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评谈之六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夏天的草
开篇小故事:王同茹是长沙仪表厂工人,她并不支持北京的六四学生运动,她说:国家在大学生身上投了那么多钱来培养他们,不是让他们闹事的,学生们应该专心学习,好好报效国家。看到电视里学生和李鹏等的对话,王表示完全难以接受,学生凭什么那么趾高气扬,在对话中没有半点谦卑,显得缺乏教养。虽然她理解学生运动的初衷,但对由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青人领导的运动却不支持。张二蛋是一个山西农民,从包产到户政策尝到甜头的他同样不支持六四学生运动。在全国各地,当时90%以上的工人、农民和其它行业普通群众不支持学生运动,相反,他们担心学生运动会将国家形式搞乱,虽然说不上坚决拥护中央对六四运动的镇压,但至少不反对。
秀才造反,三年不就,说的是读书人造反因为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往往是热热闹闹一阵,然后便悄无声息。六四就是一场典型的读书人造反的闹剧,一见血,便如鸟兽一般飞散。还是让我们回到20世纪八十年代,看看当时发生了什么?
到了1989年,邓小平的农村联产责任承包制已经搞了10年了,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首先,困扰集体化时期的粮食自给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五谷杂粮已经把占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民肚子填得饱饱的,人们开始向更多的肉食进军了。家用电器开始慢慢进入农村的家庭。所以,当时的农村人口是基本满足于当时的现状的,至少与过去比,人们的生活是好的,人们普遍认为当时的生活已经比解放前的地主要好得多。这时,六四运动出现了,这种讲民主的行为脱离了当时农村的实际,自然得不到农民的支持,也不会在农民中引起共鸣。
在城市里,日用品市场已经丰富,当时因为工业企业还未改革、裁员,所以国营企业工厂工人还没有痛的感受。不过,日渐市场化使得许多国营企业效益不太好,工人的生活就不如农民那样生机勃勃。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工人的生活质量可是比农民要好得不知多少倍,巨大的反差产生了“工人哭,农民笑,知识分子做花轿”的说法。即便如此,工人生活还是可以维持生计的,而且,当时的家用电器也已经普遍进入了工人家庭。所以中国工人对此时出现的六四运动没有实质上的心理共鸣,自然也不可能积极投身其中。
缺乏工人、农民支持的学生运动实际上成了一场秀才造反运动。那么,为什么这些将做花轿的未来知识分子的学生要闹事呢?虽然知识分子当时的社会地位很高,但他们的经济实惠却不高。例如“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就出现在那个年代。相反在知识分子所接触的民主、自由世界中,是没有这种奇怪的反差的。于是,想得到经济实惠的知识分子就醉心于民主、自由中了,接着鼓动学生用反腐败的口号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天国。
江泽民对这个问题看得准,他借用邓小平的势,将知识分子敲醒,浩浩荡荡地投身到闷头发大财的历史洪流中,并以此成就了中国21世纪的迅猛崛起。
缺乏广泛群众基础的六四就只能靠年轻人的热血与幻想支撑,它的失败从一开始实际上就已经注定了的。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六四那些好得出发点,不能否认当时热血青年的爱国、报国之心。但是,美好的愿望和善良同样不能作为幼稚与荒唐的遮羞布。
2. 六四让人民看清中共的本质,
如果人民手里有真正的"选票",那么人民对政府的不满则会通过民主的渠道达到及时有效的表达,问题达到解决,也就没必要去天安门绝食受罪了,就不会有六四悲剧。
即使手里没有"选票",但如果人民手里有"枪,那么,邓小平在动武之前会三思而行,在民主法治轨道上解决问题的主张将会成为当时解决问题的共识,从而避免流血,也就不会有六四悲剧了。
六四悲剧令人思考美国政治生活中的"票和枪"的相辅助相成的辩证关系,及其对美国的政治稳定长治久安所起的重要作用。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在她的回忆录里是这样描述公民拥枪权的:
"当这个政府没有能力保护我的安全时,我用枪来自卫;当这个政府不但没有能力保护我的安全,反而侵犯我的权利威胁我的安全时,我用枪来反抗这个政府(RESIST IT)".
这正是美国宪法赋予公民持枪权的真正意义:"威慑和防止"暴政,是除民主选举三权制衡新闻监督外保卫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个网友是这样解读赖斯的话的:”作为公民,当政府不能保护你的时候,你拿什么自卫,当政府侵害你的利益的时候,你拿什么抗议!这句话说的好,每个公民都应该拥有自卫的权利,美国公民有枪,那就是狼,而我们就是羊,因为我们没有可以自卫的武器,一个政府对待狼和对待羊的态度是不会一个样的".
我并不是说一夜之间就让我们的人民每人一枪,我只是说应该在一个更大的CONTEXT下来全面地看"公民持枪权"问题。我欣赏的是在其背后的那样一种理念: 限制政府滥用权力, 保护公民权利.
