精彩纷呈,据说是在艺术上有所创新,其中即运用了国外古典芭蕾舞的语言又参杂了中国民族舞甚至武术的元素。“与欧洲的芭蕾舞相比较而言,少了柔美,多了阳刚,肢体动作更加夸张。”其中多段的女一号独舞,双人舞,三人舞都完美诠释了中国芭蕾舞的顶级水平。而大量的整齐规范的群舞,色彩艳丽的民族服装,逼真的海南风舞台布景更是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熟悉的旋律,亲切的歌词把观众时常带回到七十年代,而引起了在场每个人的极大共鸣。当经典的“万泉河水”旋律响起时很多人都情不自禁地小声跟唱。六幕戏中每次的间歇观众都报以的雷鸣般掌声。演出结束后大家久久不愿离去,演员也不得不反复谢幕。
看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观众里中国同胞占了三分之二。前几场平常时间的演出,来看的大部分人是墨尔本的本地白人。而周末的演出却受到大陆同胞的青睐。我猜测那是因为中国人勤劳,上班族较多,只能在周末空闲时间观看。而在中国观众群里中年人居多,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比比皆是。在这些有了一把年纪的中国观众里又以女性为主。可能是这出戏本身的娘子军标题,内容,还有芭蕾舞的形式更吸引女性朋友吧。“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中国历史上的妇女一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在受教育,工作待遇上都与男人不平等。而穷苦地方的妇女生活境况就愈加艰难,受到的压迫也更深重。所以是偏远地区的海南岛的娘子军而不是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苏南浙北的娘子军。同样是革命形象,勇敢刚强的琼花是南海椰林女英雄,而玲珑机智的阿庆嫂似乎接江南的地气。当初样本戏里各种女性正面形象有柯香,铁梅,白毛女,还有哪些我记不得了,反正塑造得都合情合理。十年磨一个戏,那戏必然是经典。当然,我不会为谁歌功颂德,肯定不会!但撇开政治因素单从艺术角度出发,样板戏绝对是文艺创作,演出的榜样。“我很佩服当年的创作团队,既要考虑到艺术的魅力又要顾及政治主题。”女友这样说。 我们可不可以抛开意识形态而单纯地享受文艺作品带来的艺术形式上的美呢?
去看芭蕾舞路上遇到了有人发传单,纸上痛骂共产党。之前微信上也有贴子号召抵制这场演出。刚看到帖子时我和老公心里也挺矛盾的,但是最终还是决定去买票。毕竟我们只想一起怀念以前陪伴着我们成长的音乐和舞蹈,我们欣赏的是曾经辉煌的歌舞,凝聚了众多大家心血的艺术。再说人到中年不怕被洗脑了,我反而从琼花的故事中获得更深层的感慨。感慨之一就是男女不平等,以前有现在还有。中国有,澳洲也有。
现在虽然破除了古时的皇权,父权,夫权的管辖但妇女的权利有了多少的改善呢?国内溺杀女婴的事实是否还存在?男女同工同酬真正实现了吗?在国外,欧洲可能好些,但是在澳洲各行各业中男人比女人工作机会更多我是知道的。在这种情况下女性不得不比男人做得更好才能获得同等待遇。我原来在经营便利店,咖啡馆时就发现女孩子打工更卖力,跳槽的也少,她们比男生知足。而这些女留学生干起活来包括体力活一点也不逊色。
拿闺蜜们来说也是这样。她们中很多人的外语能力比丈夫强,比丈夫更早找工作,曾经有人还为老公在自己的公司里谋到一份职务。这些美女不但工作干得风生水起,不含糊,在家也是手一份来嘴一份,料理财务,辅导孩子学习,家务劳动更不用说是大拿一个。但她们为人都谦虚,平和。有的在工作上被降格使用却毫无怨言,有的忙完外面忙家里甘心情愿做老黄牛。虽然事业,生活处处巾帼不让须眉,但是杰出的她们个人价值得到了几分实现,几分被人认可呢?
说到这我可能扯远了,赶紧收场回到“红色娘子军”芭蕾舞上。再发八张现场照片,演出中间不让照相或录影,闺蜜们只能利用演员反复谢幕的瞬间照了几张。
谢谢,深有同感,比较舞蹈,其音乐部分更打动人心。“万泉河水”可谓名曲,不知道是谁的作品。
我看朝鮮舞蹈的照片,服裝都比這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