对枪应加强管理以减少枪杀案件,但不能剥夺公民的持枪权。正如不能因其副作用而完全禁止青霉素的使用一样。
说实在的,在一个有信心让她的公民持枪的国家,你或许真的没有必要去用枪来反抗她的政府了。 因为你有那么多和平的合法的渠道去讨说法。
"这是一场伟大的民主爱国运动,是对我国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的挑战,其意义是深远的,是循序渐进的"。
关于"六四": (1)
1989年"六四"时,本人就在北京,亲眼目睹了一切。学生们的反腐示威一直是和平理性,秩序井然。
当时,要是能按照赵紫阳的"在民主法治轨道上解决问题"的主张来解决问题, 则会避免流血,则会使我国的宪政民主向前迈进一大步。
但我党把赵紫阳软禁了起来,然后用坦克把一场学生爱国运动镇压了下去,血流成河... ... ...
实际上,在坦克镇压的这一刹那,我们这个党这个政府已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暴力犯罪集团",已与人民为敌,这个政府已不再具有合法性。
此时,人民也就不得不奋力保卫自己的权利了。
关于"六四": (2)
1989年,"六四"时, 学生们的反腐示威一直是和平理性,秩序井然。
学生们自愿组织起来维持秩序, 游行队伍都很自觉的遵守秩序,北京市民们踊跃上街支持学生,送饮料,踊跃募捐。那场面非常感人. 不仅游行队伍秩序井然。 那些天,正个北京市的秩序也比正常更好,人们的文明程度,也突然提高。 在公共汽车站,不再看到以前的拥挤不堪,而是人人自觉的排队;在汽车上,不再看到为抢座位争吵,而是互相让座,尊老爱幼; 两人自行车相撞后,不再是争吵不休,而是说"对不起,没关系"... ... ...
为什么? 因为人民憎恨腐败,憎恨官倒,向往一个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社会。 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向往... ... ...
关于"六四": (3)
赵紫阳主张"在民主法治轨道上解决问题", 与学生对话,并提出代表党中央就“4.26”社论道歉,进而撤销“4.26”社论。 赵紫阳还主动提出反腐败反官倒拿他的子女开刀。 但我党把赵紫阳软禁了起来.
当时,正在加拿大访问的人大委员长万里呼应部分人大常委的提议,回国准备召开人大常委会,讨论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和平解决办法,但被扣在了上海。
关于"六四": (4)
戒严部队进京时... ... ...
许多学生及白发苍苍的教授甚至许多同情学生的中共党员书记,沿途给进京戒严的战士讲述北京发生的事情的真相,希望人民子弟兵不要对人民开枪。 许多老教授讲着讲着就忍不住哭了起来... ... ...
那场面非常动人,现在仍记忆犹新... ... ...
关于"六四": (5)
"六四"时,正在美国夏威易访问的北大校长丁石孙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是这样说的:
"这是一场伟大的民主爱国运动,是对我国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的挑战,其意义是深远的,是循序渐进的"。
关于"六四": (6)
---- 任何对89学运的蓄意诋毁都不会改变这样一个事实:
"这是一场伟大的民主爱国运动,是对我国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的挑战,其意义是深远的,是循序渐进的"。
----相反,任何对89学运的蓄意诋毁只会进一步证明其意义的伟大,其影响的深远... ... ...。
关于"六四": (7)
这里一个重要前提是中共首先违反了"游戏规则": 中共这么多年一直在违反着宪法,侵犯着中国公民的权利: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结社自由,选举权,被选举权。。。。。。
中国的宪法时时刻刻都在遭受着这个党这个政府的践踏,使其权威和尊严尽失。 她连一个国家主席都保护不了! 中国宪法称"公民有言论自由",却把写了几篇文章的刘晓波打入监狱。
所以,在这里这个党没有合法性来对学生游行示威活动进行指责和非议。
所以说,我们首先应该把中共的"违宪"问题解决后,再来讨论公民的违法问题。
当然,学生和人民应从此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提高民主抗争的策略。
--------------------------------------------------------
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清末的"洋务运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都是想通过学西方的技术而巩固那个独裁制度,但清朝终未能避免其覆灭的命运。
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
清末,要是能按照光绪康梁的改良计划实行宪政,就不会有孙中山的革命了。但慈禧把光绪软禁了起来,对改良派成员追捕斩杀。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当时,要是能按照赵紫阳的"在民主法治轨道上解决问题"的主张来解决问题, 则会避免流血,则会使我国的宪政民主向前迈进一大步。 但我党把赵紫阳软禁了起来,然后用坦克把一场学生爱国运动镇压了下去,血流成河... ... ...
实际上,在坦克镇压的这一刹那,我们这个党这个政府已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暴力犯罪集团",已与人民为敌,这个政府已不再具有合法性.